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2019-12-09 02:07王联山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分析法思维能力历史

王联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朱汉国教授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一文中把它归结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并且一一作了解释。从中不难看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一般用于新授课,是指在课时具体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归纳内化信息等策略达成目标的学习环境营造过程。它应该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理解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主动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实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如在讲授“苏格拉底之死”时,教师在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后,为了启发学生分析此事件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对学生的启示作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史实提出:到底是谁杀死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之死反映出雅典当时的民主制度有哪些特点?民主程序为什么不一定能带来公正的决策?如此递进式地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造就有社会责任感、有文化追求的公民群体,由完善的公民群体引导中国走向民主社会,这是建立公民社会的不二法门。如果权力掌握在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人文情怀的人手中,就可能重蹈当时雅典的覆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传授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开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其它的可以说都是空中楼阁。因此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模拟分析法

模拟分析法就是教师先示范分析某类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然后指导学生模仿对同类型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在模仿的过程中再现教师示范“信息”。模拟分析法多用于A材料或A事物和B材料或B事件有相似之處时。比如,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教师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模拟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提示学生同样用到。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并进一步提高要求,找出三者的不同点。这样有利于发现教材里面的小疑点,通过小疑点的解决,积小成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分析。历史学科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对待历史事件时,要从历史背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分析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与对我们的启示或警示作用。从历史事件的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考察,切忌以偏概全。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比较极为相似事物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出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比较分析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横比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归类、找异同的比较,用了巩固知识。比较分析法多用于学科同类知识梳理的时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不必局限于历史教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非逻辑思维方面:

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如抗日战争时期,刘佰承元帅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当时很多人不同意,搬出了孙子兵法中的篇章进谏,列举“可一不可再”的生活常识劝阻。而刘佰承认为正是因为人们都知晓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第二次伏击取胜的可能性更大。这次胜利就是典型逆向思维的结果。

2.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冲破思维定势,多途径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列举红砖的所有用途。一个学生回答:建房子、筑围墙、修烟囱,铺路面等,但他的答案仅局限于作为建筑材料这一“正常用途”的范围之内。另一学生回答:压纸、打狗、磨红粉、楔钉子、做房子等,这个学生提出的多数是其“非常用途”,相比较而言,后者的思维发散性好。

3.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则是一种从不同方向或侧面来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思维方式。圆珠笔刚从日本出厂时,大约写到十万字,就会因圆珠磨小而漏油,工程师从改进质量人手,怎么也未能解决问题。后来一位工人从别人因漏油而丢弃圆珠笔中得到启发,建议将笔芯做短一点,写到八、九万字油即用完,这样“无漏油圆珠笔”诞生了同理,民医的偏方,军事上的偏师等也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们的特点是改变思维的方向,跳出常规思维的定势,另辟蹊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

4.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指的是根据事物的独特性而进行迂回的、动态的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次,有三位大腕到某地同台演出,他们向经理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在海报上将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哪有三个第一?经理很为难,但又不得不答应。最后设计出一个不断转动的灯笼,随着它的转动,谁都认为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前面。

教无定法,学必有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也是这样。需要历史教师遵从目标,能动地探索适合教学对象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分析法思维能力历史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