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12-09 23:53周刘洋
有色金属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金属样品污染

周刘洋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18)

1 重复性采集

重复性采样环节同样是既有地球化学调查标准内的一个基本环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同样如此。重复样规定:应在同一点由质检人员或不同组人员不同时分别采集,2%~3%总采样数等于重复采样数。

1.1 野外采样质量控制

以此防止在具体的采样过程中野外采样人员采样物质不达标或者根本没有到达原始布样点。

1.2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重复样与原始样分析结果如果能将以下这个特定标准满足,就将其确定成合格样品,该特定标准就是:相对双差 RD%≤3%。

而且,重复样合格率必需要在85%以上,也就是:RD%=|A-B|/|A+B|×100%。

式中,2次分析结果分别用A、B表示。

本质来看,在采样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提升过程中,尤其在GPS航点航迹管理应用日益普及条件下,野外采样质量的实时监控已经可以实时、高效的展开,而且也能够有效利用外部检验、重复性检验、内部检验来全程监控实验室分析质量。

标准规定7天内应完成2次采样,这就是重复性采样的基本标准。其意主要在于可以在误差范围内确保2次采集样品的所有测试指标值统一。不过该要求缺乏少理想的可操作性,因为:

1)土壤元素变化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有效态尤其明显,土壤采集时间不同,有效态会发生显著改变;

2)“一点多坑”是现有土壤采样的基本标准,即各样品应完成5个样坑采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样品,采样时间如果不一样,碰到农民翻地、下雨等情况,那么全部原始采样坑将极难找到,所采样品位处的相同地点将无从保证,在此条件下,原始样分析结果与重复样分析结果相对双差如果无法达标的话,究竟是实验室分析质量问题还是野外采样质量问题将无从判断;

3)采集重复样前,土地若已施肥结束,那么 2件样品分析数据(同地块)的可比性将不复存在,重复样同样会变得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导致前期工作浪费。

2 重金属污染

当前,我国公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严防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内的主体内容之一。所以,重金属含量调查评价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中是一个核心项目。

从既有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标准来看,土地质量等级划分的基本依据即为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土地按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1~5级划分,即1~5级土地分别为清洁土地、轻微污染土地、轻度污染土地、中度污染土地、重度污染土地。污染等级指的即是其中的2~5级。“餐桌上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重视的焦点问题,但从上述标准来看,五级命名标准极易导致歧义。其所指“污染”只属于等级定义,并不完全统一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污染”涵义。需要谨慎使用“污染”概念,否则容易导致恐慌情绪。

实验室处理样品的第一步是将样品采用强酸溶解,重金属元素溶解率通常会超过95%,而相对来说,我们的胃酸的酸性一般,所以极难有效溶解食品内的重金属元素。正因如此,食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如果不符合既定标准,并不表明重金属离子全部会进入我们的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其充其量也只能表明样品中有过多的重金属,需要持续分析它们会不会危害到人体。

3 农产品品质

将土壤的“家底”摸清,也就是在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基础上完成耕地土壤质量等级划分,以此从技术层面支撑土地管理,用将优质土地同步划出建设农业“两区”,这是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基本意图。所以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中,农产品调查无可忽缺。

农产品品质调查、农产品安全性调查是农产品调查两个基本方面。调查常见性重金属元素对农产品的污染水平就是此处所指的农产品安全性调查。调查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外观与风味等的优质程度,即此处所指的农产品品质调查。

粮食安全现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农产品安全性调查已经成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重点之一,农产品安全所受重金属污染影响等尤其受到各级政府机构重视。比如 DZT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将规定Zn、F、Pb、Cr、Hg等化学元素为农产品分析指标,它们全部是常见性重金属污染元素(F、Se、Ge除外)。疏理既有规范结果表明,并无更多有关农产品品质调研方面的成果。

生态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更有必要展开农产品品质调查,其同样显著有利于农民增收、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开发等。

4 成果表达策略

完成项目调研前提下提炼调研成果,并采用有关方式将提炼后的结果对外展示,以此促进土地管理机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表达。通常采用土地质量档案来表达土地质量的地质调查成果。以下五大要素构成了土地质量档案,这就是“码、库、卡、图、文”。耕地质量二维识别码为“码”,耕地质量数据库为“库”,耕地质量记录卡为“卡”,耕地质量等级图为“图”,该档案建设报告为“文”。土地质量档案属于一种建设管理体系,其以库为中心、卡为支撑、文图为基础、码为身份,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有益元素分布与评价,区内部分重金属污染的分布与评价,土地分布状态(不同质量等级)及有关特点,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一手资料等。把土地利用规划、防治、调整等提供给土地管理机构管理决策参考是其全部意义所在。

全面整合、提炼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是这种表达方式的本质所在,以便用户可以对成果报告内容进行准确迅速的了解。不过从非专业人士层面来看,这种方式很难理解,因为其太专业,专业性表现在:

1)报告内专业用语占比过高,只有专业人员才能透彻理解;

2)只有原始数据编绘耕地质量等级图,后期综合处理未进行;

3)专业化在耕地质量记录卡内的相关要素上同样有明显体现,尤其在土壤环境、土壤养分栏内,所有元素指标一律采用对应的元素含量标识,而这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以对元素含量超标与否做出判断。由于农民是土地调查评价服务的终极服务目标,所以对理论界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让农民可以看懂评价成果。

5 结 语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三农”政策、食品安全及进行其它土地评价的前提均在于深入分析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方法、指标等,其同样会显著影响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与科学利用。因此,地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在于把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做好做实。

猜你喜欢
重金属样品污染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粮油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浅析*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