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校图书馆的跨馆通借通还服务

2019-12-12 02:26楚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楚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预约借书

摘 要:文章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跨馆通借通还服务的目的和必要性,在介绍通借通还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通借通还服务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就提高预约借书的成功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031-02

1 苏州大学图书馆概况及通借通还服务的开展现状

随着现代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高等学校已不再局限于一市一地。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为例,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双一流”建设入列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原坐落于苏州市古城区天赐庄附近,但随着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等院校的相继并入,现已扩充为天赐庄校区、东校区、北校区、独墅湖校区和阳澄湖校区五大校区,横跨了蘇州市三个行政规划区域。学校现有各类学生46,000多人,教职工5,000多人。作为这所“211”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资源416万册,其中中文纸质图书381万册、纸质期刊(含合订本)35万册,另有中外文电子书刊180余万册(种)。在馆舍分布上,苏州大学图书馆共有天赐庄校区本部馆、东校区敬文馆、独墅湖校区炳麟馆以及阳澄湖校区馆4座独立的图书馆。校区的分散以及区间距离的遥远,导致各校区之间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成为难题。为了方便读者借阅书籍,提高跨校区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苏州大学图书馆实行了跨校区的通借通还服务。所谓“通借通还”,包括通借和通还两个方面:通借是指读者凭本人校园一卡通可以到各校区图书馆或网上办理跨校区的图书借阅申请,通还是指读者可以在所在校区归还其他校区馆藏的书籍。通借通还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首先,读者到各校区图书馆读者部填写通借通还申请表或直接在网上发送申请表到图书馆邮箱,写明自己的校园一卡通号、欲借书籍的索书号及馆藏地,完成预约登记的程序。其次,由委托馆的工作人员将登记信息输入通借系统,被委托馆的工作人员收到预约信息后入库查找书籍。再次,通借通还物流专车在每周一、三、五将该书籍带至委托馆,放置于预约专架,等待预约的读者前来办理取阅手续。

2 我国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研究现状

笔者以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统计了2009年至2018年以“通借通还服务”为主题的论文发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虽然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相关研究早在2009年之前就已经开展了,但研究成果一直不是很多:2009年以前,相关核心及非核心论文一共发表5篇;即使在高峰期的2011年也仅发表10篇;2015年之后,图书馆界对高校通借通还服务的研究热度逐渐减退,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且近五年以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一直都不是很多,其中2014年5篇,2015年1篇,2016年0篇,2017年及2018年分别为1篇。笔者对苏州大学图书馆2015年至2018年9月的通借通还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通借通还服务中,苏州大学图书馆年度到书率长期维持在87.5%左右,但是到书率并不能完全体现通借通还服务的效果。因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量的无效预约以及实际的到书借出量都无法在统计中得到体现。以笔者所在的独墅湖校区炳麟馆为例:2018年9月预约图书239册,无效预约14册,馆方拒书19册,预约到书206册,实际借出176册,到书失效(读者未借)30册。由此可见,通借通还真正的成功率仅为73.6%,远远低于系统统计的结果。

3 通借通还服务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而言,馆方拒书最主要的原因是预约书籍无法找到。由于图书馆综合流通库实行的是完全开放的阅览模式,而很多读者没有使用代书板的习惯,导致书库上错架、乱架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受高校教学安排的影响,学生的借阅时间和借阅种类都相对集中或分散,这也会导致某一特定时间内拒绝率突然升高。此外,由于几次并校,图书馆系统中的书目也进行了多次合并,产生了不少错误:许多书籍其实早已破损、丢失、剔旧,却在书目检索系统中依然显示为在馆状态。除书籍无法找到外,苏州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延时到书问题

苏州大学图书馆现有4座独立馆舍,所有跨校区归还的书籍原则上都是按所在馆藏地分别归库,因此经常会出现A区读者预约了B区馆藏的书籍,而该书却被前一位读者归还至C区尚未回库的情况。有时通借通还的书籍虽然已经运输回馆,但还没来得及上架入库,由于未上架的书籍一般是混乱堆放的,因此查找时非常困难。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书籍延时到达,使读者不能如期取得预借的书籍。

3.2 无效预约问题

通借预约是针对读者所在校区缺藏或馆藏书籍已借出且其他校区呈现可借在馆状态的书籍的预约借阅活动。无论是读者亲自到馆填表预约,还是通过邮件发送申请单,都必须由值班的工作馆员将预约信息输入通借系统。但是,由于对通借通还的概念理解不清,很多读者会将通借通还服务与本馆已借出书籍的预约和非开放式储备书库的预约混为一谈,导致大批无效预约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形在每年的开学季表现得尤为明显。

3.3 到书失效问题

预约借书是一项具有极大主观性和动态性的活动。在借阅某本书籍时,由于所在校区缺藏或者已经借出,有些读者就随意登记了其他校区的预约通借服务;有些预约者事后会因为已经找到了相近的书籍而放弃了已经登记的预约,有些预约者会因为急需使用的时效已过而不再需要此书;有些预约者甚至会完全忘记自己办理过预约借书。这几种情形会导致预约到馆的书籍长期放置在预约书架上,积压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严重影响了书籍的流通和利用。

3.4 信息沟通障碍

目前,读者主要通过绑定个人图书馆来查询和获取预约书籍的情况。如果读者没有绑定自己的个人账户,就会发生信息沟通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预约读者想要了解书籍是否预约成功、是否找到或是否到馆等,都必须到馆询问。

4 建议

4.1 加强图书馆管理,确保及时到书

馆员应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并做到以下几点:对其他校区归还的书籍做到及时验收、及时上架,对未使用代书板的行为进行纠正,对错架乱架书籍定期进行整理恢复,对无法查找的书籍随时发现、随时更新书目信息。

4.2 加强系统管理

根据图书馆的规定,通借预约的书籍到馆后,读者应在3日内到借书处办理借阅手续,一旦逾期,该委托图书将返回原馆藏地,并对委托者记一次违约记录,当违约记录累计达到一定次数时,图书馆将对该读者停止通借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预约到馆的书籍无论超过多少天,都会一直滞留在预约书架和读者证件上,该读者證的借阅功能丝毫不受影响。笔者建议,图书馆一方面应及时向借阅系统供应商反馈意见,让他们修改相应的功能设置;另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关于到书失效的规定与惩处措施,减少预约的随意性和干扰性,促进预约书籍的及时流通和更新。

4.3 建立完善的读者信息采集系统

图书馆应完善每位读者的个人信息,如QQ号、邮箱和手机号等,这样一来,无论读者是否绑定账户,图书馆都可以主动提供服务。建立读者信息采集系统不仅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和联系,也有利于日常提醒、催还书籍等工作的开展。

4.4 加强读者教育

图书馆应重视新生入馆教育,定期开展图书馆业务知识讲座,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各项功能尤其是通借通还服务的认知。通过宣传教育,图书馆可以使读者了解跨馆预约的受限条件、目的和意义,了解无效预约和到书失效行为对图书馆管理和其他读者借阅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通借通还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娄红霞,姚维保.试谈高校图书馆的预约借书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1999(3):79-80.

[2]李伟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预约借书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93.

[3]李爱华,李吉斌.网上预约借书成败原因分析[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6):37-42.

[4]符瑞锐,林岚.海南省高校图书馆预约借书服务的研究[J].情报探索,2011(7):114-116.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16

作者简介:楚 云(1978— ),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