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战略及启示

2019-12-11 10:06花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比亚迪转型升级

花磊

[提要]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背景下,比亚迪作为著名的民族品牌,同时也是世界电动车行业与新能源汽车的领先者,凭借自主研发优势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技术研发层面,比亚迪拥抱互联网,搭建“开放+融合”新生态创新平台,以“平台化”推动“智能化”;在商业模式层面,比亚迪巩固行业地位,实现国际化产业布局和品牌效应,以商业模式创新助力智能化。比亚迪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性举措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互联网+”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面向创新绩效的企业创新网络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06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4日

一、“比亚迪”智能制造典型性分析

(一)中国汽车行业领导者。“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智能制造被认为是在新产业格局下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作为汽车行业的翘楚,比亚迪不仅是最具创新的民族自主品牌,同时也是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领先者。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正式跻身汽车制造行业,开启民族自主品牌汽车成长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的整车制造、模具研发、新能源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在电动车领域,根据EV Sales Blog数据显示,比亚迪2016年的销量世界排行第一,并且是唯一一家将电动汽车销往美、欧、日等高端市场的中国企业。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显示,比亚迪高居国产新能源汽车量榜首;同年,《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明星榜公布,比亚迪位列第五,占据汽车行业榜首。近日,车用IGBT模块荣膺AspenCore颁发的“2018年度中国IC设计公司成就奖之年度最佳功率器件”称号,这是中国IC产业的最高荣誉,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不俗的业绩奠定了比亚迪的行业领导者地位。

(二)智能制造平台化先行者。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以“国际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正从趋势逐步变为现实,这对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由大变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机会。站在历史转折点上,比亚迪坚守“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战略思想,首次推出包容性“开放”策略,在全球率先推出全新“e平台”和“DiLink系统”,开放车载信息系统、车内传感和执行系统,通过连接全球汽车领域的开发者、驾驶者和乘坐者,整合汽车行业上下游生态,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多维开放的智能网联平台,全面进入平台化制造的“造车新时代”,夯实“引领者”地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车展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超60%,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的总量占全球份额50%以上,而比亚迪新能源车更是异军突起,连续三年实现产销量全球第一。

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崛起的新时代下,中国制造2025的主战场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而智能制造则是其中关键环节。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成功典范,其先进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经验无疑能够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与指导。

二、“比亞迪”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战略背景

(一)强大的研发实力。智能制造正在变革汽车行业,这一行业发展态势对高精端信息及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占据研发市场、取得核心技术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技术是比亚迪的DNA,据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比亚迪2017年研发投入达63亿元,较2016年45亿元增长38.59%,其中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达25.3亿元,较2016年13亿元增长87.1%。比亚迪已先后投入巨资成立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并配备1.5万名高精尖技术团队,先后研发并攻克542、双擎双模、TID、SBID、遥控驾驶等核心技术难关,实现汽车行业智能化的领先科技。截至2017年末,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专利累计公开总量高达23,740件,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崛起之根本。

(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凭借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比亚迪将原材料成本降低到极致,而供应链体系的保障使其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线,并使产品力得到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基于独特的垂直产业整合,比亚迪实现集成创新的速度优势,成功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并在IT、汽车等多领域不断推出领先世界的创新科技。总而言之,垂直整合模式,保障了比亚迪在原材料供应、原材料成本和产品集成创新的独特优势,助力公司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并最终与同行业竞争者形成技术上的代差。

(三)政策环境支持。“十三五”阶段,我国汽车行业正面临“三面夹击、双向挤压”的严峻形势,绿色制造以及产品功能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突破口,其中新能源汽车、车联网、AI、共享出行等被列为重要突破点。为助力汽车行业有效实现转型升级,政府积极出台一揽子支持性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双积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等。持续变革的产业政策将更加突出对汽车市场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比亚迪自身来看,2017年公司收到与汽车相关的政府补助12.7亿元,占比全年净利润的1/3左右;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对技术门槛的提高和项目的细化,使得比亚迪汽车在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电控系统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四)科技环境创造机会。“互联网+”代表着信息共享、空间平台开放。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低成本及实时性使企业突破边界,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信息网络、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使企业能够将内部资源、功能、知识、竞争优势分别与不同领域进行融合、利用,进而产生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中,汽车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技术革新正在改变产业形态,使汽车从产品逐步转变成为互联网化的智能终端。汽车产品的终端化,将为比亚迪技术研发提供更加开放包容的平台,进而使其原本高度集聚的创新格局向更大规模的集群式平台化创新演变。

