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馆社合作的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2019-12-12 02:26张铁柱吕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

张铁柱 吕梅

关键词:馆社合作;数字阅读;图书馆

摘 要:随着网络及新技术的发展进步,儿童数字阅读的比例在不断提升,阅读方式的改变带动儿童数字阅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全新技术的运用和全新模式的建立使现代儿童数字阅读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文章从数字阅读现状、中山市阅读推广活动、馆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与社会机构合作推动儿童数字阅读推广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131-03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已逐渐接受并认可移动阅读和网络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儿童也是阅读主体之一,如何了解他们的数字阅读需求,掌握他们的数字阅读喜好,并且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数字阅读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分析儿童数字阅读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山纪念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案例,探索了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数字阅读服务的方法。

1 儿童数字阅读现状及问题

1.1 儿童数字阅读现状

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儿童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70.8%的儿童接触过网络,经常(每周至少一次)在电脑、手机或电子阅读器上浏览新闻的儿童接近半数(49.6%),39.4%的儿童经常看小说、故事,26.2%的儿童经常看漫画。69.8%的兒童每周花在休闲类数字阅读上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内,超过3个小时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19.8%;71.1%的儿童每周花在学习类数字阅读上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内,超过3个小时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20%。

与传统阅读相比,儿童普遍认为数字阅读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捷”(占76.4%),其次是“信息量大”(占63.6%)。此外,50.5%的儿童认为数字阅读“容易保存”,47.7%的儿童认为数字阅读“资源种类全面”,45.4%的儿童认为数字阅读“费用更低”,21.6%的儿童认为数字阅读“易于互动”,认为数字阅读“权威性高”的儿童仅占儿童总数的6.3%。

该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儿童认为自身具有在电子媒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90.4%的儿童相信自己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资料。超过60%的儿童具有在电子媒介中整合解释信息的能力,63.1%的儿童能够对网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64.3%的儿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从网上看到的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儿童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非常重要,42.8%的儿童相信自己能够根据作者、出处、日期等判断网络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1.2 儿童数字阅读问题

该调查还发现,对于是否应该让儿童接触数字产品,父母的态度始终不是很明朗,许多家长甚至“谈网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父母担心儿童上网会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迷恋娱乐视频和网络游戏,因此禁止或控制儿童使用网络;另一方面,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实用性偏低,数字出版商和内容提供商未能提供优质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已成为儿童从小就应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成年人模糊的态度成为制约儿童数字阅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在新阅读时代引领儿童掌握正确的数字阅读方法,让更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儿童的数字阅读,与他们一起快乐阅读,将是图书馆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2 中山市数字阅读建设情况及推广模式

2.1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

2017年,中山纪念图书馆和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山市E启阅”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和特色,整合了双方的数字资源。该平台现有数据库52个,其中外购数据库47个,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数字库30多个,数字资源存储容量超过100TB,包括电子图书、学术期刊、音视频资料、漫画书籍、英语学习等,电子图书累计超过400万册,学术期刊累计约1亿篇,大众期刊近4,000种。

2.2 数字阅读推广模式

中山纪念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中图学会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馆,一直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并形成了一系列品牌,如“童心故事会”“妈妈故事会”等。中山纪念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馆外远程访问系统实现了全市25个镇区的全覆盖。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作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试点单位,在青少年阅读推广方面拥有大量资源,专业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才众多、经验丰富。为了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模式,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和教育强市建设,中山纪念图书馆与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签订了《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双方的合作交流,探索合作整合阅读活动,以求更好地服务儿童阅读推广,促进双方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3 基于馆社合作的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3.1 研究案例一

3.1.1 案例主题和目的。案例主题是“亲近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案例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推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实施,加强对广大少年儿童理想信念、传统美德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生产生活的工作布局,在少年儿童群体中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3.1.2 合作单位和数字资源。合作单位包括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中山市各镇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中山市各镇区文体教育局、中山市各直属学校、中山纪念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书香中山阅读推广联盟”。数字资源有贝贝国学、妙趣手工坊。

3.1.3 案例开展方式。本次比赛分为线上海选和线下决赛。线上海选方法:组织单位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比赛选题。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注册、登录后选择组别进行答题。海选共有两轮,在每轮的海选中每人有一次答题机会。读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0道答题,题目在题库中随机抽取。每轮比赛结束后,组织单位根据参赛者答题正确率和用时时长确定最终比赛名次,参赛者的最终成绩为每轮答题中分数最高的成绩。线下决赛方法:儿童组在海选中排名前16的优胜者进入线下个人决赛,决赛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决赛形式为现场答题,最终评选出各组一、二、三等奖。

3.1.4 案例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覆盖范围广,参与的学校多,近20个镇区100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参与了活动,全市共有13,000多人参赛。经过近一个月激烈的线上两轮海选,大赛组织单位选出了32名学生进入线下决赛。比赛形式多样,有必答题、抢答题、选答题、线索题、风险题5个题型,题目范围涵盖了诸子百家、中国文学、传统节日、传统技艺、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中山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占竞赛内容的10%。

