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 促进幼儿成长

2019-12-09 02:02张超芬
赢未来 2019年25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幼儿

张超芬

摘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都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倍加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品格形成

一 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而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个性的启蒙阶段。国外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致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 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他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习惯,社會公德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活动习惯

活动习惯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内心需要的活动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管是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对未来的成长,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树立幼儿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等,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从心底喜欢劳动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达到全面快乐的成长。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关于劳动,并掌握一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组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有组织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与幼儿生活密切相连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实现发展的现实条件。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在园内外接触到的所有的人、物和事,包括生活和学习环境、物质和精神环境。它对幼儿施加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只要幼儿在幼儿园,就会时时刻刻受到环境的影响。这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园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幼儿产生有益的影响,对幼儿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应环境创设方面下功夫、做文章,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注重鼓励引导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用语言强化和距离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要做到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的特号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做到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和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幼儿的良好 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孩子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尤其重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后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在幼儿洗手时表扬:“李晨晨的小脸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脸。”“看,宋萌萌洗得多认真,小脸就像用牛奶洗过的一样”由此幼儿会愿意认认真真洗脸。从而养成好好洗脸的好习惯。

(三)注重家园配合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工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父母要努力为孩子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并能萌发自信心和上进心。反之,家庭冲突不断,气氛紧张,孩子就会感到心神不宁,造成心理创伤,变得胆小孤僻、对人冷漠。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同步教育,才能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1]

(四)注重榜样作用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特别崇拜教师,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染着孩子。还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力极强,而模仿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因而父母在家中也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把生活中的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树立幼儿言行的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五)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坚持不懈,将其纳入自己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因农村孩子不良习惯较多,不花大量的时间来矫正,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反复训练以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训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这一习惯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幼儿到其他班借送教学玩具;开家长会时,让孩子自己邀请父母参与活动;公开教学活动时,有意安排幼儿与听课老师之间进行互动等等。当然,在这反复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切忌空发命令,这既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又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训练“饭前便后洗手”这一习惯时除了在用餐前后提醒幼儿洗手外,教师一定要作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矫正动作有困难、行为有反复的幼儿,关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或批评,次次如此,天天如此,好习惯便会自觉形成,并会伴随其终身[2]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他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幼儿教师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同时,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丁玲燕.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215.

[2]张萌.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探[J].成才之路, 2017(26):12-12.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党员干部要养成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