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长什么样

2019-12-13 02:37刘瑞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零起点渭河长安城

唐代仕女俑彷大唐西市微缩景观

主讲人: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长期从事汉唐考古发掘与研究,擅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研究,在秦汉隋唐建筑布局、职官制度、封泥制度等方面见解独到,研究颇深。曾先后参加甘肃武威百塔寺遗址、河北邺城潜伏城门遗址等多个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经验丰富,博闻强识。

繁华的东西市场

我们可能一直在想,作为都城来说,长安城它可能很繁华,但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其实汉长安城里可能有2/3的面积都是宫城,而只有很少的老百姓住在这里,那么其他更多的人住在离长安城墙很远的陵邑之中。

虽然他们所在的陵邑聚集的人口很多,不过从管理上来说,同样他们也住在里坊之中,跟我们今天的繁华和夜生活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在两个城市里,还有一个我们可能都会想象到的消费,就是市场。文献记载,汉长安城有长安酒市、柳市等等。

在考古工作中,在长安城未央宫往北靠近城墙的地方,发现了两个闭合区域,里面发现了铸钱的、铸陶俑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东市和西市,这也成为我们现在很明确的都城里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那么到了隋唐长安城里,市场有两个,同样称为东市和西市,市中间是井字形的街道,占两坊之地,在井字形街道里有各样的作坊,有店铺进行销售和生产,两个市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东市两边的周围主要是达官贵戚,所以它的繁华程度反而不如西市,西市里很多都是胡人。除了胡人之外,当然还有像新罗、百济、日本,还有南亚、东亚来的人都有,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贸易市场。很多老百姓在这,一般的官员来得也很多。所以两个市从繁华程度上来说,西市更繁华。

从考古的资料情况看,两个市都做了考古工作,这两年,东市、西市的考古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现有的资料,还有之前发表的资料看,很可能在唐代之后,西市在较长的时间里还存在,因为我们发现了很多晚期的瓷片,这种情况在东市就比较罕见,也就是说,西市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长安城大量的人口居住在了里坊之中,这种里坊的制度从汉代开始实际上就已经一直延续。

我们在居延汉简和在西北的很多简腰里看到名字就是什么什么里,而且还规定里有多大,四边有墙,有几个门,这种管理实际上起源很早,我们一直追溯到商鞅变法,甚至更早。

西安大唐西市

汉长安城影像图

唐长安城园林、池沼、井泉分布

唐长安县、万年县分布

东西市之外的繁华之最——延寿坊、崇仁坊、夜市

不过到后来,随着唐代的发展以及工商业和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到了后来大体是高宗以后,长安城的工商业就逐渐地突破了东西市的限制,然后进入了其它市里。从文献看,在其它市里已经留了下来,留下了当时有贸易这种交易的记述。

比如说在平康坊里有卖浆果、卖吃的,长兴坊里有毕罗店卖服装的,还有全平坊里有卖油的,到了延寿坊里有卖金银珠玉的。我们原来想象的“买东西只在东西市,其他里面只是住人,没有交易”的情况已经完全变化了。这种情况一直发展下去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延寿坊。

延寿坊西临西市,北边是金光门大街,东边是皇城,按当时人说应该是繁华之最,整个长安城它经营的最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很有名,崇仁坊的北街。这个地方的北边是皇城东面的景风门,南边是崇明门大街,东边就到了东市,隔个街相连开了很多店铺。

原来开店铺是东西市的特权,后来崇仁坊北街也有很多的店铺,称之为“一街辐转,遂倾两市”,把两个市都比下去了,而且到中唐以后逐渐突破了“定时”这个贸易的限制。

一些里坊里甚至出现了夜市,就是今天的夜市。当然夜市也是很有限的,崇仁坊北街里称之为“昼夜喧呼”,大家都在喊灯火不绝,然后“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可见崇仁坊北街是非常好的。

