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黄河走向高质量发展

2019-12-13 02:00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区城市群经济带

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新时代,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经济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经济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兰西经济带等多个经济区块分布在黄河流域。

京津冀经济圈、中原城市群起步较早,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本文不再赘述)。黄河上中游沿线各经济区块起步虽晚,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后,黄河流域沿线各经济区块要协同发展,更要注重生态保护,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兰西经济带:重点开发“两点一河”

兰州——西宁经济带,简称“兰西经济区”或 “兰西经济带”,是指以兰州市、西宁市为中心,主要包括兰州市、西宁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东地区等地州市的经济地区(地带)。兰州和西宁是全国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相距仅220公里,有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连。青海省与甘肃省联合,争取使兰西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成为我国西部真正的新“西三角”。

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发展框架是“两圈、一轴、五辐射、五互动”。兰西经济区的兰白都市经济圈、西宁都市经济圈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一轴”是从青海东部的西宁到甘肃中部的兰州,属黄河及湟水两岸即河湟谷地。“五辐射”是五条经济辐射带,分别至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五条经济辐射集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带。

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称,要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青甘两省在“两点一河”重点开发和率先发展的基础上,以兰州、西宁“两点”为中心,以黄河为对称轴,向外推移,促进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建设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城市群),从而加快甘肃中部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的发展。最后通过辐射和集聚作用,将带动和促进甘肃、青海两省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加快甘肃和青海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沿黄经济区:促进宁夏富裕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古老的民谚说明桀骜不驯的黄河,在几千年传统的农耕时代一直眷顾着宁夏人民。

1990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适时提出了“黄河经济”发展战略。即“依托‘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优势,开发、利用黄河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综合性的经济”,“发展黄河经济,就是通过深度开发、利用黄河之源,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增强宁夏经济的整体实力,推动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黄河经济”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宁夏从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向综合利用黄河资源转变的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1997年12月在发展“黄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核心区”建设,确定银川市、灵武市、吴忠市、青铜峡等引黄灌区为“经济核心区”,依托优势条件进行重点开发,调整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经济核心区”建设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在黄河宁夏石嘴山平罗段,黄河两岸满眼新绿的稻田成片铺开

黄河从兰州流向远方

2002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沿黄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沿黄城市带是以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中卫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市、灵武市等7个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以及宁东基地为主战场,发展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幅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如今,宁夏沿黄经济区跃升为国务院确定的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彰显了其强劲的经济实力,截至2018年底,创造了宁夏全区经济总量的90%、财政收入的94%。

“呼包鄂榆”经济区:开发更要重视生态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四市位置恰在黄河两岸,恰是能源资源富集区。

内蒙古也把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纳入发展规划,推动“呼包鄂榆”经济区建设,并呼吁将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呼包鄂榆”经济区也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沿黄河呈条带状分布,地势平缓,地貌类型为河流谷地。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强度相对较低。降水较少,本地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差,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中部地区尚有剩余的二氧化硫环境容量。水环境质量总体差,化学需氧量排放已经重度甚至极度超过水环境容量。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气温变化大。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不当易加剧水土流失和沙尘暴。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呼包鄂榆”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有7个盟市沿黄河,推动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协作互动格局。专家呼吁在国家层面出台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对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顶层设计,在建立生态环境约束机制基础上,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化,努力打造生态更优美、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发展、更可持续的黄金经济带。

关中平原城市群: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去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出台以前,2009年6月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直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指南。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出台,把汾河平原的一些城市囊括进来,使黄河两岸的陕西、山西形成同一个经济区块。该规划提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治理投入力度,联手创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关中平原城市群南依秦岭、东跨黄河,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部分地区,囊括西安、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城市,占地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也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成渝城市群,位居内陆地区第二位。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两岸风光

榆林段一处沿黄公路与黄河紧贴并行

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区位交通优势显著。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贯通西部地区的南北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在此交会,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加快完善,国际枢纽机场和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这一区域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产业结构正在迈向中高端。

此外,秦晋两省都加快了沿黄两岸经济发展的步伐。山西沿黄公路开通稍早,很多黄河东岸人民因此脱贫致富。2017年8月,陕西也修通了北起榆林府谷县,南至渭南华山,纵贯陕西南北的沿黄河西岸公路。这条沿黄公路全长828.5公里,顺利通车后明显加快了沿岸县市的经济发展。同时,陕西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2015-2030)》并提出,要将陕西沿黄地区总体定位为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沿黄公路打通了渭南、韩城、延安、榆林沿黄景点脉络,让陕西沿黄旅游带形成了一个畅通的整体。

在10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上,省委书记胡和平要求,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3+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

这表明,陕西积极加入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合唱团中!

猜你喜欢
经济区城市群经济带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南宁市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