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2019-12-11 10:09周凌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克服课外实践高中地理

周凌

[摘 要] 地理是一门比较有难度、有深度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学习地理课,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需要从课外实践中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其中必然会有部分学生不适应。本文主要讲的是高中地理课外实践中,克服畏苦怕难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克服;畏苦怕难

新时代赋予教师新使命。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本领。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了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勇于奉献自己终生的职业情怀。立德树人,是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而一个合格人才的“标配”,是“德”与“才”的完美兼备。在2019年1月23日由中央深改委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立德树人”被提到了国家核心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会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为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师需要在師德修养上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用教师的“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德”的形成。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的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努力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用现代理论武装自己。教育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被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证明和实践了的,是正确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献身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更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能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教师的工作理念、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进修,更新教育观念,吸纳新鲜知识,才能不断把新知识和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才能让自己和学生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激情。这些年,许多学校采取制定目标计划,倡导教师每年阅读一定数量的教育专著,写教育随笔等方式,帮助教师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这些方式无疑是正确的。

三是利用现代媒体优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虚心学习名师教学课例,从中撷取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和不断开拓创新。现代媒体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尽情领略现代教育的无限精彩。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法纷至沓来,足不出户,鼠标轻轻一点,名师教学案例立即呈现在眼前,尽可欣赏和汲取名师教学的真谛。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人,一定是能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和开拓的人。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四是重视教学研究,善于反省,善于总结,在自我教研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社会环境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研究社会核心价值取向与教书育人的关系,研究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善于提炼和总结,推广和应用。这样,既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分力量。

五是尊重教育规律,遵守教育法规,回归教育常识,做一个爱教育、懂教育、身体力行助推教育向前发展的纯粹的“教育人”。在工作中,以“教书”为工作的着眼点,以“育人”为工作的终极目标,在“立德树人”旗帜的指引下,不断推陈出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虽然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开拓向前,推陈出新,但是,教育的向前发展是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的。任何的虚妄和浮躁,都会给教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回归教育常识,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待教育之花开放。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克服课外实践高中地理
怎样克服外语课堂上学习者的焦虑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