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视角下现金流通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13 07:14课题组
西部金融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支付手段日趋多样化和公众现钞使用习惯变化等因素对现金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货币发行的科学性和现金供应的精准性提出了更大挑战。本文以我国西部9省(市、区)现金运行的差异性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和相关性论证,深入分析影响现金供应的主要因素,对做好现金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金流通;货币发行;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5)-0017-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现金供应从总量和结构上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支付手段日趋多样化和公众现钞使用习惯不断变化等因素,对现金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精准把握现金供应的一般规律,正确应对现金流通的差异性,合理引导现金服务方向,对提升全社会现金服务满意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立足差异性视角,对现金运行规律进行跨区域研究,寻求不同省域现金运行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从而全面深入挖掘影响现金流通的重要因素,探索更加优化的现金服务路径。

二、西部9省(市、区)1现金流通差异分析

(一)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总量均呈现下降态势,但出现下降时间和年均降幅存在地区差异

对比分析2008-2017年西部9省(市、区)的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数据,虽然样本地区现金运行规模大小不一,但发行基金投放回笼量在10年间都经历了从双增到双降的变化,其中投放由增速逐渐放缓转为减少,而回笼则在曲折的增长中调头下行。从各地发生趋势逆转的时间来看,宁夏和新疆自治区最早,其中宁夏在2013年投放回笼同时开始下行,新疆同年出现投放减少,次年回笼下降;2014年陜西省和青海省同时启动双降模式;2016年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的现金运行也步入下行通道;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到2017年才出现真正双降,但是从2014年开始,其投放回笼的增速就发生了骤减。

(二)各省区均由若干净投放和净回笼地市组成,但总体投回属性存在地区差异

西部9省(市、区)除重庆外,都是由若干地级市组成,每个地级市都具有自己的投放回笼特点和属性,且既有净投放地区,也有净回笼地区。虽然西部9省(市、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投放回笼属性却不尽相同,西北5省区除陕西省为净回笼地区外,其他均为净投放地区;西南地区,重庆是净回笼地区,西藏是净投放地区,四川自2012年开始由净投放转为净回笼地区,云南在2015年出现短暂的净回笼态势。在投放地区里,新疆净投放量最大,下来依次是青海、西藏、甘肃、宁夏,云南的净投放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在回笼地区里,四川净回笼量最大,接下来依次是重庆、陕西。

(三)发行基金投放回笼趋势均呈现周期变化,但变化规律存在地区差异

从西部9省(市、区)2017年发行基金月度投放回笼情况来看,各地区现金运行都具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变化大体相同,体现为不同时期投放和回笼数量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出现,且回笼的上升和下降滞后于投放1个月度出现,浮动相对平稳。但是单独分析各地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量下降前后年度的周期规律又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周期特点和变化趋势又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四川、陕西、云南、重庆较为相似,元旦至春年的投放大高峰结束后投放量骤降,4月和9月出现两个小峰值,这两个峰值之间投放量曲折上升,9月峰值会高于4月峰值,随着近年来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总量的减少,4月峰值逐渐消失,9月峰值也略有降低,其他月份变化不大;与上述4个地区不同的是,甘肃和宁夏在投放回笼总量下降之前年度,均在7月出现一个投放小高峰,但在投放回笼总量开始下降后7月峰值消失,现金运行周期波动逐渐平缓;青海、新疆、西藏则各具特点,青海除了元旦至春节的投放旺季外,在5-6月和9月存在两个投放峰值,且在近年来更加凸显,新疆和西藏的投放旺季并没有出现在元旦至春节期间,新疆的投放峰值出现在9月-11月之间,2017年甚至提前到8月,且峰值有明显下降,西藏的投放峰值则出现在11、12两个月,除此之外,每年的4-6月会有一个投放量的显著上升,且规模逐年扩大。

(四)大面额现金供应的主体地位牢固,但大中小面额的投放占比存在地区差异

从西部9省(市、区)2008-2017年各券别发行基金投放年均数的占比情况来看,100元、50元大面额现金占比大多在95%-96%左右,可见大面额现金供应的主体地位在各地区都是不可动摇的,但各档面额的结构占比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100元、50元大面额占比除青海外,各地区差别不大,但是西北5省区整体较西南地区低至少1个百分点。20元、10元、5元中等面额现金占比,西北5省区明显高于西南地区,占比最高的是青海,高达10.20%,是占比最低的西藏的3.74倍。1元以下小面额现金占比各地都未超过1%,但占比最大的是陕西,为0.96%,最小的是西藏仅0.28%。

