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他们,便有了故事
——写在机场城际开通之际

2019-12-13 02:01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际乘客机场

文/本刊记者 张静

“他们用图纸规划着每一寸土地,去创造她,改变她;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条轨道,去触摸她,亲吻她;他们用青春书写着每一段印记,去遇见她,守护她;他们用责任肩负着每一次行驶,去感知她,拥抱她;他们用使命践行着每一次成长,去陪伴她,呵护她;他们用真情书写着每一个故事,去歌颂她,赞美她;……”

她是谁,他们又是谁?

她的名字叫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他们则是天天围着她转的“机场城际人”。

她只有一个,而他们却有很多很多……

2019年9月29日,陕西第一条城际铁路开通,她似一条纽带将西安北站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两大陆空交通枢纽完美相连,实现了西安和咸阳两座古城的交汇融合,书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赞歌。画卷里有每一位机场城际人风雨兼程的身影,赞歌里描述着来自乘客对他们最真的感谢。让我们搭乘这辆幸福列车,去回味那走过的每一个瞬间,感受埋藏在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最初的“遇见”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我遇见了机场城际,便有了故事。

还记得与机场城际的遇见是在2019年的9月23日,笔者有幸跟随媒体试乘体验团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她。那天去的人很多,她被很多人簇拥着,仿佛都没有时间和她单独说上几句话。跟随着她的脚步,我们一起“上天入地”。犹如一条巨龙任意驰骋,穿越西咸、连接陆空;观秦汉历史人文、赏渭河秀美景致。

也就是这样的遇见,才让我聆听到了更多的故事……

“当时工地现场到处是荒草、建筑垃圾和瓦砾片,沿线道路不通,全部靠步行,更重要的是没有水、没有电……”谈起早期建设的情形,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际公司)总工办梁建斌仍然记忆犹新。他向笔者介绍,他最早参与的是渭河桥的建设,当时整个河滩长达两公里没有道路、没有电,吃饭等很多实际问题都摆在眼前。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7月2日,当时渭河突然发大水,河水涨势很猛,将他们用于前期建设的一些临时设施和周转性材料都冲走了,给整个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好在后期各方人员紧急调度、填补空缺,抢抓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最终使得该段项目圆满完工。

钱一男,一名90后的电客车司机,他与机场城际的相遇是在2017年12月,直到现在他还一直保留着一段刚来车站的视频。他告诉笔者,那时西安北客站风特别大,到处都是灰尘和土,能见度非常差。最初来到这里,他们重点是对车辆进行调试。有时一调试就是一整天,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和地点,来了任务,随时出发。他还给笔者描述了一个吃饭的场景,当时他们一个班组的人员,蹲在水泥地上自动排成一排排,随便扒拉几口就继续开工。

“当时这里没有厕所、没有水、通勤车也不具备,生活用水也没有。尤其是刚到站的时候,冬天特别冷,施工地到处都是围栏挡着,每次出行要走一个来小时,尤其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寸步难行。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几乎吃不到一顿热乎饭。如今看着一个个桥墩立起来,一座座桥搭起来、车跑起来了,又有乘客来了……”城际公司的邢鑫鑫还是有很多感慨。

与机场城际的缘分要从可研阶段开始,中铁第一勘察院机场线项目总工程师苏碧成向笔者讲道,从最初施工图的设计修改到工地现场讨论,再到后期的联调联试等等,整个过程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讨论线路走向、线路辐射标准、车辆编组问题等,每一次都要经过反反复复地讨论与修改。那时对他们来讲加班都是常事,每天晚上办公大楼基本上都是灯火通明的。

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用文字描述可能就是一段话,但是他们是真正的经历了好多个日日夜夜。

遇见了便有了生命,正是在一个个机缘、一次次的付出中,才会让机场城际在一个温暖的襁褓孕育。

最真的“初心”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他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这个过程就是初心的力量。

建设中期的城际人本着这样一种向上的力量,为筑梦时刻在前行。

“我们的定位就是要在全国同类工程里建成最好的城际”。这就是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国的初心。作为机场城际的负责人,他身上的责任可想而知。

说起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李爱国侃侃而谈,谈工期压力、质量提升,谈安全管控、文物保护,谈追赶超越、服务理念,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凝聚他和所有机场城际人背后辛苦的付出。