而且政府实际上也放宽了对官员入市的限制,原来管理的很多——官员不能来这儿过多的交易。唐代宗的时候,有次宰相刘晏早上去上朝,上朝的时候就路过卖吃的地方,然后就买回来以后吃了,之后还跟官员说“美不可言”。在之前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后来说到宋代推倒坊墙这种制度,实际上在唐代中后期,已经逐步有所实践。它的繁华已经从原来的东西市走向了零零星星的这些里坊。而这些里坊的分布第一靠近达官贵人,第二靠近东西市,聚集了很多的生产。

东西市里不足以容纳所有的生产,于是开始向旁边扩展,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但他们的繁华实际上也是东西市的繁华。

厨城门一号桥由南向北

繁华丝绸之路的起点?——渭河桥的发现

说到长安城的繁华,我们绕不开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来说,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大家可能没有太确切的地点上的概念,包括我们今天的阐述上也是这样。

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在大唐西市,因为胡人很多从这出发,有的人说在大明宫含元殿,在这出发,因为政治中心。也有人说应该以太极宫、太极殿为主,当然也有说城门的。

而对于汉长安城而言,丝绸之路从哪出发?其实也是有阐述的。比如说从未央宫出发,也有的甚至说从甘泉宫出发,究竟它的起点在哪呢?我们实际上需要讨论,需要跟大家聊一聊。

厨城门一号桥的竖立与倾斜桥桩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开车的时候,我们公路的零起点在哪里?可能很多地方大家没有找到,比如我们到西安,从过来距西安还有多少公里,但绝对不是西安的几何中心,到北京也是。

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公路的零起点,在北京前门外边有一个零起点。那是后来才立的,而在这之前,我们是没有零起点。

那么历史上零起点在哪呢?在城门。唐长安城有文献记载,“开远门前万里候”,就立一个土柱子,或者石柱子,然后此去西域多少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名,比方说三里沟、五里铺、十五里沟这样的记载,这些所有记述实际上截止点是到城门,城门往外是一个管理,城门里是一个管理。

因此如果我们相信丝绸之路是一条路的话,那么它的起点肯定不会是城墙以内,不会是未央宫,不会是含元殿,当然也不会是西市。

那么它到底在哪?对于唐长安城来说,如果我们从文献来看,应该是开远门外,就刚才所说的,“开远门前万里候”,就从那起点可能会更确切一些。

当然因为唐长安城有不同的城门,有好多城门。那么如果我们说东向的路可能是东边的城门,西向的路是西边城门。北边是禁苑,除了皇帝和特殊的人物在里头可以活动外,老百姓是无法穿行的。

所以唐长安城繁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我觉得从西市来说,应该是西侧的城门,开远门之类的。

那么汉长安城的起点,有两个最大的可能。汉长安城是四边开门,北侧有三个城门。我们从2012 年到现在为止,发掘了渭河桥的遗址,渭河桥在丝绸之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

渭河桥——曾是全世界最大的桥梁

从2012年开始,我们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研究院一起合作,开展了长安城北的渭河桥的发掘。我们在渭河故道上,在长安城北已经发现了两组六座渭河桥。

从我们的考古发现看,我们所发掘的厨城门一号桥,就现在来说,桥桩两侧的外皮之间是15米左右,按今天两米多一个车道来说的话,是双向六车,这个规模非常大。

我们可以到福建泉州看到当时的石桥其实很小,我们到赵州桥看,它的宽度其实也很小,没有几米宽,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渭河桥的规模有多大。

因此我们经过比较之后,可以说它是历史时期,甚至说1900年之前,就钢铁技术做大型跨度桥梁之前,全世界最大的桥梁。这种桥梁的建筑,它所代表的是当时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拥有非常高级的造桥技术和土木工程技术。

比如,我们发现了一吨多重的铁墩子,大桥的桥夯以及八九米长的桥桩直接埋在了湍流的渭河河道之中,就像我们今天在长江口、珠江口修大桥一样,大家觉得不可能,但实际上最后修好了,这是当时技术,也是当时繁华的一个重要的见证。

