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研究*
——以济南部分高校为例

2019-12-13 07:43夏纪媛
法制博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安全观问卷国家

夏纪媛

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根据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因此,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队和安全部门的事,也与每一个公民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非常重要。为获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问卷网”发布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以山东政法学院学生为主,并涉及部分驻济高校学生。截止到数据分析时,共得到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问卷设计了16个选择题,其中4个多选题,12个单选题,主要从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与行动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一、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总体状况

(一)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理解较为正确,但还有待深化

在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上,92.64%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所有内容。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国家安全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政治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方面(具体情况,见图1-1)。

尽管有此认识,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还有待深化。在网络问卷调查中,85.24%的大学生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间;75.62%的大学生不清楚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88.96%的大学生没听说过《国家安全法》。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国家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国家安全知识匮乏势必会导致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例如,《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曾报道,多名大陆学生在赴台交流学习中被台湾情报人员色诱、拉拢。之所以发生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漠。在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具有较强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但是能力还有待加强

根据网络调查问卷分析,99.39%的受访者表示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只有0.6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责任。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国家的安全与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尽管如此,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到底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当被问及“在发现有损国家安全的特殊情况,你会怎么做时”,62.67%的大学生选择“直接或间接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高达37.33%的大学生选择“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见图1-2)。当问及“假如您是党(团)员,有国外朋友向您打听党(团)组织生活内容时,您会怎么做”时,有68%的受访者选择“婉言拒绝”,选择“一五一十的告诉他”和“碍于情面,说一点”的各占16%(见图1-3)。可见,部分大学生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时不知道如何做,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增强。

(三)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对国家安全相关事件缺乏关注

调查显示,93.16%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是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只有6.84%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无关紧要(见图1-4)。也就是说,当前大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虽然总体上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但是,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近年发生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并不是很了解,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问卷中设置有“你平时关注时事政治吗”一题,表示经常关注的仅占47.85%,偶尔关注的占50.31%,还有1.84%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关注。调查中还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了解国家信息安全知识的只占34.97%,大部分是偶尔关注,占59.51%,还有4.91%的大学生根本不关注。在中美贸易摩擦日渐激烈的背景下,问卷中非常了解并且时刻关注该事件的只占18.67%,大部分只是偶尔关注,占57.33%,还有24%只是听说过,根本没关注。

关注时政信息、了解国际形势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前提。反之,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客观判断。例如,问卷中“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回答比较乐观的占47.85%,“一般”和“较为严峻”的分别占31.28%和18.40%。事实上,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要求大学生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也都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加强,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亟需提升。

二、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价值观,高速发展又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复杂性,使大学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表现出有热情关注却又无所适从的矛盾,也存在诸多的困惑”。[2]这些困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国家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里涉及政治、经济、国防科工、前沿科技的大学生是被策反的重点对象。焦点访谈节目曾曝出,在某重点大学读机械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在台湾交流期间,误入台湾间谍惊心设置的圈套之中,从而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二)学校因素

1.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国家安全教学体系。由于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把国家安全教育正式列入教学大纲之中,没有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因此只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程来进行。这就造成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不完整、不规范。调查显示,47.24%的高校没有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25.77%的学校从来没有定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或开展讲座,53.3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工作一般。(具体情况,见表1)。上述网络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表1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状况

2.没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一般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兼任。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主动性

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愿,对学习往往只有“3分钟热度”,不能够保持持久学习的状态。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必须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例如2015年7月1日颁布的《国家安全法》,规定了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法律责任等,规定了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树立防范意识,提高保密观念,牢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二)强化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高校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各项工作部署,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通过问卷(见图3-1)可以发现大学生主要希望通过专门课程、相关讲座及课外活动来学校国家安全知识。为此,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国家安全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问卷显示80%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国家安全知识(见图3-2)。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国家安全教学的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

基础》课程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不能仅就《国家安全法》的条文讲条文,而应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安全的涵义和意义。[3]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多个章节涉及到国家安全。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案例教学,以影响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如“台独”问题、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等,通过对现实问题的阐释激发学生的兴趣。《形势与政策》课以专题形式介绍国际和国内时政热点,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该课程应站在世界的立场看中国,对青年大学生讲清我国当下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另外,高校也应将国家安全观理念渗透进各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

2.主题实践教育

其一,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大学生进行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主题展览、微电影创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和安全厅在今年4月12日开展了主题为“国家安全,关系你我”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安全知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历史。清明节前夕笔者所在学院带领学生在茂岭山红色广场“济南战役纪念碑”处开展了“茂岭山红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向英烈默哀、朗诵、大合唱等形式,缅怀先烈,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二,网络平台载体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在问及“你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家安全知识”,选择网络的占94.67%(具体见图3-2)。因此,要加强国家安全网络舆论引导,守好网络思想阵地。高校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将国家安全知识输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的水平发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成败。”[4]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出台《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机构。高校应结合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安排组织教师去深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部队、公安、武警等专业部门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兼职教师。

四、小结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整体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需要高校、教师及大学生个人的多方努力。国家安全看似“高大上”,实际上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应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社会、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多管齐下,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猜你喜欢
安全观问卷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把国家“租”出去
问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