他特别谈到了文物的保护。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向笔者介绍,机场城际途经国家级文物保护区,从地图上看,渭河到秦宫之间拐了将近90度的弯,长陵到摆旗寨也拐了90度的弯,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绕行路线,主要因为整个渭河北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了周秦汉唐多处文物古迹及帝王陵墓。这里有陶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等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基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不仅要绕行,还不能采用穿越的形式,以防触及到更多的文物。为此,他们也曾与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协商、勘探,最终确立通过采取高架桥的方式,合理布设桥桩位置,最终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冲突的难题。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细节,在与笔者交流的有限时间内,李爱国几次被电话打断,我想这一定也是他的日常。有员工告诉笔者,在建设初期,李总每天上班都比别人早,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几乎每天都要到工地走一圈,迎着朝阳用手机拍下工地的现场照片,与大家一起研究项目推进事宜。

建设中期,桥通、洞通、轨通、电通等每个重要节点他都在现场,特别是在轨通时,他与现场所有人一起举旗欢庆,那些瞬间将所有难题都化为了脸上最真的笑容。

而说到难题,技术攻克更不能不提。

备受关注的渭河特大桥连续梁抗震问题就值得一提。苏碧成向笔者进行了介绍,他说,渭河特大桥采用的是长联大跨连续梁结构,位于高地震烈度区,要达到避震要求,常规抗震措施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为此他们一次次地讨论、一次次地尝试,最终采用“摩擦摆支座+粘滞阻尼器减隔震”措施解决了该问题,并创造性采用与国产伸缩调节器相配套的抬枕装置,在大梁缝的地方纵向设置两个钢梁,横向中间用一个钢梁抬起,从而缩小了大梁缝,解决了跨渭河特大桥连续梁缝伸缩的难题。

还有在机场西站的设计中,由于线路需下穿地面通往T3航站楼候机大厅的主线桥,以及T2与T3航站楼之间的连接桥桥墩,为了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营,工程师们通过专题讨论,论证了大轴力桩基设计是安全、可靠、可行的,最终圆满解决了该项技术难题。

诸如此类的还有2017年11月30日空港特大桥93-94号成功实施桥梁转体施工。据介绍,该项技术为陕西首例;2018年6月12-13日,机场站-机场西站左线盾构掘进49.5米,成环33环,创造了全国同类地铁盾构施工日掘进最高纪录;2018年6月17日,机场城际铁路双线顺利下穿机场停机坪,地面沉降不超过10毫米,为我国在航空敏感区同类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等等。

一次次难题的攻克,一项项技术的突破,都凝聚了机场城际人的心路历程。使命使然,初心使然,这就是初心的力量。

最好的“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

而机场城际则是所有建设者送给广大乘客最好的礼物。

2019年9月29日,我想这一天对于所有城际人,包括所有设计者、建设者、运营者等来讲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准备了太长的时间,经历了太久的等待。

“开通那天,我有一种神奇和奇妙的感觉,就像心里按捺了很久的心绪终于可以释放出来。而这一天就像是我们一直偷偷摸摸地给旅客准备的一份礼物,到了这一天终于送出去了……”这是电客车司机钱一男给笔者描述机场城际开通后的心情。他说那一天他感觉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仿佛也有他的一份。

“只有经历最困难的时候,我觉得才能迎来最骄傲的时刻。看到这么多年来精心呵护的劳动,终于开花结果了,我觉得特别高兴,特别自豪”,苏碧成总工程师谈起开通时的情形对笔者自豪地说。开通当天正值国庆前夕,他手里挥舞着国旗,与乘客一起享受那幸福的时刻。

“通车那天我们电客车内红旗招展,我坐了好几个来回,一遍一遍地坐。那时就特别喜欢坐在车上听,听别人说那种乘坐的感受,静静地聆听,那种感觉想起来都觉得很美”。提起开通当天的情形,城际公司工电部副部长李鹏别提有多高兴。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在聆听别人感受的同时,还要看看有哪个地方做的不到位,站点上哪里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讲这条线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李爱国总经理在开通这天则充当了媒体身份,开通当天除了心情激动外,他更多的是去车上问乘客的感受,一个一个问。有一位乘客看到他一直在问别人感受,便主动上前告诉他,自己是从北京出差到汉中,前一天晚上在汉中,还正发愁到西安北站以后怎么到机场,结果这条线刚好开通了,他说自己太幸运了。听到乘客这样说,李爱国心里暖暖的。

这一份礼物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更重要的还需要长期的呵护。

最长的“陪伴”

陪伴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

运营阶段,机场城际每天都有无数人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呵护她、照顾她。

线路的开通对于每个机场城际人来讲是一大喜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乘客的到来,他们更是将安全放在首位、将服务辐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趟列车的平稳运行,每一个站点饮用水的提供、母婴室的人性化设置等,到处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