而渭河桥根据文献的记载,它又称为石柱桥,它正好在两个政区的交界上,比如桥北属于谁,桥南属于谁?那么它是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因此我们就说它可能是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座桥梁,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一点有佐证。比如说匈奴跟汉王朝打了好多次仗,打了好多次仗之后,呼和邪单于归顺汉朝,到了汉朝之后,在哪个地方进行着礼仪活动?最后确定就在渭桥。

当时汉代皇帝到了渭河桥,然后在这儿进行了一系列礼仪性的、宗教性的或者仪式性的活动,然后把呼和邪单于迎进了长安,从此之后就留下四个字,“渭桥之礼”。

所以从此以后,我们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到了首都地区,如果讨论你用什么样的仪式来迎接的时候,礼官一般会说四个字,渭桥之礼。到了唐太宗的时候,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事件,就是突厥打过来了,打到西渭桥。打到西渭桥之后,唐太宗就到渭河桥上跟可汗进行谈判,最后为太宗的高尚人格所折服,所以渭河桥也是非常重要。

渭河桥遗址与周围秦汉城址、陵墓

那么很多的活动都发生在渭河桥附近,这些事情也就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渭河桥应该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计算从这开始。

不过,汉代的时候是渭河桥。唐代应该是门外头的万里候,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城外做一个标志,就是我们的里程碑一样,然后在那写去哪有多少里多少里,人到这地方就开始计算了,就相当于我们的零起点一样,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我们今天的西安大庆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丝路群雕”,大家把这个地方作为起点,那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起点,真正的起点还要靠外一些。

当时的城市很大,城市外边的空间也很大,驿路,比如我们今天说的邮路、公路是从城外开始的。这其实好想象,城市里的道路,可能是由城管负责的,城市外边的道路管理,是另外一个系统,其实这种管理一直延续了下来。

厨城门一号桥五边形石构件

比如北京城墙里九门提督管,城墙外头可能是其他的管,实际上这也是体现了这两种管理。所以,中国每个城市零起点是以它四边的城门开始。首都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原来很少谈的,但是我们实际上也是一直在使用的。所以随着渭河桥的发掘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对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它背后所映衬的繁华和当时的技术高度做了重新的认识。

我们在渭河桥发掘的时候,剑桥大学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他是剑桥《中国史·秦汉卷》的主笔,他来之后我问他,这座桥跟西方的桥怎么比?他说太宏伟了,太大了,在他们家乡,他看到的都是小小的桥梁。

我们今天到了罗马,到了西方,还可以看到很多罗马时期的桥,但那桥都是石构桥梁,跟我们的是两种形式。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的记载,“木柱之梁三,皆渭川”。就是整个唐代所有的桥梁里,这种木梁柱桥渭河上有三座,东渭桥、西渭桥、中渭桥都是国家工程。

随着唐代的灭亡,政治中心的东移,渭河桥没有人维护,也就慢慢地消失在历史之中。那么丝绸之路宋代以后的情况来说,也就不再以长安为中心了,这是我们的历史事实。

厨城门一号桥桥桩发掘

丝绸之路群雕

丝绸之路的繁华——考古作证:简牍、墓葬、陶范

丝绸之路的繁华是我们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丝绸之路有很多重要阐释,考古工作也做了很多。

比如我们在甘肃的简牍上就看到了距离,比如长安城到哪多少里到多少里,当时的这种里程的记述,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在很多中亚或者更远的地方的墓葬里,发现了汉朝的丝绸,汉朝的铜镜,甚至还发现了汉代风格的瓦当,这就印证了当时贸易的发展。

此外,我们在北方,比如蒙古甚至俄罗斯北方很多地方,发现了大型的墓葬,而这种墓葬来说,完全是我们中原地区那种木椁墓,底下那种棺椁是木椁墓,构造形式是一样的。就好像他们去世以后是按中原系统埋葬的,当然他们会穿着他们自己的衣服,也会有很多丝绸在里边,这也是丝绸之路繁华的一个外向的表征。

