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优化教学手段精心打造和谐课堂

2019-12-10 10:26汤霞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课堂

汤霞敏

【摘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针对体育学科长期以来存在的被动消极模式,要“突破重围”——打造主动、积极的和谐课堂,理应从四个维度加以优化:1.教学目标遵循“需求”;2.教学进程始终“耐心”;3.教学资源精心“研发”;4.教学形式适当“随意”。

【关键词】孩子需求耐心精心

多年的体育教学经历让笔者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突破重围”心理认同,即:体育课堂教学要从习得运动技能为首要目标转化为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这一“心理认同”是根据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被动、消极式学习而提出的。要打造主动、积极的和谐课堂,理应用心优化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遵循“需求”

实践证明,生活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而在小学生身上的这种影响更为突出。如今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上珠,在家中不论是学习、生活都得到长辈们的尽心呵护,他们在学校也希望得到同伴们的关注,特别是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积极努力、持续向上的动力。为此,笔者认为要聚焦“学生需求”,使他们在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里学习、锻炼,在学习和锻炼中感到安全、幸福和温馨。

碰到炎热的天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场地,如室内体育馆或背阳的阴凉处;更合适的项目,如中低年级可以选择跳格子游戏,高年级可以进行传球接力赛等。

遇到学生身体不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安排学生见习或者休息,等学生身体恢复后再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主动将学生关注的“网红”运动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触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将“太空步”作为准备活动的主要动作,将瑜伽动作融合在整理活动中……

学生会从教师的点滴做法中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学生倍感温暖。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体育课,继而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教学进程始终“耐心”

操场是每个体育老师的主阵地,每一次的教学是在学生持续不断的动态中进行的。这种特性,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不仅要考虑场地、器材、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更要关注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与活动能力的差异。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性的,有些体育要求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作为教师不应该急躁,更不应该埋怨,而是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他们。如个别学生体重超常,仰卧起坐基本做不起来,更不要说完成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了。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这类学生,使其端正对体育训练的看法,增强其自觉锻炼的意识;其次,要通过爱心来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另外,体育差生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能过于急躁,半途而废。某种角度讲,教师的“耐心”就是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和谐师生关系的法宝,“耐心”注课堂,功到自然成!

三、教学资源精心“研发”

学生的生活世界,尤其是他们所呈现出的智力体现、思维模式、记忆能力、注意程度、想象空间、情感变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体力的活跃程度。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创生教学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

激“活”课堂。反复钻研各课教材。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烂熟于心、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法和手段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体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仔细思量本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尽量做到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替代枯燥的练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好的参与课堂,激“活”课堂。

“趣”味十足。充分挖掘教材魅力。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發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喜欢模仿各种动作,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模仿小动物学本领的“情境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故事角色中,寓教于乐。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适合学生的音乐节奏,让快乐的音符陪伴他们一起运动,让他们乐在其中。

排“扰”解“难”。借助教材预设方法。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灵活地调整教案,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譬如:队列训练时,有时会有小虫子在周边飞舞,多女生吓得到处四窜,有个别顽皮的男生还会大叫营造可怕的气氛,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使得学习任务不能很好的进行落实。对这种违纪动作,笔者没有当众批评,而是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了需要敏捷反应能力的“多向加速跑”“老狼、老狼几点钟”“贴大饼”等游戏,转移注意力,这种借“扰”排“扰”的方法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导到健康、有趣、正常的学习中来。

四、教学形式适当“随意”

自由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锻炼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如果体育教育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符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相适切的教学目标,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如在一次跳绳锻炼的体育课堂,学生们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单飞”“双飞”“骑车式”“蹦跳式”“一人跳”“多人跳”……学生在自己最愿意参与的跳绳方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兴致盎然。故体育课教学要尽可能的“随意”,其实,“随意”就是尊重个性,就是因材施教。让学生凭自己的意愿、特长去选择活动的项目,如在进行“森林运动会”情景式教学中,学生就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从而进行锻炼——善于跳跃的袋鼠们在跳山羊、善于奔跑的猎豹们在追赶猎物、熟知水性的鱼儿们在游泳……这样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洞悉自己的价值、激发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特长,学生们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获得了技巧上的进步,身体素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作为体育教师,理应坚守儿童立场,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推动课堂的进程,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拔节孕穗”,即:增强体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