“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机场城际控制中心梁栋告诉笔者,在这里工作承担的压力很大,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他们所在的岗位为机场城际的中枢神经,在这里他们通过电脑指令操作所有站点和车辆,控制每次行车的时间长短等。因此,工作中不能有一丝的疏忽,要时刻保持平稳心态,确保乘客每一天都能平安到达,这也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成就感。

钱一男告诉笔者,大家从表面看我们司机好像很轻松,实际上我们每天都紧绷一根弦,特别是作为一名司机一定要做预想,当遇到紧急事件时,一定要快速做出反应,保证不能出任何问题。他说,有一天,他从摆旗站开到长陵站,前一趟开出去还没事,返程行车时前方突然遇到了防尘网,仔细观察后,他还发现在他上方就是1500伏的高压线。这怎么办?紧急情况下只有几秒考虑时间,作为一名当班司机,他让配班司机待在车上,并仔细察看周围情况,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按常规操作小心翼翼地取下防尘网,最终解决了困局。因为机场城际高架线路比较多,在室外开车过程中随时可能会遇到野猫、野狗等问题,这更要求他们一方面要调试好列车,另一方面更要调试好自己,确保冷静、客观地应对各种情形。

苏雷是一名线路工,他每天常规的工作就是对电客车行进的线路进行巡查检修。工作内容就是每天用轨距尺检查钢轨,哪里有问题用笔记下来录入问题库,然后交由专门的人来负责维修。他告诉笔者,他每走6.25米就要弯腰量一次,再走6.25米再弯腰量一次,如此反复地对轨道和道岔进行检查,短短的一小段路,一天要进行上百次的检查。尤其是在露天作业时,每天穿工服、戴帽子外,还需穿一双劳保鞋。这个鞋子特别之处是比正常鞋鞋头硬,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穿着会很沉,脚时常会被磨破。他说,做这个工作看起来不高大上,整个人也显得“粗糙”一些,好多人也不理解,说你们那怎么不用机器测量?苏雷告诉笔者,机器往往存在不精准问题,为了确保乘客行车中的舒适感,他们再辛苦也值得。

工作中再多的苦,他们都能克服,但对于家人的愧疚却无法弥补。

笔者了解到,机场城际人的上班与其他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总结的口头禅为“白夜休休”,即上一天白班、上一天夜班,再休两天。听着感觉像是上两天休两天还不错,实际来讲往往休息的第一天都是补觉模式,剩下就只有一天休假。很多工作人员在节假日都不能与家人团聚,心里有太多的愧疚。

控制中心的梁栋,刚晋升为奶爸不久,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就在跟前,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北客站客运部值班站长赵彩玲,从2017年来到公司后便很少回家,因为家在河南。有一次父亲因为意外受伤,伤势非常严重,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真想回家看望一下,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为了更多的乘客能安全回家,她选择了坚守。她说自己就像是远嫁的闺女一样,不能为家人尽一份孝心,而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对父母的愧疚全部转移到对乘客的关爱上。

运营期,机场城际人顾大家舍小家,将太多的时间、更多的爱转化到机场城际身上,陪伴在其身边,在这里陪伴已然成为了习惯。

最美的“梦想”

筑路基、架桥梁、钻隧道、铺轨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机场城际人的坚守。他们不忘初心,与自然环境做抗衡、与技术难题较量、与时间赛跑;他们攻坚克难、追赶超越,打造品质,最终才使得这项工程在世人面前闪亮登场。

“2019.10.29,0时10分,随着奔跑了17个小时的10列电客车陆续入段回库,标志着机场城际开通运营已满一个月。安全,正点,温馨,便捷,是机场城际向每一位乘客做出的永恒的承诺。”这是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国在机场城际满月后朋友圈发的文字,简短的文字后面却书写了一个大大的承诺,而承诺背后却承载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接轨天地,成就梦想。我们真诚地希望机场城际能为更多乘客带来便利,为建设交通强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成就更大的梦想。

编者手记

两周时间,记者走访了十多位机场城际人。他们中有领导层、也有一线员工,从他们的言语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机场城际所倾注的辛劳。现在当笔者再次乘坐这辆列车时,心境完全不同。看着列车驶来,想象着钱一男是否今天当班,为了乘客安全,他是否依然紧绷一根弦;车入库后,线路工苏雷是否又穿着劳保鞋穿梭在轨道上,认真检查着每一个漏洞;日落黄昏时,机场城际总经理李爱国会不会又拿起手机,拍拍夕阳下的城际,他心中“接轨天地,成就梦想”的愿望是不是也在慢慢实现,还有……

猜你喜欢
城际乘客机场
城际列车
“风的乘客”
停车原因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我国首款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投入运营
机场快线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