而在我们长安也发现了很多,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石刻,西方人来这儿埋葬了以后的墓志,他们埋葬的石棺床,发现玻璃,发现金币,发现各种串珠,这些在我们之前文献中很少记载。

丝绸之路一开始是一个政治的道路,因为汉武帝联合大月氏跟匈奴的战争,所以派张骞去开通丝绸之路,称之为“凿空”之旅。

后来张骞汇报给武帝,说在西方看到四川的产品,像蜀布、饰竹杖等东西,认为向西南还有一条路,绕过了北边这种匈奴的管辖,因此武帝就派人开通西南丝绸之路。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丝绸之路的目的是政治性的,但实际上它开通之后,我们能够实实在在体现出来的是东西方之间物品的交流和人员的来往。

这些在文献中的记述有很多,考古学上的记述也发现了更多。比如我们在西安北郊发现的一座墓葬,就发现了很多的陶范,按我们今天说那种皮带扣的小陶范,这个工匠的陶范,都是北方的那种风格,而不是说中原地区的带钩,而类似的陶范,实际上之前在上林苑里封号地区也有发现。

这些人来这里居住,生产在这里,最后他们去世在这里,他们的后代很可能也会延续下来。那么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发展,越来越昌盛。

西安乐百氏食品有限公司秦墓出土的陶模具及铜带钩

外来人口任职当官、遣唐使——国际影响大

文化以及人员的交往,外来的物资以及外来人口,西方或者北方人口在唐代中央里任职当官甚至当到很大的官,可见当时是很开放的。唐太宗时期直到高宗时期,大量的我们称之为西域的胡人,或者北方人来说,都在京师做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献,石刻也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有遣唐使、遣隋使,这些是日本来我们学习的。日本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从政治制度到城市制度到宫室制度的发掘,我们都可以比较。

比方说我们发现,日本的都城跟我们的唐长安城很像,也是中轴对称、多少里坊,唐长安城的影响是国际性的影响。它除了影响到我们后来比如说轴线,一直到明清北京,它还一直影响到日本,日本的都城包括太极殿,也叫太极殿,名称都一样。

而且当时来了很多学生,像我们的很多僧人,僧人在古代是有文化的、识字的阶层,比如在西北大学就收藏了当时一个墓志,一个石刻,当时日本国就有一个遣唐使来了,一个学生来这学习,最后他在这里去世。

为纪念唐代中日友好先驱者空海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

他学习的时候,不仅仅是像留学生在我们这上大学,学完了就走了。他在这做职官,当官的同时也在学习,这个也是长安城繁华的一个见证。

它能吸收外来的人,外来的人真正可以学到东西,而且外来的这些人,可以在这做官,我们没有这些人种的限制,没有族属的限制,大家可以在这平等交谈。

因此唐太宗被称之为“天可汗”,“天可汗”就是说你是我们所有人的领导,这是一种繁华,这是一种很开放的精神,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对唐长安城的影响,考古学上接触了很多,历史的记载也有很多。把它们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圆满地了解这两座城市。

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以小见大,文化融合

如果我们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会发现它里面有个非常漂亮的银器,叫“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它是在一个像皮囊状的银制的壶上做了一个马,马嘴里衔着杯子,这种舞马文献里有记载——在一些喜庆的场面,把这种经过训练的马放出来,它们就会跟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不仅人会跳舞,马也会跳舞,这是当时很好的一个娱乐活动。

后来随着唐代的逐步没落,也就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有人记载,到了长安之后,他们抓了匹马,把这些马抓过来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马是听音乐会跳舞的马,于是他们在自己欢乐的时候,马也跳起来了,因此他们觉得这是有问题,就把这些马给宰了,很可惜,再也没流传下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随着何家村窖藏的发现,舞马衔杯的这种形象就体现出来,使我们相信这种文献没有问题,而且很漂亮。而这种皮囊形式的壶的形状也是一种外来的形状,是北方草原地区的形状,这是长安城里广纳百川、四方辐辏,各色人等在这儿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零起点渭河长安城
故乡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故乡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
大圣归来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