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2019-12-12 02:26刘香菊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联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联盟

摘 要: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资源共享性、双方合作性以及社会公益性等层面,研究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详细了解当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123-02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盟,主要是将区域性的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进行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联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双赢。笔者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迫切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联盟的构建价值,并根据读者的特点研究了联盟建设的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符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且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是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1.1 符合数字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出版物以及数字化技术等逐步在高校图书馆得到推广和应用。构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模式,能够将信息数据、书籍资源相互融合,符合数字化发展趋势[1]。联盟模式能够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出版物、纸质书刊等进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性购买,节省经费开支。

1.2 满足多元化阅读需求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建设,能够满足讀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由于各个年龄段读者的认知、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均存在差异,个人的阅读需求也有所不同[2]。单一图书馆可能由于资金或目标服务群体存在差异,也难以满足各个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3]。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能够实现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丰富读者的阅读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还能够更好地发挥联盟成员的各自优势,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1.3 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

构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模式,符合当前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地方财政难以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全面的支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则能够将多个地区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实现跨区域合作,进而在满足人们阅读需求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

2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原则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联盟期间需要遵循资源共享性、双方合作性以及社会公益性等原则,在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2.1 资源共享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图书得到高效流转,满足社会读者对文献资源及馆藏资源的需求[4]。同时,联盟还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构建等方式,方便读者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的资源内容,拓展人们的阅读途径,实现资源的共享。

2.2 双方合作性原则

完善的管理对策对现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质量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联盟期间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对图书馆合作期间的各项权利、义务进行清晰界定[5],在双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实现联盟目标,实现互利共赢。

2.3 社会公益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并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联盟需要遵循社会公益性原则,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予以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大众,构建知识化新时代。

3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现存问题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在运作方式及贡献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联盟合作的作用和效果。

3.1 运作方式存在问题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对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6]。但是,由于我国图书馆联盟合作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多以资源整合或资金整合为主,在服务方式层面的合作仍然相对较少,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例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更重视高校内部学生及教师的阅读需求[7],社会公众在高校图书馆难以查找到适合他们的书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民主的管理氛围,也会影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价值和效能。

3.2 共享程度亟待提升

当前,一些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多是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进行友情链接,公众仍然需要登录到相关的网站查找相关信息与资源,具体的合作管理效果不够理想。图书馆联盟不能仅仅实现单一馆藏资源的联盟,更需要根据社会公众及高校学生的需求,构建全方位的联盟合作模式,通过共同创设网站的方式,为读者快速检索图书馆的书籍和数据信息、查找最新的资源提供方便。

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路径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明确管理制度、融合服务模式,提升共享程度、实现资源整合及优化人才队伍、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联盟的效能。

4.1 明确管理制度,融合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需要明确管理制度,在合作协议上清晰界定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情况等,按照图书馆馆藏的数量等实施优化管理,并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在人员配备方面,图书馆联盟要保证各方均能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活动中,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与协同作用。第三方可以由社会公益组织、文化局以及其他单位派遣相关人员等组成。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与机构设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构建联盟合作模式期间,政府部门需要给予充分重视,从政府层面实施调节政策,共同构建行之有效的联盟管理机构,在实现统一管理、全面监督的前提下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为联盟服务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图书馆联盟在合作期间需要注重服务模式的融合,适当拓展服务对象。图书馆联盟工作具有公益性特点,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残疾人、儿童、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在开展服务前,图书馆联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读者需求情况,结合各地区读者的年龄分布特点、读者的阅读需求等,购置相关图书,更好地发挥联盟的协调作用。

4.2 提升共享程度,实现资源整合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联盟期间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多,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也相对较高,要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储存性能。例如,图书馆联盟可以通过构建中心数据库的方式,为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奠定良好基础。中心数据库包括检索平台、阅读平台等基本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就是创设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图书馆联盟要借助“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开展联合建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读者提供海量、高质的数字资源。

4.3 优化人才队伍,开展培训活动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盟,需要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构建,并建立良好的人才吸纳制度,以提升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图书馆联盟可以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又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与加工处理。图书馆联盟还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增强每一位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卢美辰.高校图书馆联盟参与社会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以日本SALA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5):96-100.

[2]张捷,尹明.跨区域系统图书馆合作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探索:以云南开放大学与首都图书馆长期合作联盟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7(4):85-89.

[3]楊亚杰,刘永琪.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机制的研究:构建京津冀地区公共和高校图书馆综合型、统一化联盟[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7(Z1):37-44.

[4]杨雅歌.“校地共建图书馆”与“图书馆联盟”概念及关系辨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48-50,55.

[5]郭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以江宁图书馆与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实践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2):116-118.

[6]郑君平.对高校图书馆、中学图书馆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晋江市图书馆共享联盟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64-67.

[7]唐晓阳.“图书馆之城”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刍议:以穗深两市高校图书馆为视角[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4):59-63.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0-19

作者简介:刘香菊(1969— ),菏泽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联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