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道德观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2019-12-10 06:51王冰李婷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王冰 李婷

关键词 儒家生态道德观 大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作者简介:王冰,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李婷,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35

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生态文明教育也有其传统的理论根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派别之一,其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思想启迪意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刻的生态哲理、浓郁的道德关怀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道德认同,又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行为践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仁爱万物”“贵和尚中”等生态伦理思想,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困境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相对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在生态方面呈现出相对淡薄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乱扔垃圾、肆意踩踏草坪、使用一次性餐具、过度消费、浪费水、电和纸张等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些行为究其内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错误观念。究其外因,主要表现为各高校对当今世界生态被破坏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且对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足,各高校自身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规则不健全等。内外因相互作用导致了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相对淡薄,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一大困境。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抓住导致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相对淡薄的内外因,着力解决这一困境。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脱离传统,实效性不强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呈现出脱离传统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在教材里和课堂上均缺乏中国传统生态道德观的相关内容。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生态文明教育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接受度有限,认同感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要解决实效性不强这一困境,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儒家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文明教育融为一体。

二、儒家生态道德观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其丰富的生态道德思想历久弥新,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将儒家传统生态道德观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自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践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以此最终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儒家生态道德观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这里所谈的生态道德观抛却了传统道德观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及其他不合理的因素,所取的是其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华内容。那么,儒家生态道德观是否能够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相契合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一)儒家生态道德观思想丰富

儒家生态道德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能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素材。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仁爱万物”“贵和尚中”等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辩证的整体思维方式、浓厚的生态道德关怀、中庸的生态关系准则既丰富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又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道德支撑和原则借鉴。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辩证的整体思维方式和浓郁的生态道德情怀,又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践履生态行为,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二)利于植根传统、推陈出新

将儒家生态道德观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植根于传统的土壤,推陈出新。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生态文明教育也不例外。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回溯传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然,坚守并不等于固守,只有在坚持儒家生态道德观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才能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那么,何为儒家生态道德观的基本精神呢?儒家生态道德观的基本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要表现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道德取向,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生态行为规范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原则。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植根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三)现实困境的需要

当今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需要儒家生态道德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偏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从本质上看,生态危机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由于人与自然界发生相互冲突而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根源主要在于人类既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2]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和生态道德思想养成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教育,儒家生态道德观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支持,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需要。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困境的解决。

三、儒家生态道德观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儒家生态道德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困境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我们要积极学习儒家生态道德观,将儒家生态道德观融入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儒家生态道德观方面的建设,在教材中适当加入儒家生态道德观的内容,在课堂上加强对儒家生态道德观的讲解与宣传,积极推进儒家生态道德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具体而言,我们应深入挖掘儒家生态道德观的内容,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儒家生态道德观,使得儒家生态道德观真正进入大学生的脑袋和心灵,推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行为。

(一)学习儒家天人观,教育大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天人观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涌入,儒家传统的天人观念被人们遗忘于历史的长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凸显。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对自然界进行无休止的开发,使得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界对人类施加着惩罚。因此,我们应积极扭转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回溯儒家传统天人观。儒家天人观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进行思维,孔子在着重阐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也强调“以物为师”;荀子在强调“制天命而用之”的同时也主张“天行有常”。由此可知,他们的思维并非单向,而是从人-自然、自然-人的双向角度进行思维。儒家先哲们“天人合一”的双向思维模式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生态思维方式的借鉴。因此,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要运用儒家天人观引导大学生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双向思维,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学习儒家仁义观,教育大学生仁爱万物

儒家仁义观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要求扩展至人与自然,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生态道德约束。儒家先哲们推己及物,将“仁”和“义”的道德关怀从人的角度扩展至世界万物,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爱人的基础上仁爱万物,将爱物视为真正的仁,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自觉遵守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准则,并以“义”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在这里“仁”与“义”并非彼此孤立,二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仁”是内容,“义”是形式,“仁”与“义”都是在道德层面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归根结底是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道德准则推广到自然万物身上,强调尊重自然界的每一种产物,由己及彼,兼爱万物是儒家最高层次的人文道德主义追求,也是生态思想的根之所在。”[3]健康的生态价值观需要生态道德观加以约束和巩固。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推动大学生认真学习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加强对其进行生态文明的道德启迪与道德约束,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道德认同,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从心出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要运用儒家仁义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循人与自然的道德准则,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生态道德观,教育大学生仁爱万物。

(三)学习儒家中和观,教育大学生绿色消费

儒家中和观的核心是取物有时、用物有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淘宝、外卖行业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外,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国内,传统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受到空前挑战。当今大学生的消费主义价值倾向颇为浓厚,这种消费主义价值倾向易导致人们无法认识自身的真正需求,致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由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人们的消费主义行为将会带动大量的生产活动,大量的生产活动又必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极大破坏。毫无疑问,健康的生态文明观念只有转化为生态行为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养成绿色的消费方式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中和观一方面强调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取物有时;另一方面强调对自然界的索取应坚持适度原则,用物有节,其终极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与坚持适度原则相结合。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双向思维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生态道德观,还需要引导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践履。儒家中和观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生态实践的原则借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将内在雙向的思维方式和生态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并最终外化为现实的绿色消费行为。因此,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儒家中和观,培养大学生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生态消费观,教育大学生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2]吴广庆.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J].理论月刊,2013(1):163-165.

[3]刘姝琳.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