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2019-12-11 10:09温发乾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温发乾

[摘 要] 求异思维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顺利攻克语文学习的难关,并为学生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教师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语文教学专家孙志指出,求异思维作为一种典型的教育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多角度开辟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现代语文教学发展。

一、求异思维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求异思维在现代语文教育领域,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与传统思维模式存在着差异性,它迥异于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在于:在求异思维教学中必须超越传统的思维藩篱,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求异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是创新思维的内在轴心。创新思维模式除了强调差异性外,还包含别的内容。求异思维作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颠覆传统的思维理念,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立足于不同的思维视角,寻找更加接近真相的答案。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与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求异思维模式的应用并不普遍,多數课堂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统一标准答案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人思维方式的僵化和固定,严重扼杀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导致求异思维的培养难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真正实施。如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中,为了应付考试,通常将高考试题的讲解作为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诗词的释义和拆分进行解析,或让学生死记硬背诗词内容,便于考试的时候直接套用,忽略了诗词写作背景、诗词意蕴、诗词思想等深层次内容,这种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逐渐减弱,学习效率低下。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

1.确定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问的时候,总是采用固定模式,希望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这种方法直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标准化,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学生的发散思维,抹杀了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和输出过程,这种课堂模式并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效果,无法把求异思维落实到教学中。求异思维必须建立在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自我发现,并且在学习实践中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求异思维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在求异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关键。如在《诗经》两首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授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认识《诗经》的来源、形制、成型过程,了解《氓》《采薇》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等途径搜集关于这两首诗歌的有关内容,并把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观点在课堂上陈述,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充分主导课堂,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补充、矫正,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做积极贡献。

2.创建有效的语文教学情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创建有效的语文情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引导。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在深入讲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拓宽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播放新旧版电视剧《红楼梦》,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针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之后根据相关剧情让学生角色扮演。最后师生集体讨论《红楼梦》中的角色形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奠定学生发展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求异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实际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22-123+136.

[2]杨燕.求异是语文课堂创造力挖掘的第一锹[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71-7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