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9-12-13 02:00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废品收购互通民心

编者语

秋高气爽的十月里,我刊发行了2019/10(总第265期)杂志。《封面报道》中,作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周年之际,以《民心相通 共创美好生活》为题,用生动的笔触,从文化、贸易、教育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间的交流与互通。《专题报道》中,通过《生态空间理论的陕西实践》《陕西越来越绿》《陕西林业的时代步伐》等一组文章,呈现了陕西70年来由“黄”到“绿”的生态变迁史。《特别关注》栏目分别围绕新消费、民宿经济、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等话题,透析当下经济热点,探索社会发展脉络。另外,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刊于第10期开始特设《筹谋“十四五”》栏目,为各类智库、社会各界人士畅谈关于“十四五”规划的真知灼见提供平台与窗口,以期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张振中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也是衡量文明交流互鉴成果的最主要指标。特别是在科技化、全球化的形势下,民心相通的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迫切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架起民心相通之桥,铺就心灵互通之路,加快在沿线各国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让“一带一路”建设的同行者和支持者越来越多。

@沧海一粟

看了杂志里有关“垃圾分类产业”的文章,我倒是颇有感触。其实,在垃圾投放环节,虽然长期存在着“拾荒者+废品收购站”的回收体系,但大部分城市居民更多时候还是直接面对小区垃圾桶,形成“居民—垃圾桶—拾荒者—废品站”的链条。而这一链条中产生的收益并未反馈到居民手中,许多企业正是看准废品收购这一点,比如“爱回收”,因此这一环节也是目前企业涌入最多的。然而,这种模式本质上未改变原有的回收形态,只是替代了废品收购站、拾荒者的环节。同时这些企业大多只涉及可回收垃圾,但这部分垃圾在垃圾总量中占比可能不到10%,我认为剩下约90%无回收价值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转运处置更值得关注。

@上善若水

西部人物中的《郑欣淼的故宫情结》一文,令我想起曾看过的一本叫《守望经典:郑欣淼谈故宫》的书,故宫以其拥有的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数量庞大的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收藏品,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综合艺术博物馆。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故宫仍然拥有太多的不解之谜。以郑欣淼院长为首的故宫人对故宫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认识,及对故宫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是认识和了解故宫的重要参考。也让郑院长这样的人,给了我们和历史一次次“交流”的机会。

猜你喜欢
废品收购互通民心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王春书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画中画:京郊废品村变迁记
职业教育区域校企互通网络平台的指向与设计
高职会计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研究
移动的废品收购站(2)
移动的废品收购站(1)
从“民心河”事件谈城雕
从“民心河”工程回看城雕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