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

2019-12-08 19:54于加兴
政工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官兵理论

李 莉 于加兴

知行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以贯之的实践原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应用为导向,聚焦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一、桎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的瓶颈

古语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是知识,身是行为。知识运用于实践则成为行为,师与范合一则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其基础与目标中均包含着知行合一。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制约知行合一的做法,当引起重视。

(一)单纯说教多,情感认同少。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党的理论正面传授给教育对象,让教育对象理解党的理论,进而自觉执行党的决策,这是理论灌输的本旨所在。理论灌输是讲科学的,关键是理解与认同,少了这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教育者忽视了官兵的主体地位,就极易陷入单纯说教的怪圈:讲者只管讲,听者只管听,施教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缺乏通畅的交流互动,更谈不上对教育内容的同频共振和情感认同,教育内容难以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同堂教育多,分层施教少。官兵集体上大课是长期以来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的形式,也是适应部队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和集体教育时间紧张的务实举措。但是,同堂教育不可避免地对官兵个性化需求关照不够,极易陷入“一刀切”“一锅煮”的境地。从部队人员构成来看,干部、士官、义务兵以及文职人员等不同群体,由于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岗位任职不同,认知层次、现实需求、兴趣爱好有所差别,以“大锅饭”“大杂烩”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同堂教育,势必因缺乏针对性而导致供求脱节,难以激起官兵兴奋点,亲和力不够、抬头率不高,不能满足官兵实际需求,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官兵的“营养不良”。

(三)自我循环多,对接实战少。围绕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服务保证作用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聚焦备战打仗、紧盯实战化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生命线作用。然而,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目标定位不准、游离于备战打仗中心之外、服务和保证中心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跟不上、贴不紧、融不进,部队实战化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一些教育陷入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

(四)教条照搬多,结合自身少。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有统一的要求,每年都有“规定动作”,保证了教育原汁原味,不变形、不走样。然而,一些单位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照本宣科走过场、重形式轻内容、重照抄轻结合的现象屡见不鲜,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学了、记录有了、别的就不管了。事实上,“规定动作”侧重解决普遍性问题,不可能“一药治百病”,要增强官兵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还需要结合单位实际“对症下药”,真正让理论落下来、问题解决掉、教育实起来。

(五)台上言传多,台下身教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我们揭示了身教的重要意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用言语为官兵传递真理的力量,更需要通过自身实践来示范感召官兵,才能真正对官兵思想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实践中仍然存在重言传、轻身教的倾向,表现为台上讲的多、台下做的少,甚至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长此以往将使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质疑,进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大打折扣。

二、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的路径

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军队的中心工作,坚持知行合一,拓展教育路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实更好。

(一)以任务驱动激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任务驱动就是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教育,增强主动意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豪感。在任务驱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强使命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应用落实好党的理论作为教育者的第一位职责。二是要增强“根本任务”意识。牢固树立抓思想政治教育先抓理论武装的根本任务意识,将理论学习与应用贯穿于任务驱动的各个环节,把抓好理论武装作为根本职责。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从单向灌输到正面引导、从“传声筒”到“总导演”的转换,以应用为牵引,按照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和总结评价的链条,引导官兵加强对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以问题导向形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问题导向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完成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到“传道解惑者”的角色转换,引导官兵确立正确的问题导向。一是要坚持前沿导向,为官兵切实破解理论难题。要紧贴时代脉搏,正视和破解理论学习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客观认识和理性思考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能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二是要抓住战斗力导向,为部队打赢宣传造势。要聚焦胜战,深挖破解束缚战斗力生成的和平积弊,引导官兵敢于刀口向内,多问一问当兵干什么、打赢靠什么、我为打赢做了什么,打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三是要聚焦成长导向,真正体悟官兵成才所需。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心必须走近官兵接地气,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在对动态信息的把握中发现问题、走心入脑,从而真正拨动官兵心弦。

(三)以情境浸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情境性,不同情境可以对人的情感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机体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将客观现实环境与主观情感环境有机融合,为官兵创设具有特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在特定氛围中接受情感体验,由入境到动情,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情境沉浸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创设产生“磁场效应”的恰当情境,将抽象理论寓于形象感性的情感氛围中。一是创设艺术情境。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价值理念、道德诉求等思想导向功能,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观赏性,艺术独特而又震撼的力量可以直入心底,产生强大感染力。如近期《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形式唱响全国,正显示了艺术情境塑造的巨大魅力。二是创设仪式情境。仪式是宣扬政治价值、整合政治秩序、强化政治认同的重要媒介,仪式的庄严感、神圣感、权威感能强化并放大个体对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归属感。教育者应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建党日等,适时组织各类仪式,让官兵在仪式中净化心灵、升华情感。三是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充分调动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在切身体验中感悟、认同和信服真理。如开展主题辩论赛,在明辨是非中廓清思想迷雾;组织模拟法庭,在法律实务模拟中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走进红色基地现地研学,从红色文化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接受思想洗礼。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官兵理论
品读
坚持理论创新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