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信度的多元主体课程大作业评价研究

2019-12-12 06:05周国强杨立军
软件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客观性

周国强 杨立军

摘 要: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的最后环节,对于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目前高校很多课程都以大作业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主要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作为得分依据,客观性有所欠缺。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评的多元主体评分方法,将多元主体评分可靠性计入评分权重,降低了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提高了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的客观性。

关键词:课程考核;大作业评价;客观性;可信度;聚集度;离散度

0 引言

课程考核是高校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准确考核一直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考试作为一种最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目前依然是主流。但考试过度关注离散知识点考核,只能反映学生碎片化知识掌握情况,对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有所欠缺。而大作业题目一般是综合性整体性设计,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可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考试方式的有益补充,特别适合于实践类课程考核。

然而,大作业评价由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尽管也设置了评分标准,但一般以定性为主,主观因素占比较高。尽管定量评价是所有学科相关评估课题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对定性评价进行客观性设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对大作业客观性设计主要是对作业完成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比如对考勤、过程文档、答辩提问和最后成果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最终成绩,但每个环节评价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过程评价使大作业评价客观性有所提升。

因此,如何提高课程大作业评价客观性值得研究,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助于充分体现大作业考核方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作业考核方式进一步推广,最终为构建大作业考核方式的理论体系提供支撑。

本文认为即使评价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公正评价,也可能存在主观性导致评价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基于“大家都说好确实是真的好”这个原理设计评价方案。该方案在项目答辩、节目评审和竞赛评比中有不俗表现,但大部分都是对专家评分进行简单加和得到最终成绩,具体到每个专家会存在认真程度、对评价内容熟悉程度甚至可能存在人情因素等,影响最终评分,因此有必要对每个专家评分可信权重进行研究,根据权重和专家评分综合考虑,得到被评对象的最终得分。

本文方案最终得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学生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被评对象进行评价,另一部分由教师独自进行评价。其中,学生评价部分需要根据评价结果计算每个学生的评分可信度,并将此作为权重计算学生评价的最终得分。教师和学生评价委员会的权重比由教师根据实际制定,最终成绩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加权和确定。

1 相关研究

课程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动性的重要途径[1-3]。而这种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除了作业本身的设计外,另一个关键环节则是对作业成绩的评分[4-6]。公正、合理、有效的评分能给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可,提高学习课程知识的内驱力。而大作业形式考察,大多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教师主观评分无法准确把握每个成员具体的贡献,尤其针对技术类课程,无法给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得分,因此研究客观的评分方法十分必要[7-8]。

杨霄彩[9]针对客观性试题为主的高校技术类课程,提出一种作业评分的改进机制。虽然相较简单的课程最后得分有所改进,但是根本方法还是教师评分,没有解决教师评分权重过大的问题。贾秋红等[10]探讨了课程教学柔性化培养模式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课程成绩评分方法,学生期末总成绩由考勤加平时成绩占20%,设计答辩占80%组成。此方法相较于闭卷考试和提交论文等方式有所改善,但是仍没有摆脱各种成绩仅由教师一人评判的问题。魏晓燕[11]提出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作业成绩评定方式,组长负责统一协调,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提交的作业由组长负责填写成绩评分表(占总成绩的25%)后交给任课教师。此方法相较前面两种方法避免了教师一人评分,但是仍然存在组长评分不公正,小组总分仍由教师一人把控的问题。

文献[12]的综合评分法和文献[13]的“五点评分法”虽然还存在“单个教师评价偏见”的缺陷,但是强调了客观评分的重要性;文獻[14]也证明目前简单的考核方法无法反映学生客观水平的问题。文献[15]借鉴美国马里兰大学经验,提出一套新的立体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虽然学生参与评分,但只简单地采用百分比加权打分(占总成绩的40%)。尽管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已经在逐步改革[16-21],但仍存在客观性、多元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评分,消减单个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从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4 讨论

可信评分指对学生大作业的评分符合作业完成质量真实情况。作业质量是由一系列质量属性表达的,而不同评价者由于经验和思维不同,关注到的作业质量属性也不同,如果只是采纳少数几个评价者意见,那么极有可能忽略掉其它质量属性。本文评价方法潜在含义是假设评价者可以关注到大作业质量属性的所有方面,可信度取决于评价者没关注到的质量属性多少。没关注到的质量属性越多,该评价者与大部分评价者意见差距就越大,最终将影响该评价者的评价信用。

有些评价者对某些质量属性没有关注到,不一定是故意的,而可能是不熟悉或者没有经验,影响评价可信性的经验和关注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基于细粒度的可信性评价是一个值得扩展的课题。要尽可能选择不同视角的评价者,尽最大可能降低疑似恶意评价者意见权重,甚至识别并剔除掉恶意评价者,这样才能得到真实评价。

5 结语

课程考核是每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水平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因为怎么考决定了学生怎么学,考核的多元化主体参与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以评促学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评的评分方法,在计算各评价主体可信度基础上进行权重设置,是一种基于可信度衡量的权重计算方式。在这种考评方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评价他人作业检验本人知识能力,学习同学的优点,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减个人评价的主观偏见,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未来的研究工作是改进评分模型,使之能适用于更多课程评分。

参考文献:

[1] 李茂森,季绮绮.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课程作业现状调查与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2018(7):95-100.

[2] 胡锋吉,季旭峰. 高校学生课程作业评价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1):34-38.

[3] 高增丽. 高校基础课程作业考评方式的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9):50-51.

[4] 袁星.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考核设计[J]. 经济师,2019,360(2):193-194,196.

[5] 潘玉娜. 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及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50):254-256.

[6] 樊慧君. 应用型大学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改革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22):253-254.

[7] 张浩军. 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J].  大学教育,2018, 97(7):188-190,200.

[8] 王宝英,孙敏,秦葆丽. 多元考核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中的应用和探索 ——以吕梁学院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7):121-123.

[9] 杨霄彩. 高校技术类课程作业评分机制改进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 6(10): 140-143.

[10] 贾秋红,肖燕,屈翔,等. 柔性化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评分方法改革[J]. 教育現代化,2018, 5(12): 94-95.

[11] 魏晓燕.  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作业成绩评定方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36(7):155-187.

[12] 付会龙,刘辉,张智超.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课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J]. 教育现代化,2016,40(3):159-160.

[13] 单保海,王秋艳. “五点评分法”在黑龙江省职业实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2(5): 65-68.

[14] 程锦.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标准化实施与管理[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4): 162-163.

[15] 强华,李正网,武时会.  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176-179.

[16] 罗三桂,刘莉莉.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17] KAUR A, NOMAN M, AWANG-HASHIM R.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8, 43(3): 461-472.

[18] 庄华,肖贤建.  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 15(9):32-34.

[19] 简玉梅, 张韩飞,王晓军,等.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创新类课程教学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 17(12):38-39.

[20] 徐譞玮. 美国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我国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以芝加哥大学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2):155-156.

[21] 耿静,钱琦. 开放大学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81(2):28-32.

(责任编辑:杜能钢)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客观性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整体性与客观性的追求:汪卫东的《野草》研究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