(五)用现主体的个体特征对现金流通的影响基本一致,但对现金的使用偏好存在地区差异

通过对西部9省(市、区)2017年现金使用情况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社会用现主体受经济基础、年龄、职业、收入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对现金的依赖和偏好程度不同,总体来说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所在区域越落后,越倾向于使用现金进行结算。但是通过对不同地区几个关键问题选项对比分析,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对使用现金的偏好还略有不同。其中关于随身携带现金数量,各地区一半以上的人选择500元以下,但是川渝和西藏、青海地区相对较多的人选择500元以上,持现愿望较为强烈。而关于家庭储备现金的数量,各地区同样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4000元以下,但是西藏地区选择4000元以上甚至是10000元以上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陕西则与之不相上下。同时关于现金支付限额的调查显示,表示500元以下选择现金支付的人数占比较高,但是西藏地区表示任何金额都选择现金支付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对现金支付偏好最为明显。

三、影响地区间现金流通差异的主要因素判断

(一)宏观经济体量是决定现金运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根据现代金融理论,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既货币供应取决于宏观经济关系中的各个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共同活动。从理论上讲,当经济加速增长时,现金供应量快速增加;反之,现金供应量的增长随之减小。通过对比分析2008-2017年西部9省(市、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近年来各地区出现的投放回笼双降现象,与地区经济增长放缓有关,且进一步对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发行基金投放增速可以发现,从2011年开始,西部5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开始下降,但仍保持两位数增幅,到了2014年集体降至个位数,两个时间节点基本与发行基金投放增速下降以及负增长的时间吻合,而西南地区也基本呈现这一规律,只是经济增速下降的时间略晚,周期较长,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西部9省(市、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初现双降的时间差异。

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当地现金运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通过对比西部9省(市、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与主要经济指标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决定了各地区现金运行的大致规模,而具体运行水平是由多重经济活动共同决定的结果。首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现金运行水平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对投放影响较大。云南虽然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4,但是由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5年每年高出陕西近1000亿元,因此现金运行规模稳居第2。同样西藏也是因为近几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逐步高于宁夏和青海,在2016年发行基金投放量赶超青海,2017年超过宁夏位于第7。重庆和新疆的排序变化也同时印证了这一影响。其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回笼的影响较为显著,陕西省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高于云南省,而表现出现金回笼略高于云南省。再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现金运行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除宁夏和青海收入水平本身相差不大,位次有所颠覆以外,其他地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与收入水平排序基本一致。最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金运行的数量和结构。从对比表中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序靠前的地区都是净回笼地区。

(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现金运行走势的重要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决定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资源的再分配,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一个地区资金的投放和流向。从2008-2017年西部9省(市、区)的三类产业占比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都在下降,其中四川和西藏降幅相对较大;第二产业除西藏呈逐年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多数是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同样除西藏稳步下行以外,其他地区都呈现上升趋势。对照来看,各地区近10年发行基金投放回笼升降走势与第二产业的占比变化基本一致,可以说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当地现金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西藏地区在第二产业逐年增加但占比较小的情况下,在各地区现金运行纷纷下行的形势下,直到2016、2017年才发生小幅的双降,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第二产业对现金运行的支撑作用。结合现金管理工作实践来看,各省(市、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现金运行受支农政策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国家和地区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重要农业政策出台时,第一产业也会对现金运行产生一定影响。第三产业由于包含行业类型较多,经济活动,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现金运行的影响也相对较小。第二产业由于包含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行业,因此受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最大,进而很容易将这种影响传导到现金运行中来。另一个方面,从西部9省(市、区)逐渐降低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占比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来看,也可以理解为在逐渐构筑更加稳定的产业布局。

(三)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是影响现金投放回笼结构的重要因素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交易、人员流动的条件下,必然伴随着现金在区域之间的流动,而这种流动的规模就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现金投回属性。通过深入分析2008-2017年西部9省(市、区)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数据,结合各地经济运行实际,可以看出,四川、陕西、重庆都是传统的回笼地区,其中四川在汶川地震后,由于灾后重建资金的持续投入,2008-2011年现金运行表现为净投放,而之前和之后都是净回笼地区。这三个回笼地区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首先都是旅游大省,旅游收入自然形成了大量外部现金的流入。其次都与周边省份形成经济互补性和区位优势。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一定的优惠、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加强了重庆向周边省市商品贸易和旅游购物的辐射力。四川本身的人才储备、产业规模的功能和素质在西部位于前列,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体系完整,部分产品在西部甚至全国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四川又与西部7个省区市接壤,是承东接西的纽带、连接西南和西北的桥梁,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和态势,无论从区域发展由易到难、由示范到推广的要求看,还是从梯度开发到点轴发展的实践看,陕西在西部开发中均占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当前沿基地,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相比之下,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投放地区,缺乏具有强大资金吸附能力的支柱產业,经济比较封闭,同时西北地区明显存在对陕西西安消费依赖,而西藏则因与四川毗邻,产生一定的现金漏损。

