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提升思维能力

2019-12-10 09:54王婷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英语

王婷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巧用提问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阅读前——围绕主题,以问过渡,激活思维活力;阅读中——及时指导,以问推进,拓展思维深度;阅读后——解读文本,以问沟通,提升思维品质,由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有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也指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形成问题意识的提问。在教学中巧用提问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以廣州市新编小学英语《拓展读与写》四年级下册Module 2 Daily routine中Level 4 Cinderella的一节故事阅读教学课为例,探讨有效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本模块前几课的学习,已经能够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自己及他人的日常行为活动,读懂故事内容难度不大。教学中,有效渗透阅读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是本课要突破的重点。

一、阅读前——围绕主题,以问过渡,激活思维活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前环节对整个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激活学生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围绕阅读主题,巧妙设疑提问,或让学生针对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以话题促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一部关于童话故事Cinderella的电影短片,短片讲述了主人公Cinderella(即“灰姑娘”)从遭受欺压到穿上水晶鞋改变命运的故事。教师由此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并引导学生对Cinderella 后来的幸福生活展开丰富想象。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为感知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做铺垫。师生问答如下。

T: How does Cinderella feel at first?

S1: She is tired and unhappy.

T: Why does she feel tired and unhapppy at first?

S2: Because she has to do much housework and she has a bad step-mother and two sisters.

T:  How is the end? How does Cinderella feel now?  Why?

S3: She is tired but happy now. Because she lives with the prince in the end.

T:  So you think she lives a happy life now. But why she is tired? Do you want to know?Now lets go to read the new story about Cinderella.

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三个提问,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主人公Cinderella在故事前后的情感变化。接着教师通过追问,促使学生思考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原因,学生也试着做出了推断。这对故事的发展形成了阅读期待,导入环节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以图片促互动,启发学生提问

课堂不能仅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进行,还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在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教师在阅读前呈现了一张故事插图(如图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鼓励学生就故事内容向Cinderella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图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S1: Where do you live now?

S2: How is your step-mother and your sisters?

S3: What time is it now in your country?

S4: What do you often do in your daily life with the prince?

S5: Are you happy about your life? Why?

...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与联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较强的阅读期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故事,解答疑惑。学生一旦养成提问的习惯并学会如何提问,就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实现积极自主学习。

二、阅读中——及时指导,以问推进,拓展思维深度

阅读中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故事内容发展做出简单预测、推断、分析、整合。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支持,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生成问题,真正实现积极主动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一)借助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考的维度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以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学生读完故事的第一段后,教师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fter reading the first part, what do we know about Cinderella? 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充实思维导图(如图2)的内容。这一做法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唤醒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同时完整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

图2

部分师生问答内容如下。

T: After read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ory, what do we know about Cinderella now?

S1: She is a princess and she is very happy.

S2: She has no housework and she learns a lot.

T: Yes. So all these are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Cinderella. Any others?

S3: I know she gets up at eight oclock.

S4: She has breakfast at half past eight.

S5: She has lessons from nine oclock to eleven oclock.

T: Right. So what are these about?

S6: Its about Cinderellas daily routine.

完成思維导图的任务设计促使学生及时对所阅读过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和整合。同时,教师通过提问促进其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有了思考的方向后,学生就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的维度得到了扩展。

(二)关键词搭建提问支架,培养自主提问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预测学生对文本可能产生的疑问,并渗透提问的技巧,如提供关键词,给学生搭建提问的支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本课中,教师在提出问题: 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about Cinderellas life? 之后,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关键词:第一组为构成一般疑问句的助动词,如do,can, is,are;另一组为构成特殊疑问句的疑问词,如who,where,when,what,how等 (如图3)。为了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给出问题范例,降低提问难度。这一做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词语就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

图3

关键词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支架,学生有了明确的提问方向,自主提问也更有条理和逻辑。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S1: Do you have any lessons in the afternoon?

S2: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

S3: Who do you have dinner with?

S4: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lessons you have?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入细致,富有价值。诚然,部分学生在提问时会碰到一些表达障碍,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长期渗透提问策略,不断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完善提问,使他们逐渐养成正确提问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三、阅读后——解读文本,以问沟通,提升思维品质

(一)延伸语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才能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只有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才能激活学生自助建构言语的意识,才能推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灵动的、真实的言语表达,体现英语课程的价值(华晓薇,2015)。在读后环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的语境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寻找共通点,从而延伸文本语境,实现语言输出和知识迁移。为了启发学生寻找故事主人公Cinderella的日常生活与自己实际生活的共同之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互动。

T: Now you know Cinderellas daily life. Lets share the same life with Cinderella.

S1: She is tired, and we are also tired. Because she has  many classes everyday, and we have many classes too.

T: I see. But except tiredness, Cinderella also feels happy, why?

S3: Because she can learn to read, write, dance and sing.

T: How about us?

S4: We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in Chinese lessons, and we learn to dance and sing  in our music lessons.

T: Thats right. We also have fun at school.

师生问答结束后,教师用PPT呈现了一组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照,与Cinderella 的生活进行对照,由此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这两种生活的共同之处。语言知识只有与相关的语言环境相融合,才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迁移至对应的语言环境中,并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赖朝辉,2013)。在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学生激活了已有的生活语境,将所学语言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在新的语境中梳理并内化了语言知识,成功实现了从书本到实际生活的迁移。

(二)创新文本,培养综合语言运用力

在阅读后的环节,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有效迁移知识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进行文本创编,综合运用所学语言。例如,待学生充分体会到本故事的人文启示之后,教师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表演的特点,设计“学演合一,我来采访Cinderella”的活动任务(如图4)。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变文本单一的阅读形式,重新创编对话。同时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其后续的语言学习需求借助表演这一形式得以延伸,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图4

在这样的文本创编表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创编难度不一的对话内容。由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创编过程中能抓住核心问题,聚焦文本细节,展开丰富联想,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变得十分鲜活。这样的活动任务设计基于学生实际的交际需要,能够启发学生将其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活动任务相连,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运用提问策略,根据教学实情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明确提问的价值,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这样的英语阅读课堂能让学生有所启发,进入理性思考层面,成为培养其思维能力的舞台,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

[2]华晓薇.在课堂互动中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2).

[3]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201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賴朝辉.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语言的处理:感知与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肖成全,刘芳.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附教材内容:

注:根据实际授课需要,为使故事文本内容和插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师对教材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丹桂校区510000)

猜你喜欢
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英语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