(五)行业竞争带来动力。网联智能化无疑会是未来汽车基本配置,而产业形态的变革,也使车企之间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智能系统转型。传统汽企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合作,变成争夺行业竞争主动权的重要途径。2013年,微软在全球设立的首个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15年3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宣布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2016年10月,特斯拉发布了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升级;2017年,北汽与长安汽车均表明,正在与百度、科大讯飞等IT企业或AI企业合作,实现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跨界创新。面对全新竞争格局,传统车企与互联网新贵纷纷摩拳擦掌,对于比亚迪而言,搭建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核心技术与全新市场的无缝对接,是在智能时代获得先发优势的关键。

三、“比亚迪”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战略推进

(一)战略定位。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也始终是汽车企业的一大痛点。在2017年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上,只有两家中国企业入围,且位次靠后。为此,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明“企業的品牌形象要跟技术地位相符”,并于本年度提出“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汽车智能开发平台”的重大战略转变。根据比亚迪的最新战略规划,在定位上,比亚迪不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或电池公司,而是“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为了让多个团队发挥协同发展优势,公司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在“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全新使命下,比亚迪将以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品力和品牌价值,进入“国际化、电动化、智能化”的“造车新时代”。

(二)战略重点。我国想要从制造大国攀至强国之巅,需要依靠企业共同努力。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比亚迪依靠科技创新和匠心精神,成功打造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在新材料、汽车驾驶、新能源等领域累积丰富开发经验,不断推出领先世界的新科技,为我国智能制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亚迪的智能制造转型的重点领域并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而是聚焦于汽车产业发展的两个新兴领域:汽车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

1、智能驾驶领域。当国内多数车企还在依靠三菱发动机时,比亚迪已率先研发并推出TID黄金动力总成,并于2011年,成功推出涡轮增压缸直喷TI发动机和DCT自动变速箱,荣获该年度汽车总评榜特别推荐的技术奖;随后,其全球领先的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成功实现车辆之间相互充电的构想;S6C-NCAP安全认证被认为是中国自主品牌首款五星安全SUV;而其自主研发的短距离可视范围内遥控驾驶技术,更是全球首创。此后,比亚迪推出的PM2.5绿净技术、云服务等更是将汽车智能装备武装到极致。

2、新能源汽车领域。2008年底,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成功上市,这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总裁预言“比亚迪将通过该车型占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先机”。此后,公司又陆续发布秦、唐、宋DM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真正在动力总成上实现全面超越。2017年,比亚迪银川云轨线路正式建成通车,该项目在云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运营中实现突破。比亚迪技术研发成就不胜枚举,这不仅引领着行业风向,更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如习近平所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在比亚迪身上看到希望。

(三)战略举措

1、以“平台化”推动“智能化”。跨域IT、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思维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在当下,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科技的主要趋势,比亚迪对于如何打造智能汽车生态环境有其独到而清晰的规划:首先,把每辆汽车都转变为一个智能设备;其次,智能设备之间能通过通信实现良好沟通;最后,每一个模块都能与周围环境和其他类型的智能设备实现互动。为此,比亚迪推出全开放实时连接互联网的“平台化”车机系统:“e平台”和“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力。

(1)“e平台”实现全行业产品研发技术共享。“e平台”是比亚迪为开发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新式汽车而专门构建的产品研发平台。相比于其他汽车企业在原有车型上进行修修补补,比亚迪的“e平台”可以实现对新式汽车彻底的正向设计,从而大幅降低汽车制造成本。比亚迪用一组数字“33111”来概括“e平台”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特点。两个“3”指的是驱动3合1加高压3合1。3个“1”就是1块板、1块屏和1块电池。比亚迪要把“e平台”的所有技术与全球同行们共享,加速电动化出行时代的到来。

(2)“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打造智能共享式软硬件应用平台。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涵盖DiPad、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平台,完成人-机-车-云全方位连接。可以说,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将重新构建汽车行业对车联网的模式,迈入人车网联的新纪元。在DiLink中,国际首创的智能自动旋转大屏Di平台,将手机生态尽涵其中;而Di云是基于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和AI所产生,凭借强大的云平台,实现用户全面、实时的网联应用体验;更重要的是,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将汽车绝大部分传感器(共341个)和66项控制权进行共享,搭建多维开放式创新平台,与全球开发者共造梦想汽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强大的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围绕平台的生态系统一旦形成,作为平台的所有者,比亚迪将具备主导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力。