3.1.5 研究分析。找准合作点,多方合作。该案例参与者包括图书馆、教育信息中心、学校和镇区宣传文体中心等数十家合作单位,参与单位多,合作面广。定位准确,参与人次多。该案例找准了儿童的兴趣所在,因此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线上线下,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该案例通过开展线上答题海选、线下决赛的方式,树立了儿童读者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2 研究案例二

3.2.1 案例主题和目的。案例主题:少儿“英语绘本秀”比赛。案例目的:绘本以精美绝伦的画面、奇思妙想的情节和意味深长的哲理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大力推动绘本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该案例通过在中山市范围内举办“英语绘本秀”表演剧活动,以绘本剧表演的形式使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绘本内容,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自我、展现才华的舞台,同时通过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水平。

3.2.2 合作单位和数字资源。合作单位包括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中山市各镇区图书馆、中山市各直属学校、中山市京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数字资源有赛阅英文读物馆。

3.2.3 案例开展方式。选材:以赛阅英语读物馆数据库为依托,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英语绘本素材。表演形式:以朗读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表演,或将绘本改编成小话剧、小歌舞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剧可融入创作元素,可加音效、表演场景、道具等。比赛形式:初赛以各镇区图书馆、学校或阅读机构为单位各选送1~3个优秀节目参赛,亲子家庭可直接报送节目到中山纪念图书馆或各镇区图书馆;参赛节目录制成视频在中山纪念图书馆网站及微信平台展播,由观众参与投票评分以及由中山纪念图书馆组织专家共同选评出优秀节目;决赛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山书展会场上举行,初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可参与现场表演决赛。

3.2.4 案例效果。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共收到113个表演作品。这些表演节目在图书馆的微信平台上进行展播,读者踊跃点播。经过评委的初评,共有12组作品进入决赛。

3.2.5 案例研究分析。该案例形式新颖,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表演,以朗读、讲故事、小话剧和小歌舞剧的形式将英语绘本内容表演出来,寓教于乐,提高了小读者的参与度。该案例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度很高,活动中的很多绘本内容都是学生课本中的知识,通过朗读、讲故事等形式表演出来,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学习效果,得到了众多儿童的喜爱。

4 研究结论

4.1 找准合作点,借外力助推儿童数字阅读

面对网络信息的繁杂,有些家长恨不得让儿童与手机、网络绝缘,但现在的儿童从出生之后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网络的浸染,数字阅读无法回避,图书馆只有打消家长们的顾虑,才能促进儿童数字阅读推广的开展。中山纪念图书馆与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各直属学校的合作,让教师们加入数字阅读推广,这样不仅能打消家长们的顾虑,还能与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加深印象,增强学习效果,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4.2 以儿童需要为中心,良性应用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包含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分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这样的阅读形式对儿童是极具诱惑力的,而且能够带给他们互动感很强的阅读体验。中山纪念图书馆与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以及其他机构合作举办活动,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数字产品,引导儿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优质资源,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兴趣;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儿童的数字阅读,与他们一起阅读;鼓励孩子与父母、教师交流阅读的内容、主题,甚至共同写作、创作,并通过网络与大家分享,增强儿童与家长、教师的互动性,提高他們的阅读能力。

4.3 谨慎选择数字资源产品,提高儿童的信息素养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专业机构的建议,并结合家长、教育者和孩子的使用反馈,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的数字产品。同时,公共图书馆应着力培养及提高儿童的信息素养,提升儿童选择信息、判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儿童使用健康有益的数字资源。

4.4 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发挥集群效应

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作为单一主体开展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客体关系固化导致的认知固化。单一性主体由于具有职业及世界观的特定性,导致对服务或推广对象的认知固化,从而使推广模式固化,无法适应儿童多样化的数字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单一主体的数字阅读推广资源有限,无法开展分级阅读推广,不能针对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推广。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是突破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局限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联合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与学校、社区以及儿童所在的家庭等社会资源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读书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

5 结语

在馆社合作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使合作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还要不断拓展馆社合作的范围,馆员只有走出图书馆 才能更好地推广图书馆的服务和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数字阅读推广的思路,通过寻求社会上可以合作的优质资源,借助外力推进儿童数字阅读。

图书馆人要以开放、包容和接受的心态引导家长和儿童正确面对数字阅读,了解儿童数字阅读,接受儿童数字阅读,适应儿童数字阅读,学习儿童数字阅读,通过数字阅读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丰富儿童的阅读类型,拓宽儿童的阅读途径,带给儿童更有用的信息和更多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高雪倩.儿童数字阅读,给儿童改变未来的力量:对当前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与思考[J].数字传媒研究,2018(7):4-7.

[2]吕梅.馆社合作 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3]梁雯雯.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以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8):62-65.

[4]肖维平.馆社合作共促少儿阅读工作[J].新华书目报,2018(3):1-2.

[5]曾真.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11):74-78.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0-18

作者简介:张铁柱(1980— ),中山纪念图书馆馆员;吕 梅(1963— ),中山纪念图书馆研究馆员。

* 本文系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一般项目“基于馆社合作的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D2018B46。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