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2-12 02:25宋明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发散思维

摘 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从质疑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们在别的同学的启发和引导下会有更多的想法和解法。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题方法;教师要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设内、外部环境;最后运用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质疑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质疑能力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培养学生质疑方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1)讓学生敢于质疑。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用微笑和鼓励性语言,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能有效的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都应充分肯定,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能问、善问为荣。久而久之,学生就敢大胆质疑,积极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

(2)让学生善于质疑。仅仅“有疑”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懂得“向谁质疑”、“质疑什么”和“怎样质疑”。一是向教材质疑。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善于向老师和同学质疑,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应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其价值,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逐步构建“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若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就会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受挫。这时,教师要做好释疑工作,但释疑也要讲究方法。如果释疑的方法不妥,也会影响质疑的效果。如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做答,更不能轻易否定。

在我的初一开学起始课中我就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的质疑精神。

例: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井深九尺,青蛙一次只能蹦三尺高,如果这样青蛙要蹦几次才能跳出井口呢?

生1:毫不犹豫的说出“3次”。

师:青蛙可能也是这么想的,他想:我蹦三次肯定能上去了。青蛙真的上去了吗?

生2:青蛙蹦起来又落回去了,因此他蹦几次都蹦不出去!

师:也对,非常好!(这时有同学就开始怀疑了:怎么答案还可以不确定呢?)

你们同意谁的说法呢?老师认为他们说的都对!但是又不太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3:如果井内壁有突出物,最少3次青蛙可以跳出。

生4:如果没有突出物或者突出物间隔超过3米,他一辈子也别想出来了。

……

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

通过起始课孩子们认识了老师,孩子们知道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他们可以大胆的去质疑题目本身,也可以质疑同学们的观点,大家在一起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不断的质疑中孩子们的思维也得到发散。

所谓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从多方面、多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是局限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它主要特征是:多向性、变通性、独特性。事实上,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性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是与他本身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1)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积极性.教师应重视并在平时多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

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啊Vっ鞣椒ㄓ泻芏啵芟氲胶芏嘧銎叫邢叩姆椒ā?

……

而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已经很习惯寻找多种解法,他们会充分的利用前面所学的东西去寻找不一样的做法。

下面这两个模型大家都非常熟悉:

模型1                                  模型2

模型1结论:

模型2结论:

学生在寻求证明内角和的过程中使用到模型1:

过点B任意做一条射线BD,过点C做

由以上模型可以得到:

即:

一部分同学立马鼓掌,他们被同学的想法深深折服,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它是另外一个思考的角度,学生们慢慢的再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思考问题。而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给别的同学很多启发,当时有同学马上想到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

过点B任意做,过点C做

由模型2可以得到:

即:

通过此可见:一题多解,是用不同的思维分析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地解答问题数学题目,极大的提高孩子的整体认知以及创造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通过教材题目的引伸拓宽,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探求多种解法,以此来训练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一题多解可以使得很多知识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负担,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提高。

学生这样说:

(2)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針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例:把一个含45敖堑闹苯侨前錌E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B重合,联结DF,点M,N分别为DF,EF的中点,联结MA,MN。

(1)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AB上,请判断MA,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2)如图2,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目解起来并不难,倍长中线即可。教师要最大可能的去应用题目,那么我们把问题设计成开放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移到别的位置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会去尝试用倍长中线的方法:   (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75页)

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同学们自然会再去思考有没有别的解法: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出最佳解法,总结出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一题多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能产生和获得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以及尽可能没有遗漏的想法。激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宋明明,女,1984年4月,汉族,北京市,硕士研究生,一级职称,北京市文汇中学。

参考文献

[1] 张蓓.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28.

[2] 丁斌毅.开放型习题与发散性思维[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04).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发散思维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更新观念,创设自主灵动课堂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