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中小城市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

2019-12-09 07:53胡志鹏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19年35期
关键词:蚌埠市老龄养老金

■ 胡志鹏(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一、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情况

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人口转移模式一般体现为就近城镇化。即城镇周边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就近的城镇,主要以地级市和县镇为中心的城镇化,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人口与资产转移。

就近城镇化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实现途径:一是通过发展县镇的区域经济来实现农业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政府进行引导,对相关产业进行帮扶。促进县镇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从而使农业人口城镇化。这一实现途径,通过对县镇经济进行引导,使县镇吸引人口迁徙,来实现就近城镇化。二是强镇崛起带动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具体表现为政府实施政策对县镇进行帮扶,引导其发展以数字农业、智能化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继而使县镇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吸引各村落的人口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就近城镇化。三是以地级市、各县镇为单位推进全区域的城乡统筹融合与城乡一体化的就近城镇化。这一实现途径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以地级市和县级城镇为中心,进行经济发展,从而吸引人口迁移。地级市和县级城镇相对来说具有较为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也较为完备。空间上分布较为合理,且数量相对较多。因此适合作为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实现途径。

二、蚌埠市养老情况

2018年,我国老龄化人口比重已达17.9%,这表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就近城镇化给各地级市和县镇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其中更有很多老龄人口进城养老。这对城镇目前的养老体系、养老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蚌埠市是以地级市为主体单位推进区域的城乡融合、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就近城镇化的典型代表。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10月,蚌埠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56.3万人,而蚌埠市总人口只有380万人,这表示蚌埠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近15%。其中蚌埠市市区的总人口为116万人,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竟达到了19.4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6.8%。

以上各数据均表示蚌埠市的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标准。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就近城镇化,使蚌埠市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这也是促进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进城养老,成为一种农村人口流动趋势。蚌埠市目前还是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三、新型城镇化对蚌埠市养老模式的影响

(一)养老资源相对减少

目前蚌埠市拥有社会办的养老机构68所,各养老机构中拥有护理型床位5721张。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完全与数字庞大的老龄人口不相符合。而且在这68所养老机构中,拥有只有十所养老机构规模尚可,拥有150张以上的床位。蚌埠市民政园的老年公寓项目,目前正有14幢单体楼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但这些基础养老设施远远无法与庞大的老龄人口相匹配。

目前,蚌埠市的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当前庞大的老年人基数,只能针对失智、残疾等特殊条件及经济基础较好的老人提供服务。

(二)养老资金缺口扩大

2014年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三省首先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入不抵支出的状况,其中,黑龙江省无力用财政调度来弥补缺口,为此中央向该省发放了243亿元资金支援,用以弥补养老金收入不抵支出带来的资金缺口。

2015年,养老金收入不抵支出的省份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河北、吉林等六省都出现了这一情况。2016年,内蒙古也出现养老金收入不抵支出的情况。更糟糕的是,甚至有研究表明,如果不是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20多个省市会出现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的行列中。

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将对蚌埠市的养老政策、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影响。面对不断涌入的老龄人口,蚌埠市养老资金的支出将会大幅上涨,而蚌埠市现有的养老政策和养老模式将会受到影响。

(三)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族人进行联系的大家庭甚至家族的概念逐步被淡化,而以至亲为主体组成的小家庭的概念明显增强。一方面,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私人空间的概念将会深入人心,人们逐渐开始拒绝社会交际,更倾向与独处。父母与子女都开始重视居住的私密性,两代人分居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社会生存的压力加大,家庭养老功能更将日渐弱化。由于观念、工作、交际等问题的影响,家庭养老功能势必会弱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占比过半,甚至部分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七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已经是日渐严重的问题。

(四)社区服务功能弱化

我国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绝大多数老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老。而社区机构养老则是由社区和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和协调,作为家庭养老的辅助。社区养老正是将二者进行整合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产业的起步较晚、发展慢,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机构并不能做到较为全面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机构养老进行辅助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

四、解决措施

(一)增加养老资源

1.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支持个人、集体组织及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合作、合资、独资等各种形式来兴办各种养老机构。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对养老机构缺少、养老院床位数量少等情况进行援助。

2.对兴建养老基本设施的行为进行补助

面对养老基础设施缺少的情况,应该合理应用政策吸引社会力量。鼓励个人、公司等主体,兴办养老院、老年活动室等设施。

1)可以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新增床位数与实际入住人数给予补助。以政府帮扶、引导为主,对社会办养老机构进行援助,加强社会办养老机构的信心。

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营进行补贴。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派出专人对机构进行走访、监查,根据养老机构的资金与实际入住等相关情况来考虑给予运营补贴;对其水电费用、税收等可以进行合理的帮扶、补贴,减少养老机构的支出,吸引社会力量投身养老产业。

(二)养老资金筹集

(1)政府出面组织捐助;号召社会力量对养老基金进行援助。举行慈善义卖、养老院捐款等活动,充分吸引社会上的资金进入。

(2)政府财政支援;当养老金出现缺口时,政府可以使用财政资金进行援助,以便养老金发挥作用。

(3)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养老金的支出进行严格审查,尽量减少养老金的支出。

(三)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1)政府与社区协同,进行社区养老服务的体系建设。政府对社区服务进行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帮扶,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2)政府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互相配合,协助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对养老的家庭服务和社区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帮扶。

(3)积极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机构、社会组织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居家老人进行观察、分析,以便更好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市民政局对养老护理岗位和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外来人口,成为养老模式转化成长的基石。

五、总结

人口就近城镇化,给众多中小城市的养老模式带来冲击,尽量服务多一些老龄人口,尽可能的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以蚌埠市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城市,目前实施的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但受到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影响,这些城市未来的养老模式势必会朝着多样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

蚌埠市已开始向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机构养老、市政府政策帮助等为辅的养老模式转变。

猜你喜欢
蚌埠市老龄养老金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