(四)假日经济、季节经济和民族文化是影响现金运行周期的主要因素

已有多方研究证明,假日和季节因素是影响现金运行的传统因素。对于西部9省(市、区),大部分地区现金运行受假日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还有部分地区因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受季节影响较大,体现出在特定季节的投放上升。如甘肃从7月份开始,全省进入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季节,用现量骤增,且这种态势能一直持续到10月末,涉农金融机构下半年现金投放量占比突出。宁夏从7月份开始,以银川平原为主,进入粮食收购季节,用现量增加。但夏粮品种较少,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收购期短,用现量增加的态势维持时间较短。青海虫草享誉国内外,每年6月是虫草收购高峰期。作为虫草主产地玉树和果洛州,每年6月份其现金投放量明显放大。近几年数据显示,每年6月玉树、果洛两地现金净投放量均接近当月全省净投放量的50%。同时青海又是全国“四大牧场”之一,农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9月份是农副产品收购高峰期,加之农牧民现金偏好较为强烈,造成9月份现金投放量明显放大。而西藏随着中央和内地各省市援藏力度的加大,建筑业比例高,每年的11月开始西藏由于天气原因大部分工程进入停歇期,同时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迎来返乡季,使得11月至12月成为西藏辖区的现金投放旺季。在新疆9月至10月净投放量激增至最高峰,一方面由于棉花、核桃、大枣等农产品交割均发生在9-10月,另一方面,新疆重大少数民族节日古尔邦节,时常与9月份农副产品交割时节重叠,因此进一步扩大了现金投放规模。同样在宁夏,从2014年开始,政府增加了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放假时间,出现了双节期间的现金相对大投放。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在47%左右,在婚丧嫁娶、民族节日、宗教祭祀活动中有施舍现金的习俗,特别是对中小面额现金有较大需求。西藏自治区最大型最传统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藏历新年,近十年藏历新年与春节之间间隔最大不超过一个月,因此藏历新年对现金运行周期的影响不突出。

(五)城镇化程度和非现金支付的发展是影响现金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

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越高,商品供给和需求就更具多样性,对各券别现金的需求也相对均衡。对比分析西部9省(市、区)的城镇人口占比和各地区大中小面额占比情况,也不难发现中小面额发行基金投放占比较大的西北地区,其平均城镇化水平也略高一筹。同时,通过对比各地区近5年的ATM取现量和线下POS机银行卡消费金额,发现ATM取现量在近两年发生增速放缓或负增长的变化,而银行卡消费金额则逐年上升,且增幅明显大于ATM取现金额,说明各地区都在非现金支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现金支付份额被不同程度地取代。其中川渝和陕西银行卡支付金额增速相对较低,与之前现金使用调查中呈现的现金使用和储备偏好相吻合。而最明显的就是西藏,电子支付起步晚,发生额也非常小,因此在现金使用调查中体现出比其他地区更加喜欢现金支付。可见,非现金支付广泛的地区,对现金的偏好相对就弱一些,反之亦然。

四、现金流通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论证

(一)数据的选取和验证

基于前文对西部9省(市、区)现金流通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的判断,本文选取西部9省(市、区)2008-2017年发行基金投放、回笼总量分别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项产业占比建立现金运行面板模型。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所有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记发行基金投放为tf、发行基金回笼为hl、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f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xf、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zc、地区生产总值为gdp、第一产业产值为a、第二产业产值为b、第三产业产值为c。通过单位根检验,9个序列p值均小于5%的置信水平,是平稳的。

(二)模型建立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0.83317×LN(fi)-0.0050571

R-squared 0.91353   Prob= 2.22e-16

LN(hl)=0.997231×LN(fi)+0.013256

R-squared 0.93331   Prob=2.22e-16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0.715214×LN(xf)-0.012392

R-squared  0.91555  Prob=2.22e-16

LN(hl)=0.85875×LN(xf) -0.0034431

R-squared  0.94128  Prob=2.22e-16

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 1.255818×LN(fi)+0.0031534

R-squared  0.93101   Prob= 2.22e-16

LN(hl)=1.463177×LN(fi)+0.015104

R-squared  0.90131  Prob=2.22e-16

4.地区生产总值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0.777748×LN(fi)+0.00079533

