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2019-12-13 02:01责任编辑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系统

责任编辑/陈宇宏

社会信用体系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经济治理的各个方面,信用被视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社会信用体系将成为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抓手和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于2014年正式出台全国性的顶层设计文件,将其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众多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对促进经济社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要完成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近日,国务院参事室召开国是咨询专题研讨会,部分参事建议多管齐下,从文化、经济、法律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全社会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须上下结合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信用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注重从下而上和从上而下的结合。

我们政府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从上而下。但是要建立遍及整个社会的大型系统,必须将从上而下的构建与从下而上的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真正有效的信用体系,如天眼查、启信宝、芝麻信用等都是与政府无关的。中国信用体系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应当以这些系统为基础,与从上而下的构建相结合,形成真正强大的系统。这样相比单纯依赖自上而下构建信用体系,能够减少大量无效的工作。

从国家角度来讲,一是要切实规范监管社会信用征信主体,因为征信是社会公器,所以只要将征信作为产品,就一定要接受监管;二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不能事无巨细都由国家操办;三是分层次进行惩治纠正;四是及时反馈修订;五是防止信息泄露,确保信息免于被诈骗者利用;六是制定完善的信用法和个人破产法;七是建立一套应对信用危机的措施,信用危机是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

第二,在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区别。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同心圆结构,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以同心圆结构为基本模型。同心圆结构的中心是血缘,稍向外层是乡缘。换句话说,同血缘和同乡缘是接近同心圆中心的关系,是最紧密的社会关系,也是最强的信用关系,他们共同规范着人的行为。庄子说“盗亦有道”,道理就在这里。而西方社会是由整整齐齐的阶层构成的,因此依赖法律和社会编号,就可以把征信系统推行开来。但中国大不一样,中国有“圈子文化”,这是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重要区别。如果不注意这些区别,完全照搬西方模式,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无效的。

第三,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明,都十分注重风尚。

如今,诚信社会建设的一大突出问题,正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信用建设。比如政府拖欠了工程款,被起诉到法院,结果发现法院的大楼也拖欠了工程款,你说这该怎么判?政府是维持信用的机构,有诚信示范的作用。信用是社会保底的东西,每个地区都应当建立地区性的诚信机制,建设信用城市。同样,如果央企、国企不讲信用,那么如何要求民企讲信用?因此诚信建设一定要从上而下严格执行。把这一项工作铺展开来,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名小朋友展示绘制的诚信主题扇子

信用借还的诚信雨伞

建立社会信用系统要抓住关键

陈全生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原司长

现在信用立法的一大问题是法律条例太多,却没有真正触及本质。我举一个例子,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涉嫌作假了,要接受无限连带责任的惩罚,这就可能导致其全家难以生存。要保证相关人员被惩罚后能够正常生存,就需要制定个人破产法,而这一法律我国尚未出台。同时,用合伙人的家庭财产进行赔偿,还需要用到《婚姻法》。《婚姻法》明确要进行财产登记,夫妻双方的财产权明晰。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进行惩罚。这个例子说明因法律的空白和缺失而加大了执行的难度。

我关注的点是,信用体系的惩罚到底是一种什么惩罚?我研究过建立信用体系的目的,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威慑力量。我在美国做访谈的时候,普惠公司的老总讲,美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宁愿坐牢,也不想进失信体系。一个人坐牢了还可以有狱友,可以聊天、放风、散步。但一个人要是失信了,处处受到歧视:没人和你做生意,没人借给你钱,没人雇佣你,没人被你雇佣。换句话说,就好比我对某一个人失信了,通过信用体系,变成了我对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失信,这导致全社会全体法人和自然人都认为我不可交。这种强大的威慑力量让人不敢失信。

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罚戒期限是五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做了一个失信行为信息修正体系,期满之后会把失信信息进行修正和删除,以后不再惩戒。我认为这样不行,威慑力不够。

失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法失信,一种是不良失信。对不法的失信就要使用法律体系,使用国家强制力,也就是公安、检察、司法。但是针对大量的不良失信行为,必须建立一个其他的系统,而不是用法律系统来惩戒,这就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意义所在,专门惩戒不良失信行为。

市场监管深入企业,宣传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蚂蚁金服下属芝麻信用在陆家嘴上海中心的办公室一角

石勇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建立更高水平的信用平台,我提一个建立社会征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征信系统不是信用体系,我想谈一谈建立全国社会征信系统的重要性及关键问题。

第一,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系统。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的信用信息,对外提供信用报告、评估、咨询服务,控制信用风险的管理活动。社会征信系统是用信用报告、信用评分或评级等征信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的组合整体。信用系统是法制法规,征信系统是执行它的单位,是一个载体。

1999年,我向李岚清同志提出,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促进中国金融和银行产业的信息化,建立国家征信中心,创建信用社会。

2006年到2009年,我的团队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在当时的人民银行6.5亿自然人的数据上建立了中国个人征信评分系统China Score。这个系统超过了美国的FICO(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10%,远超国际水平。它能提供的主要的经验是使用人民银行完整的数据,完整到什么程度?你用银行卡在区块链取款的数据都有记录,整个商业银行的数据全部纳入。用科学方法、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精确评分,为商业银行决策判断提供系统服务。

