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黄河为两岸人民造福

2019-12-13 02:00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江黄河流域管护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 ,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开发利用黄河水利资源,“以川济山,山川共济”,使黄河沿岸变成了高产良田,强化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河口湿地生态补水和向石羊河、白洋淀补水,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入冀,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黄河沿岸,树叶黄了又绿,河水落了又涨,旧貌换新颜。

源头治理

黄河源头的青海三江源地区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中华水塔”,一度告急。如何使黄河成为永久的“安澜河”呢?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开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进行应急式修复和保护。青海省积极践行源头责任,大胆尝试、扎实前行,在三江源地区逐步构建起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治理区、自然遗产地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014年1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面积由一期的15.2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9.5万平方公里。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始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将12.31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整体划分为长江、黄河、澜沧江3个园区,分别组建保护机构,依照各园区生态系统特点实施针对性保护。黄河园区又进一步把园区细化为大小不等的网格,“一格一策”实施生态精准治理和保护。

2016年8月,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习近平通过大屏幕连线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观测点,听取青海省保护生态情况汇报,并就做好管护工作做了深入交流。

“鄂陵湖——扎陵湖”位于玛多县,该县曾拥有大小湖泊4077个,被称为“千湖之县”。玛多,藏语意思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人口稀少,海拔4000多米。玛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玛多县严格实行禁牧、限牧,推进“减人减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退牧还草、沙漠化防治、鼠害防治、湿地保护、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矿区恢复治理、封湖禁渔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取得了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初步缓解、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提升、湿地面积有所扩大、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有所恢复以及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的阶段性成效。

今年41岁的已毛是生态管护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管护员,她说“虽然巡山的路程很远、很辛苦,但是通过近几年的保护,我发现家乡的草地和湖泊等生态环境变得更好更美了。”已毛是玛多县设置的3042名生态管护员中的普通一员。玛多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建立河(湖)长制,成立领导小组,分级分段设立河湖208条,设置县、乡(镇)两级河(湖)长公示牌42块,维护河道健康环境和水质安全。并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护的要求,构建了“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管护模式,逐步搭建起了牧民群众发挥生态保护主体作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平台与载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玛多生态生产生活联动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过去的15年中,青海在国家支持下对三江源实施了力度空前的生态建设。如今,玛多县境内的湖泊恢复到2000余个,“千湖美景”景观重现。

小流域治理

1952年,毛泽东主席首次视察黄河就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

1955年,毛主席又批示“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就曾带领群众一起淤地打坝、修梯田、植树种草,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指引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

70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1.84万平方公里,一些重点治理区、重点小流域治理程度达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山川大地实现了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和地表景观由黄到绿的转变。

陕西省延安市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崛起之路。水土保持措施拦截泥沙作用十分明显。据测算,20多年间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亿多吨,有效减缓了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速度,为黄河安澜及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如今,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全面开展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实现了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年度全覆盖,定量掌握县级行政区及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该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连续9年实现部批生产建设项目督查全覆盖。进入新时代,按照十六字治水方针及水利部提出的“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重心转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督查问责为抓手,充分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全面依法履职,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20年不断流

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河疲态尽显、难堪重负。频繁断流直接影响沿黄城乡工农业生产生活,河道萎缩进一步加剧、河流自净能力降低、生态系统失衡,同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水资源问题,理性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在发展中解决“成长的烦恼”。

1987年,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该方案的批复使黄河成为我国大江大河中首个进行全河水量分配的河流。根据国务院授权,黄委会从1999年3月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这在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首开先河。同年8月12日之后,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

20年来,黄河生命得到回归,生机勃勃的黄河似一条生态廊道,辐射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的绿水青山,成为固守北方生态安全的屏障。累计超过6000亿立方米水量滋养了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大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由原来的15%增加到现在的60%,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68种。久违的洄游鱼类重新出现,河口三角洲再现草丰水美、鸟鸣鱼跃的动人景象。

在黄河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7次引黄济津、16次引黄入冀、20次引黄济青,累计跨流域调水210亿立方米。多次化解流域及相关区域旱情,为保障国家“粮仓”增产增收提供“黄河担当”;实施引黄入冀补淀,滚滚黄河水千里北上润雄安,最大限度支持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2018年度向乌梁素海应急生态补水5.94亿立方米,水质明显好转。

70年安澜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省份河南,正好是黄河的“豆腐腰”部位,是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历史上,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河,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以新中国为界,对照两组数据,古今黄河的沧海桑田,跃然纸上。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是一条桀骜不驯的灾难河;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实现了70年黄河安澜。

古老的黄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获得了新生。

黄河小浪底

1957年,我国在黄河干流上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相继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等7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近20年来又建成了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李家峡、大峡水电站……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防凌、减少河道淤积、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除了兴建上述水利枢纽,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黄河水沙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幸福河”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2016年7月,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今年8月,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视察,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

8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第5次会议上强调,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是前所未有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今年10月25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上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对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加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狠抓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完善黄河防洪体系,推进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统筹渭河等主要支流防洪,确保黄河长久安澜。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调引水工程建设。

这期间,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纷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积极谱写新时代的“保卫黄河”曲,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猜你喜欢
三江黄河流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宜宾市三江新区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