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的中国方案
——《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评略

2019-12-08 18:48董泽芳
关键词:论域智力流动

董泽芳

彭拥军教授的新作《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该著作是作者在该论域10余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它的面世意味着彭拥军教授在该领域的学术攀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首先,该书是作者学术攀登的新地标。作者2002—2005年博士期间研究形成的《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积极关注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侧重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使部分农村人口(或农村子弟)通过改善自己的职业处境和生活场所,实现自身上升性社会流动并借助农村熟人关系网络对农村人口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成功地使农村人口把“知识改变命运”通俗地理解为知识改善命运。这种理解曾经强有力地指引着农村一代代年轻人发奋读书。作者在2006—2009年做博士后期间,把研究转向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农村人口社会流动的影响,并出版了《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这本著作侧重关注中等教育对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的命运改变所带来的可能或真实的影响。作者的第三部著作《现代教育与农村智力流动》(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认真阐发了农村智力流动这一新概念,为学术界重新认识农村社会流动提供了新思考。作者的新作《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从宏观视野对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提出了新思考。

其次,该书成功运用了多学科研究方法。该书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中面临的挑战与应答这一因时而变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与乡土文化,乡土熟人社会关系的心理地理连续体关系及其变化,努力探明农村社会分化与农村社会流动给农村社会结构、农村传统文化带来的种种挑战以及由此影响农村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关系变化。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紧紧围绕农村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互动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将研究的视角扩展到经济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多学科的学术视野,使得该书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其三,该书从高等教育视角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中国答案”。该书立足于农村智力流动这一新认识,明确提出了农村社会流动者要从体力携带者向知识技能携带者转向的观点,也提出了单纯的农村智力输出型流动不足以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农村智力流动有必要适当向智力回流形态转向等重要观点。该书作者认为,农村现代发展,既需要制度创新,也需要切实地减少农民数量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提高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而具有从事生产能力的职业意愿和技能的高素质现代农民是农村现代人的基本范本。值得指出的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希望作者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果。

概而言之,该书的出版既是作者学术成长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该论域研究成果的一项新贡献。我作为这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的主编,喜见该书作者的成长,也乐意向学界和对该论域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推介该书。

猜你喜欢
论域智力流动
基于Simulink变论域算法仿真技术研究
基于双论域信息系统的三支决策增量式更新算法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Taylor逼近型内模PID算法
流动的画
双论域上基于加权粒度的多粒度粗糙集*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