2009年我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提案,在政协会上作为提案代表,我又参加了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环保部、工商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的联合调研组,向国务院和中央汇报了征信立法的建议。

第二,社会征信系统的地位。

社会征信系统应该是社会信用体系落地的载体,社会征信系统提供的“个人社会评分”将成为个人在社会中的标签。个人的社会评分不仅包括银行贷款,还有水电煤气缴费记录,一旦失信,比进监狱还要痛苦。

第三,社会征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要制定金融、政法、税收、商业、医疗等社会全方位信用法律法规。相应地,社会征信系统搜集全方位的信用数据。大数据时代下,信用大数据的三个来源是政府、企业和开源数据。人民银行在金融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的系统。社会大数据必须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手段进行精确的科学分析,为社会提供价值服务。“十三五”规划的大数据国家战略进展已经推进这个问题了,数字中国就是以这个为基础。

发挥市场和第三方机构作用

陈全生

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原司长

信息的完整性决定信用的有效性。我举一个例子,我有10个信用信息,其中有9个都是非常好,只有1个没有记录在档的是我曾经诈骗过。这个不完整的信用信息就是无用的。完整意味着全面性、全方位和连续性。不仅仅是银行存款、交易信息要记录,电话费、水费、煤气费、暖气费是不是按时交?这些都应该纳入信用记录。目前各部门间采集的数据共享不到位,影响了信息的完整性。

这样又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信用信息的量非常之大。目前的金融信用信息已经足够庞大,需要从银行的功能中分离出信用公司,分离出信用体系,建立信用市场。而现在全社会的信用信息这么大,需要把市场的力量发挥出来。同时,海量信息要想保证完整,就特别需要公开化和商业化,这样才能建设好信用体系。

中国传统的信用是说话算话。现代信用体系的信用不是说话算话,而是说话算钱。有钱不一定有信用,有信用一定有钱。我们需要厘清信用的概念,信用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货币,而不能一味地还是从美德的角度来考虑。对信用概念的认识落后,也导致了现在中国的信用体系还是政府主抓,而不是通过市场体制来管。

在市场体制下建立的信用体系,最重要的是信用市场中大量的信用市场主体——信用公司。信用公司管征信,管评级,管修正,也管检验。中国有1亿多市场主体,信用公司只有7000多个,从数字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我在美国调研期间,发现现在美国著名的信用公司穆迪公司是政企合一的。穆迪公司一开始是信用局,有10%的公司职能,90%的政府职能。后来逐渐演化,目前,穆迪公司95%都是公司职能,5%是政府职能。因此,信用体系建设不一定要完全政企分开。

石勇

国务院参事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保护隐私,一手抓数据开放。因此社会信用系统应该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10年前我就给人民银行提建议:个人征信系统建好以后,是不是应该像银联一样独立出来作为第三方机构?我认为,如果这样做了,中国的征信建设会加快至少10年。所以我希望,以后建立类似系统的时候,能够成为第三方的机构,20年后回头再看,我说的话一定会见效。先借助政府的力量把它建起来,再进行社会化。

信用社会一定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领先世界发展的必要调整。没有信用社会,中国不可能超过美国。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要打破各自为政

赵宇梓

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

征信体系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目前的征信体系,在服务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方面能力不足。一提到融资难、融资贵,大家往往会指责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金融机构确实存在问题,但是除此之外,这一现象与小微企业本身的特点也有关系。小微企业谁也不愿意给它提供担保。去银行借款,银行也不了解情况。征信体系正是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对称问题的关键。

前几天央行出了一个数据,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已经超过30万亿。这个数字非常可观,但是其中到底有多少是信用贷款?事实上,小企业要得到信用贷款很难,因而对抵押贷款的依赖度非常高。抵押贷款成本很高,评估时间长,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

而在发达国家,信用贷款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说美国,他们的征信系统就非常发达,有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惠誉。美国还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小微企业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共享小微企业信息,这样就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缺失的问题。

税务人员正在给商户派发“诚信纳税”倡议书

由于小企业贷款非常有限,所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里,大量小企业的信用是缺失的。但根据信用体系的原则,无论有没有贷过款,都应该给出一个判断。目前这类信用信息是有的,但没有集中起来。税务、社保、海关、水电煤,都是重要的判断维度,但这些都是独立的系统,银行要获得这些信息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好多企业经营情况不错,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从简从便减小风险,便只愿意抵押贷款。

振兴乡村应优先建设农村信用体系

汤敏

国务院参事,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首席经济学家

我刚从广西做调研回来,主题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我们看到有致富带头人,在农村基本上都没贷到款。我认为应当先把农村信用体系抓起来。城市信用体系往往备受关注,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容忽视。因为农村更需要信用贷款,农民没有什么可抵押的:土地不能抵押,房屋不能抵押,什么都不能抵押。即使有可以抵押的东西,进行抵押征信进行评估时,农村信用的成本也过高。所以优先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为信用贷款提供支持,乡村振兴就大有可为。

最近我对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做了一个调查。登记注册后,初始贷款额度是500元,信用逐渐积累后变成5000元,慢慢增长到可以贷10万块钱,如此自我循环,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神秘的植物工厂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