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2019-12-09 01:53贺琴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尿失禁

贺琴安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产后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而研究组34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评估两组的盆底功能肌力改善情况,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同时还可减少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为盆底缺陷,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在我国约有45%的已婚已育女性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主要有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2]。本文作者就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做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所有产妇均在产后42d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均为阴道分娩,无既往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史,无神经肌肉病变。对照组34例,年龄22~37岁,平均(26.54±1.35)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7例。研究组34例,年龄22~38岁,平均(26.36±1.27)岁;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6例。将以上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如指患者规律呼吸,在吸气时收缩肛门,约持续7s,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次15~30min,3次/d。注意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另外可给予患者相应的产后指导。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穴位按摩治疗: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屈膝左侧卧位,全身放松,规律呼吸。选取长强穴、会阴穴进行按压,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力为准,每穴按摩100下,每天按摩1~2次,最后用揉法按摩穴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用法国PHENIXUSBR4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频率1~2000Hz,脉宽0~2000μs,强度0~100μV。常规消毒,将电极放置在阴道,嘱患者做肛门放松和收缩的训练,描记电流。注意电流大小应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每次治疗10~20min,1周2次。

1.3观察指标

1)测定患者的盆底肌力:0级:阴道收缩0s;1级:阴道收缩1s;2级:阴道收缩2s;3级:阴道收缩3s;4级:阴道收缩4s;5级:阴道收缩5s。2)观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94%(1/34)、2.94%(1/34),对照组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0.59%(7/34)、23.53%(8/34)。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妊娠和分娩会引起部分女性的盆底功能受损进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头挤压盆底,造成盆底肌肉扩张,引发盆底神经改变和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妊娠期间内分泌改变和体质量增加可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进而引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妊娠及分娩过程中造成会阴和肛提肌神经机械性损伤。研究发现,在产妇分娩42d内加强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避免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不良问题的发生[4]。

本研究在实施穴位按摩中选取的长强穴和会阴穴是全身氣血通路的两个枢纽。长强穴能够将机体的精华之气调节至头部和后背,推动督脉运行;会阴穴能够将机体的精华之气调节至双腿、双脚至脚趾,促进任脉运行,按摩两穴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5]。生物反馈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刺激作用于盆底肌肉,进而唤醒盆地肌肉直觉,刺激肌肉出现被动收缩锻炼,达到治愈的目的[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明显改善,且治疗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给予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包含盆底肌锻炼、穴位按摩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20):105,175.

[2] 周文香.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60161.

[3] 康红,周利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评估体系的建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08):13481351.

[4] 黎琪.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04):6970.

[5] 卢楚红,谢健,黄秋丽,等.生物反馈电刺激以及盆底肌锻炼应用于妊娠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6):835836.

[6] 吴宇平.探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与性功能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1(05):411413.

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01):5456.

[5]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06):12011204.

猜你喜欢
尿失禁
针刺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并发尿失禁76例临床观察
思维导图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干预对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3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分析及盆底肌收缩力水平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
电针神经刺激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疗效分析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失禁的影响
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
40例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