2、以商业模式创新助力“智能化”。在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为比亚迪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市场战略巩固行业地位。比亚迪提出的“7+4”全市场战略布局的深化,使其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者。其中“7”表示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比亚迪力图在道路交通领域用电能取代油耗,逐步完成全市场布局,将电动化交通落实到底。在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车以7万辆的年销量,高居全球市场占有率榜首;2016年全球总销量约11.4万台,同比增长70%,全球第一。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领先全球,实现全球销量三连冠。此外,比亚迪在新能源、轨道、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展开开放式战略合作,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全球视野构建世界生产研发格局。现在,比亚迪在全球共有30个生产基地,其中在美国、巴西、印度、日本、匈牙利等五个国家均设有生产基地,电动车遍布世界六大洲50多个国家的240个城市。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产能实现16GWh/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一系列成果反映出,凭借全球22万员工和过2万多研发人员,比亚迪基本实现了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的核心产业布局和“全球跑、全球造、全球雇”的国际化商业模式。

(3)广泛开展多元化战略合作。2017年12月,比亚迪与万科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轨道+物业新模式;2018年4月,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比亚迪基于技术与项目的互补优势,在新能源整车、零部件、云轨、商业航天等领域展开合作;2018年6月,比亚迪、百度Apollo、大道用车三方达成战略合作,重点探索无人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发运用。如今的比亚迪,正在深度整合內外部资源,向重点行业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四、“比亚迪”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战略评价及启示

在新科技革命时代下,“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产业形态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机遇。比亚迪在智能制造转型中,凭借在智能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的独特优势,通过自动遥控、云服务、SBDI技术、智能网联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进阶。技术是比亚迪的DNA,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的根本。正如总裁王传福所言:“要坚持技术与创新,不只是产品、战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切都要高度重视技术,只有技术才能让企业永葆竞争力。”展望未来,比亚迪将把握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研发,补足短板,在人工智能的大风口下,迎风而上,以国际化视野汇聚全球顶尖人才,打造颠覆传统的先进技术和代表未来智能科技的产品,重新定义中国车。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智能制造”发展浪潮下,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推陈出新,中国汽车行业应发挥后发优势,抓住智能制造这一转型契机,乘势而上,走一条平台化和智能化并行的创新升级之路。比亚迪的历程为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汽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深刻的启发:(1)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本。作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时,要明确自身的技术优势,聚焦制造过程的核心环节,整合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展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树立前瞻性视野,夺取未来技术制高点。在信息飞速传递的互联网时代,具备快速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是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前提。汽车行业技术更迭速度极快,企业应加强在海外开展研究基地建设,利用互联与世界各国结成密切合作关系,并将此视为获取行业动向信息的重要途径。(3)平台化与智能化融合,构建以关键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平台模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系统主导性。平台模式不但能带来创新能力的飞速增长,也会使平台所有者成为整个产业系统的主导者。国内制造企业应该把握时机,适时的将核心产品或技术实现平台化共享,从而获取强劲的竞争优势。(4)商业模式创新是促进产品快速贸易化的关键力量。企业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巩固行业地位,完善体系架构,实现产业链内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高效配置,助力智能化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武亚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J].管理世界,2013.No.235(4).

[2]缪小明,耿艳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过程可视化研究——以西安比亚迪汽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4).

[3]郭燕青,时洪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发中的创新方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6).

[4]王传福.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江积海.后发企业知识传导与新产品开发的路径及其机制——比亚迪汽车公司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4).

[6]王作函.数联科技:专注车辆智能化控制[J].商用汽车,2016(6).

[7]甄文媛.比亚迪:低调的智能化进阶[J].汽车纵横,2016(7).

[8]肖太明.比亚迪电动公交市场发展策略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

[9]王洪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战略分析[D].天津大学,2012.

[10]田洪刚,杨蕙馨.产业链环节重塑架构下平台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6).

[11]姚强强,仪秀琴.基于SWOT分析法下华为战略发展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7(12).

[12]张化尧,李德扬,谢洪明.技术截断下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能力升级研究——以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2).

[13]李甜.新能源汽车行业SWOT战略综论——以比亚迪为例[J].江苏商论,2017(7).

[14]杨桂菊,刘善海.从OEM到OBM:战略创业视角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比亚迪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2).

[15]章博文,李显君.商业模式与新进入者领先:来自电动汽车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比亚迪转型升级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比亚迪宋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最佳市场表现奖 比亚迪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