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新经济背景下对土木类人才需求研究

2019-12-09 07:53张爱玲石涓力尹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营销界 2019年35期
关键词:土木人才需求工科

■ 张爱玲 石涓力 尹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新工科”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今后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新工科”时代,社会对人才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绿色施工、城市综合管廊、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不论是在民用建筑行业、铁路行业、道路桥梁、给排水专业都有具备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思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未来型土木类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的、意义

(1)明确“新工科”与传统工科之间对于人才培养的差异,评价未来土木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2)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对比国内外其他院校人才培养计划,找到差距,找到自己的优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岗位调查及行业新技术发展预测未来型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计划或新开专业课,在课程中融入未来岗位所需知识,比如海绵城市、BIM技术、综合管廊、绿色建筑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发挥长板原理。

(3)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需要长期追踪,本项目的实施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或者换句话说,考虑社会需求,倒逼课程设置。

(4)本项目的实施将会解决土木工程人才需求的缺口和本科院校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土木类新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必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专业的需要,这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新工科”目前是一个热门话题,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工科进行了阐述:(1)新工科的内涵,如天津大学钟登华的《新工科建设内涵与行动》指出新工科是应对变化,是继承创新,是交叉与融合。(2)新工科和传统工科的对比分析,如高等教育研究所王义遒的《从应用理科到“新工科”》指出新工科是从应用理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工科就是要体现各种要素的“融合”,全面融合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3)关于“新工科”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课程体系的改革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建设等。

和土木类相关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类,(1)研究型高校:如同济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及个性化。华中科技大学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视野。(2)应用型学校如青岛海滨学院将考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课程体系中去掉落后的知识,增加新兴技术前沿课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新工科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要经过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检验。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对未来岗位前瞻性的预测才能更好的迎接“新工科”的挑战,以上和土木类专业相关的究中都没有涉及到。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1)新经济背景下,行业发展现状如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收集毕业校友的反馈意见,形成调研报告。明确“新工科”与传统工科之间对于人才培养的差异,评价未来土木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2)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何去何从?对比国内外其他院校人才培养计划,找到差距,找到自己的优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岗位调查及行业新技术发展预测未来型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计划或新开专业课,在课程中融入未来岗位所需知识,比如海绵城市、BIM技术、综合管廊、绿色建筑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发挥长板原理。

(3)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如何动态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需要长期追踪,不断调整人才模式,让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或者换句话说,考虑社会需求,倒逼课程设置。

(4)需要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新经济形式下,学生需要新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当保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库。成立产学研孵化基地、打造两个平台的“工作室”,集教师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基地”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四、技术路线和总体安排

新经济的发展急需新型工科人才支撑,则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土木工程作为工科中的重要专业,发展至今已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

(1)调查和搜集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人才需求;

(2)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3)根据未来人才需求修订现行教学计划;

(4)追踪企业人才需求动态变化;

(5)根据我校毕业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五、预期成果形式

(1)完成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报告,制定未来型人才培养研究总体方案。

(2)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从今年用人单位招聘情况看,具有一定文科背景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土木类人才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文学类课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写作、沟通、表达、管理能力。“一带一路”的机遇,我们必须把更多的外语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3)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考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发扬长板原理;考虑社会需求,倒逼课程设置。

(4)推行专业认证:研究国外认证理念和标准,引导专业进一步建设发展、持续改进。

(5)考虑学生长远自学能力,发展能力:加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建设,以国赛省赛为依托,将学科竞赛纳入素质教育学分。

(6)搭建两个平台:成立工作室,将产、学、研有效结合在一起,为教师搭建实战经验的平台,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为学生打造集专业实习、就业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最终形成的《岗位调查报告》,作为社会对土木类等相关岗位的全景式描述,一目了然地展现了相关岗位的全貌,并立足“新工科”预测了未来土木类相关岗位及支撑课程。既能帮助土木类学生在大学专科、本科阶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又能为高校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提供帮助,还能为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更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

总之,本课题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培养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土木类人才。

猜你喜欢
土木人才需求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北纬七度的阳光——我的土木生涯之非洲尼日利亚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