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2019-12-12 02:26岳春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数据智能;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摘 要:文章介绍了数据智能及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及特征,指出了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点,探索了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086-03

1 相关概念

1.1 数据智能的概述及特征

数据智能由百度公司于2014年提出,指的是在大数据引擎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学习,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并实时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让数据实现智能化[1]。大数据引擎涉及工业、商业、农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在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方面应用得尤其广泛。数据智能由三大组件构成,即开放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具有先进性及安全性等特征。

1.2 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概述

数字图书馆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以数据平台为载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文献资料多以数字化资源为主。智慧服务是以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引擎为基础,以用戶的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图书馆服务形式,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2]。

2 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点

2.1 以大数据引擎为基础的多类型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所需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出现了多种格式、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要对文献资源进行处理,以实现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资源存储,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大数据引擎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不仅可以对纸质资源、多媒体资源、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还可以利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对数字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数据标引及资源揭示,即大数据引擎赋予了数字资源以标准化的“身份信息”。此外,通过RFID、二维码等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原有的纸质文献进行处理、标引等,可以使纸质资源也能被互联网用户所获取,真正实现了多种类型数据资源的整合,搭建起了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互通的桥梁[3]。以大数据引擎为基础的资源整合实现了多类型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获取,奠定了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技术基础。

2.2 以智能化处理能力为基础的数据采集与反馈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用户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时会产生大量的历史数据,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信息偏好,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提升了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化处理能力,增强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一方面,图书馆能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另一方面,智能移动终端能将用户反馈及时发送给数字图书馆,达到双向互动的目的。

2.3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主动服务

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宗旨是“以人文本”,即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主动服务。“智能化”的数据具有自动感知的功能,能通过自动感知技术实时感知用户的基本信息、情境信息等。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引擎对用户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再将输出的信息及时回传至云端,通过个人情境信息与群体用户情境的对比,推测出当前用户可能需求的数据信息,从而主动向用户推送符合该情境的信息,即主动服务[4]。主动服务包括提供图书馆导航信息、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根据用户学习场景推荐相关服务信息等。

3 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构建

基于数据智能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由智能感知模块、数据存储分析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及智慧服务模块构成(见图1)。

3.1 智能感知模块

智能感知模块是指利用多种互联网技术把用户、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信息在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智能感知模块的运行需要RFID、二维码识别、NFC等多种互联网技术对用户信息、环境信息、阅读情境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反馈[5]。智能感知模块可分为主动感知和被动感知两种。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主动感知占据了智能感知模块的主体地位,即图书馆通过传感设备或移动智能终端主动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情境信息、社交信息等;被动感知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指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被用户所感知,即用户通过扫描馆内二维码获取馆内的座位信息、图书信息及其他信息。

3.2 数据存储分析模块

数据存储分析模块是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可以被细分为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包括数字化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及用户信息,数据存储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存储这些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模块支持多种模式的数据上传,包括以图书馆员为主的数字文献上传、以用户为主的个人信息上传、以数据库更新为主的数据自动上传等。数据存储模块为数字图书馆构建了相对开放的数据空间,有助于实现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存储模块最主要的特点是开放共享,用户可以在云端享受到一站式的检索获取服务,同时还可以将阅读反馈、兴趣爱好等数字资源上传到数据存储平台,实现数据互通[6]。数据存储分析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详见图2。数据分析模块在多种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具备了推理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情境信息在数据库中迅速定位相匹配的情境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为用户推荐符合其阅读需求的内容和资源。数据存储分析模块为用户建立了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数据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3.3 网络传输模块

网络传输贯穿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整个过程,主要由无线局域网、RFID、蓝牙网络及网络管理设备构成。其功能是将智能感知模块所采集的数据快速安全地传输到数据存储分析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的核心技术是泛在网络,泛在网络技术搭建起了数字资源、用户、图书馆、设备之间互通的桥梁,实现了数字资源在各个模块之间的传输和共享。网络传输模块集成了多种网络技术,实现了多种网络模式的融合,保障了智能移动终端与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4 智慧服务模块

智慧服务模块的最终目标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泛在化的主动服务,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服务与物理环境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泛在化的空间和服务。上文已述及,主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趋势,智慧服务模块能将用户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信息和在图书馆实体环境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再利用智慧推荐等方式向用户主动推送[7]。智慧服务模块通过嵌入情境、自动感知、语义相关等方式为用户营造了一个智慧的感知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智慧服务模块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智慧搜索、智能咨询、智慧空间、智慧学习等。

4 数据智能驱动下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实施路径

4.1 智能技术平台的完善

数据智能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要向开放、移动、协同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重视智能技术平台的搭建和完善。智能技术平台的搭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图书馆要做好基础平台建设。基础平台建设主要涉及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引擎等。其次,图书馆要做好数字资源建设。在数据智能驱动下,数字资源逐步趋向智能化,智能化的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础,因此,图书馆要及时更新资源库,定期进行信息维护。再次,图书馆要做好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在智慧服务体系中,用户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图书馆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设定个性化的选择界面、资源搜索方式等,建设汇集各种智慧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包括参考咨询、智能推送、互动交流、馆际互借等,使用户能借助平台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种服务。

4.2 智慧搜索服务的实现

智慧搜索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本项目,旨在提升用户的信息检索体验。一方面,为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要不断升级、优化信息检索平臺,同时还要根据用户“最常检索内容”和“最感兴趣内容”向用户主动推送可能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应拓展平台的检索方式,如增加语音搜索功能、二维码搜索功能、语义检索功能等。在数据智能时代,语音已成为重要的人机互动方式,数字图书馆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开放语音搜索功能,确保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便捷地获取数据资源。二维码扫描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可以为数字化的纸质资源提供二维码,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对应的信息资源。

4.3 智慧学习服务的提供

图书馆可以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兼有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虚拟学习空间的智慧型学习空间,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泛在化学习需要。然而,数据智能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智慧学习服务有了新的定义,即图书馆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用户交流信息。通过智慧学习服务,图书馆能向用户实时、主动地推送与用户学习相关的数据资源,并允许用户进行在线学习和知识管理,包括文献下载、文献共享、云笔记、手写批注等。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泛在智慧课堂”,“泛在智慧课堂”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用户仅需借助智能终端就能随时随地从“智慧课堂”获取教学资源。

5 结语

数据智能将互联网、用户、资源、设施、图书馆等密切联系在一起,为构建泛在化的学习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向智慧化的转型。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不断创新智慧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龙,钱红红,张曼,等.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4):45-47.

[2]朱继朋.数据科学驱动下图书馆创新服务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5):57-65.

[3]郑学远,宁爱媛,罗娟,等.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30):37.

[4]崔海兰,姚牟媛.移动网络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18(9):107-111.

[5]吕珂.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8):111-112.

[6]洪亮,周莉娜,陈珑绮.大数据驱动的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2):8-15,23.

[7]袁红军.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3):109-112.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12

作者简介:岳春杰(1967— ),广东肇庆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谈图书馆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充电者的知识殿堂——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