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2019-12-06 08:00陶佳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陶佳

摘要:“家国情怀”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所持有的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更是对“有国才有家”思想的认同与升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结合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历史课堂上的经验对家国情怀的渗透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37-2

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历史教学一直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古人云:学习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第一条就是为了修身。在核心素养这个词汇出现之前,我们曾把这一素养定义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称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包含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呵护生命存在,捍卫生命的尊严,还包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荣誉感。

一、课堂是家国情怀生成的车间

培养家国情怀,最核心的就是要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我们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一些史料,一方面,能让学生看到侵略者的残暴和战争的残酷性,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史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加以引导,往往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教育方向是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不是加深学生的仇恨和愤怒。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问学生的感受,很多学生所想的不是避免战争,有的学生会产生浓厚的仇日情感,会产生很过激的情绪。所以我们在上课中,让学生在了解一些史实的时候,不是停留在过去,记住这些仇恨。而是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国虽大,好战必亡”。我们在这过程中更应该通过这些史料的展现,让学生更加认清战争的残酷性。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的家国情怀,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要注重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更应该让整个世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让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的学习,感受到国家民族在富强之后,不仅要让我们避免这种残酷的的经历,更要通过我们的强大,通过中华民族的强大影响力,造福全人类。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中培养家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的家国情怀要深入学生内心。光靠课堂上的讲述很难做到,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譬如,让学生体会抗战的艰巨和伟大的时候,让学生寻找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抗战纪念馆等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譬如,带领学生祭拜苏州太湖新四军烈士陵园,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通过身边的这些爱国教育基地,去触摸,感受那一段真实的历史,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的使命感。

三、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者历史氛围,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历史情境受到感染,强化学生的爱憎情感。譬如,在《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通过东北大学的历史变迁,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东北大学的学生,来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和家国情仇。首先展示“在张氏父子的统治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东北大学进入辉煌的鼎盛期,校舍壮丽,设备充足,良师荟萃,学风淳朴,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称冠,东北大学真正成为东北人民的希望之所。然而辉煌短暂,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让盛景转瞬即逝。从此之后,便开始了东北大学的流亡史。”通过这一则材料来把学生带入东北大学,引出“九一八”和整个抗战史;然后展示图片,向学生说明,这是“一二·九”运动中走在最前面的队伍,然后提问学生“为何东北大学的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走在最前列”。通过这样的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东北大学对于华北事变的愤怒和抗日热情的高涨。第三段材料我选取了《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一段话“各位同学,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佩服的……我张学良也不愿意当亡国奴,也要抗日!我是和你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你们再往前走,就要遭到机枪扫射,我不忍心看到你们伤亡……请大家相信我,在一个星期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通过这段材料又串联了本课的最后一个内容——西安事变。这三则材料,把这一刻的三个内容紧密的串联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处于危难,危险之际,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真正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强大对于全体中华儿女的价值,也认识到自己的勤学奋斗对于祖国强大的重大意义。

四、教师应以个人魅力来传递家国情怀

身正为师,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有些性格习惯,尤其是在初中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教师更是起着引领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给学生传递家国情怀的时候,自身也要具备家国情怀素养。首先,教师在平时要时刻关注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向,然后把自身的民族归属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其次,教师也要时刻提升人格魅力,只有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提升,才能使教师个人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心里。第三,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时候,在自身的语言上也要注重渲染,通过语言的魅力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譬如讲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朗诵一些抗日诗歌或者相关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来让学生感受这份民族情感,让学生“神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家国情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强家报国的志向,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教师只有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为国为民做贡献的精神动力,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让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成为中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朱漢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历史教学,2018(03).

[2]张光陆.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18(03).

[3]张燕.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历史教学问题,2000(03).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第三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