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兴奋点 进阶新课堂

2019-12-11 10:11顾海艳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兴奋点

摘 要:通过对课堂兴奋点的进阶和串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的欲望,并轻松收获学科知识,形成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奋点;良好的学习环境;进阶性问题链;探究性活动

作者简介:顾海艳(1977-),女,江苏海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大家公认的好课、精彩的课, 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能不能使学生产生可持续学习的兴奋点,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有人可能认为这很难做到,因为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个兴奋点只能持续几分钟.但我认为只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我们的课能持续吸引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始终保持兴趣,兴奋起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之中,相信这样的课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而且课堂效果也会非常的好.所以,本文对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兴奋点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1 进阶课堂学习的兴奋点

课堂兴奋点,就是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或话题等等.

抓好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对一系列基于学科知识的、连续的、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工具,是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经过高低水平的递进,从而掌握某个知识点的内在本质以及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进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实现学生的进阶学习.

例如在《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的教学处理中,许多教师就是带着学生读一遍,画一画重点,这样的模式,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本节课内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住这些知识.其实教师可以找出本节课学生的求知兴奋点:什么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特点?塑料为什么会有热塑性与热固性之分?生活中如何鉴别常见的纤维?白色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然后教师再将这些兴奋点巧妙设计成层级结构问题,让学生在学这节课时也能一直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既能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应注意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并把这些兴奋点按照难与易、深与浅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这些串联起来的兴奋点,可以持续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精神振奋地配合、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

2 串联兴奋点的几点做法

2.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奋”, 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包含:有趣的课堂导入,丰富的语言启发,多样的教学方式等.

2.1.1 有趣的课堂导入

学生会不会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入门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用许多小魔术,例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水点香烟、清水变牛奶等,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形成感官震撼,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并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化学.

学生能不能立即投入课堂,有趣的课堂导入作用很大.下面以学习《酸碱指示剂》为例,教师请两组学生合作,分别先在一张白纸上用稀盐酸写了“酸”字,另一张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写了“碱”字,等字消失后,让其中一组学生向两种纸上分别噴洒一种紫色的液体——紫色石蕊,学生发现纸上出现了红色的“酸”和蓝色的“碱”字;请另一组学生向两张纸上分别喷洒一种无色的液体——酚酞,学生发现只有一张纸上出现了红色的 “碱”字;学生感到特别惊奇,趁此兴奋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1.2 丰富的语言启发

丰富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不但会引人入胜,而且有助于对重难点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化学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风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学生生智开窍.所以丰富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可持续性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课堂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2.1.3 多样的教学方式

老师的语言无论多么丰富,讲述的无论多么生动,但一个老师始终只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终将会产生视听疲劳.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时,老师提供充分的金属材料,通过小组互助归纳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可以用家庭小实验“无壳鸡蛋”获得制取原理;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可以采用探究性实验合作收获知识;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用钻山洞的探险游戏总结其具有的性质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

2.2 设计进阶性问题链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切课堂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有序地开展的.设计的问题要能够产生思维,而思维又要能够因问题持续发展.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后增设的问题,都应该建立具有线性逻辑关系的课堂“问题链”,即进阶性“问题链”.

如学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时,可设计如下探究性问题:

【问题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什么会变质?

【问题2】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变质?

【问题3】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样品的变质程度?

【问题4】怎样除去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样品中的杂质?

【问题5】怎样合理保存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不难看出,这是具有线性逻辑关系的课堂问题链,探究问题1是辨析变质原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并引起对样品的成分可能组合充满了好奇,就自然而然地引向探究问题2,而问题2中又有几个子问题:(1)能否用取少量氢氧化钙样品加水,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已变质?(2)能否用取少量氢氧化钠样品加水,滴加无色酚酞试剂,通过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3)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是否可以选用完全相同的试剂?对问题2的探究过程中势必诱发学生探究问题3 的欲望,样品中究竟有哪些成分?样品的变质程度?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的转化.解决问题4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开阔境地.问题5体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以上問题都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演绎而生的,具有进阶性、多维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3 开展探究性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性活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形成许多过程性问题或发现性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兴奋点,及时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收获更多拓展性知识.

例如:在处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残留废液时,学生会提出能否将废液直接倒入铁制的下水管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废液成分,小组完成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并反思与拓展.

设计方案: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残留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要处理此废液,并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 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合理利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奋点,诱发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学科素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 挖掘课堂兴奋点的两点反思

3.1 设计课堂兴奋点,应由师生共同提出

师生共同设计课堂兴奋点是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然主动地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解决途径.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将少量的水注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了一点点.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析不仅能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还能提炼深层次的问题链: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发生了反应?怎样设计实验证实?

3.2 找准课堂兴奋点,要有引起共鸣的梯度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热切地等待着同学们的反馈,但学生都低着头,没有人回应老师的提问,课堂沉闷无声.此时老师会觉得是学生不愿发言,其实是我们做老师的不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因为我们设计的问题太高大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学生不会答也不敢答.所以教师预设的问题,或课堂提炼出的问题,都应该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有引起共鸣的梯度,这样学生的答案就会异彩纷呈.找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化学课同样可以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能力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兴奋点的挖掘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先锋.刍议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7):1-3.

[2]吴晗清,何维祥,夏国俊.中学化学趣味实验的实践价值探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5):22-25.

(收稿日期:2019-09-07)

猜你喜欢
兴奋点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
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思考
趣点·群文相映成趣
化学课堂上增强学生兴奋点的几种途径
多元价值评判中的教学新格局论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奋点的激发与维系
精准选点,破译古诗词教学的密码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盘活阅读课需找准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