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学习单,变“重学轻练”为“巧引精炼”

2019-12-10 10:26孟凡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笋芽当堂小草

孟凡英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一言堂”的身影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等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教学中我时常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重学轻练”。即学的时间过长,练的时间短、数量少。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学得很充分、很扎实,但是,从哲学上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学习要求也宽松多了。课堂练习不再强迫每人都必须完成,经常会设计A组B组,或“自选超市”,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这样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减轻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长此以往,学生缺乏挑战精神,总捡容易的做,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就“缴械投降”。(2)“伙伴助学”“合作学习”形同虚设。中下等的学生本来就热切地希望优等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答疑解惑。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3)正因为做练习时是有选择性做,那么在展示时,那些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即使被动参与,也是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我区始终走在课改的前沿,本学期开展“为学生而教,为学习进行教学设计”的专题研究,我校也在此专题下积极探索10:20:10的导学融智教学模式、即教师的精讲在10分钟之内,学生自主探究20分钟,练习10分钟。如果延续旧的教学模式,显然,学生的“当堂检测”无法完成。然而,“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例不十,法不立”。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前“重学轻练”的做法,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学习单的合理利用,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变“重学轻练”为“巧引精炼”。

一、 依课前预习单明学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以一言而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而教学。”

为了探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第二课时的课前,我让学生完成学习单的1.2小题。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山冈(ɡǎnɡɡānɡ)  扭动(niǔliǔ) 钻出(zuān  zhuān)

唠叨(lāo  láo)     滋润(zhīzī) 笋芽(sǔn   shǔn)

2.看拼音写词语。

hǎn   hōnɡshì  jièhūhuàn

大隆隆

经统计:全班共31人,27人全对,4人中2人拼写错误,2人书写错误。学生发现错误后及时进行了修改。这样当堂复检学习效果,不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同时也防止了错误的再现。

二、 依课中活动单导学法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作文,往往不知从何写起。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其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脉络清晰,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潜心钻研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应独具慧眼,发现可提供训练的文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的妙,写法的巧,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随文仿写就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巧妙的将阅读和写话有机地整合起来的学习方法。这种随文仿写可以是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话。

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我发现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语句句式工整、生动形象,很适合仿写训练。于是,我尝試着将阅读与写法有机地整合起来。

我先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然后出示:“桃花开了,柳树绿了,小燕子叫着······”与这句话对比,通过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结构与写作手法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从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及AABB式的特殊词语的运用上体会句子的精妙之处。这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些,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美好的春光呢?这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起劲,与此同时,我又播放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第3小题:

笋芽钻出地面,还会看到什么呢?你能仿照课文写一写吗?

笋芽看到,看到,还看到                          ;

学生们有样可仿了,再下笔时思如泉涌,变得简单多了。在巡视中,我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点评。如下:

(1)笋芽儿看到了 嫩绿的小草,看到了 长长的小溪,还看到了细长的柳条;

(2)笋芽儿看到 嫩绿的小草随风舞动,看到 勤劳的蜜蜂在花间采蜜,还看到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3)笋芽儿看到 小草悄悄地从地里探出头来,看到 金黄的油菜花开了,还看到醒来的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地叫着;

我又引领学生发现3位同学都描写了小草,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关注语法结构,学习应该写出什么样的句式;关注表达方式,学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会使语句更生动。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老师写的几句话,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可仿的范例,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笋芽儿看到沉睡了一冬的小草苏醒了,换上了一身绿装;看到地上冒出的一朵朵小蘑菇,就像一把把小花伞;还看到河里的小鱼在绿波中嬉戏。

这样当堂进行能力训练,当堂验收学习效果,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依课上质疑单促提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可见,“有效质疑”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也是他们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技能。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師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前精心设计的各种层次的问题逐一展现,“有效质疑”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动地听,被动地答,努力配合老师,在文本中寻找答案,猜测老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久而久之,处于这般“被组织”状态下的学生,无形中便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教师不提出疑问,学生便不知如何学习,更别提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何主动性和创造性了。那么,如何迫使学生养成带着疑问学习的习惯呢? 我在课前学习单中设计了质疑的题目,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如: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努力思考,发现问题。教师批阅后先也能做到心里有数,并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合理制定重难点。如《笋芽儿》一课中,学生对笋芽儿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不了解,于是课上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然后再结合文中重点词语体会笋芽儿顽强向上的精神。课尾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问题是否全都解决了,还有没有新的问题。这样以疑导学,以疑促思,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习单的使用,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的合理、有效的使用,激发了学生潜能,开启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放飞了学生美好的情愫,使学生的独特个性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重学轻练”向“巧引精炼”的转变。

猜你喜欢
笋芽当堂小草
小草的烦恼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笋芽儿,你真幸福
笋芽儿,你真幸福
不怕死的留下
笋芽儿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笋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