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尊重,何来自由

2019-12-12 06:07江舟
求学·素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共同点公共场合时评

江舟

据云南报报道,2019年8月2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听证会,增加乘客文明乘车秩序新规,即乘客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该条新规引起的网络热议主要是围绕着乘客到底有没有“自由”在公共场合外放声音这一问题展开的,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个人权利,可以外放声音;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之中,公共场合与私人场合是截然分開的,每个人都在与陌生人发生短暂的交集,生活的大部分都由这些短暂的交集拼接而成。作为乘客,在列车这一公共场合内,更加突出的身份是社会身份,也就是每一个乘客都是一个社会人。

社会人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社会人永远处在社会关系之中,不能视他人为无物,永远在相互观看、相互制约之中生活。当登上列车成为一名乘客的时候,社会身份便更加凸显出来,每个人都在为陌生人妥协,收缩个人“自由”。人与人之间需要空间,但也需要为他人考虑,收缩个人“自由”而得到的这个空间是陌生人社会中的润滑剂,换句话说,这叫尊重。

昆明市此次举办听证会,就是“自由权”的绝佳体现之一,也正说明了为什么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不能被滥用。因为自由虽然是一种权利,却并不是某个高高在上的权力中心赋予的,而是互相赋予的。

如果说某个乘客要放纵地使用这种权利,那么他要面对的将是每个乘客的放纵。想要睡觉的乘客就可以放纵自己的行为,阻止别人吵闹;正在追剧的乘客就可以外放声音;看到搞笑故事的乘客就可以开怀大笑;想要抻抻胳膊腿儿的乘客就可以在列车上跑跑跳跳;烟瘾犯了的乘客就可以腾云驾雾;肚子饿了的乘客就可以顺势拆开自热海底捞火锅大快朵颐;胸闷的乘客就可以随地吐一口浓痰……放纵起来,就是这般景象。可惜每个人在捍卫自己的无上“自由”的时候,总是不记得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

正是因为这种权利是相互赋予的,所以这个相互就是自由的前提,没有相互尊重,就无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

自由作为一个概念,已经被滥用得太久。网络上流传了很久的半截子名人名言“人生而自由”就是这种滥用自由的著名论据和例证。可是,在这半句的后面,还有常常被忘记的半句“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尊重就是一种对“自由”的枷锁。每个乘客都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自己的“自由权”去外放声音或者大声喧哗,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必须要尊重他人,即使这个他人是一个陌生人。

(来源:《新京报》)

【点评】

若把这篇时评提出的现象作为作文题,那它会是一个很规范的题目。时评,即针对现象提出看法。现象有争议点最能考查学生的申辩能力。

之所以关注到这篇文章,还在于其写作的立场、观点的提出与论证之新。一般我们的时评都喜欢先确立一个观点立场,但文中作者却不急于表态,他没有选择任何一方网友的立场进行站队,而是从事件关涉的两个主体立场——乘车的社会人与举办听证会的昆明市——做分析,再寻找两者立场的共同点、行为的合理点——自由,然后对“自由”的概念进行深度阐述,论证尊重与自由的关系。

平常我们看到的时评,在表态之后,会从不同的参与者立场写作、分析,进而在对比分析中表现孰是孰非,进而证明自己观点立场的正确性。本文不同,它不表态,在分析不同立场时也没有是非之分,而是寻求共同点,并把观点建立在这个共同点上。这种写作的思路比较新颖,值得借鉴。 (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 钟金燕 )

猜你喜欢
共同点公共场合时评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一样却又不一样
漂亮的生日礼物
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拾零
抑郁流行时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我为裸奔狂”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