R-squared  0.9295  Prob=2.22e-16

LN(hl)=0.930060×LN(fi)+ 0.023297

R-squared  0.94793   Prob=2.22e-16

5.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 0.739367×LN(fi)-0.013254

R-squared    0.97884  Prob=2.22e-16

LN(hl)=0.867848×LN(fi)-0.0013008

R-squared 0.96174   Prob=2.22e-16

6.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现金投放回籠相关性分析

LN(tf)= 0.717668×LN(fi)+0.010157

R-squared  0.88173   Prob=2.22e-16

LN(hl)=0.858097×LN(fi) +0.023203

R-squared  0.89897   Prob= 2.22e-16

7.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现金投放回笼相关性分析

LN(tf)=0.819131×LN(fi)-0.0043057

R-squared 0.92787   Prob= 2.22e-16

LN(hl)=×LN(fi)+0.015271

R-squared 0.986204    Prob=2.22e-16

以上模型的R-squared最小的超过0.88,最大的高达0.98,说明所有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且P值均远小于5%的置信区间,说明模型的系数均是显著的。

(三)结论分析

从模型情况来看,现金的投放、回笼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三项产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现金用量呈现同步增长趋势。其中,对投放而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R2排在七个影响因素的前列,对现金投放的影响较大。对回笼而言,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的R2排在七个影响因素的前列,说明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现金回笼影响较大。

从三项产业增加值对现金的投放和回笼增长的不同影响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于现金投放、回笼的拟合程度最好,第一产业第二,最小的是第二产业。这与经济生活中人们的用现习惯相符,服务业与农业活动中现金的流通比例最大,工业活动最小。而三项产业在各地区整体经济所占的比重不同,也对不同省份间的投放回笼结构的差异造成影响,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就会引起投放回笼结构的变化。

五、把握现金流通规律提升现金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关注市场动态,开展科学预测

首先,建议加强现金运行的统计监测,完善现金收付相关统计监测指标,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现金收付统计数据口径,使现金的收付数据更加准确,为货币发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撑。其次,要加强与地方行政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准确掌握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导向,及时把握全省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对现金运行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充分调动辖区金融机构现金运行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金融机构直接面向社会现金服务的优势,及时洞察现金流向和动态变化,充分发挥现金供应“蓄水池”作用。

(二)把握区域特点,提供精准服务

一方面,应根据风俗习惯和用现群体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现金服务。加大对农、牧地区的小面额现金投放,加强农、牧区现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试点代理库,创新现金供应模式,保障偏远地区现金供应,疏通现金回笼渠道,并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服务向农、牧区下沉,依托遍布各地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积极为农、牧民提供便捷的现金服务。另一方面,应充分重视季节性用现变化,积极应对现金需求峰值。除了元旦到春节的传统现金供应旺季以外,在农副产品收购、少数民族节庆、区域支柱产业调整等特殊时段,要做好相应的现金储备和支持,充分发挥现金在支农、扶贫、小微实体企业发展等领域的优势,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服务民生的目的。

(三)协同支付发展,维护人民币信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金需求总量的下降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但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现金作为支付手段有其固有优势,在经济社会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现金支付习惯和偏好更是广泛存在。但是,目前支付多样化催生了众多支付流通乱象,可以说流通中现金需求量下降,既有移动支付逐渐普及的因素,也是部分消费者被动选择的结果。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在菜市场、食杂店、小商品、服装零售领域尤为突出。因此,人民银行必须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保护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努力营造使用现金的良好社会环境,更好维护人民币权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信等.现金需求判断及影响因素[J].中国金融,2018,(11)。

[2]王宾等.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映射现金运行特点及因素分析[J],甘肃金融,2018,(1)。

[3]李辉华.我国实体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宏观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8,(2)。

[4]王山.我国经济结构与流通中现金量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J],金融经济,2017,(12)。

[5]郭宇.非现金支付方式对宁夏现金运行的影响[J],财经界,2016,(13)。

[6]安涛涛等.移动支付对现金流通的影响——基于青海省的实证分析[J],青海金融,2016,(6)。

Research on the Rule of Cash Flow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

——Research on nine western provinces(districts and cities)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earch Group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economy has changed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means of payment and the change of public cash usage habit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ash operation.It also poses greater challenges to the scientificity of currency issuance and the accuracy of cash supply.This paper takes the difference of cash operation among nine provinces(districts and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lated demonstration,deeply excavat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sh supply,summarizes the general law of cash circulation,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differences,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o a good job in cash management and service.

Keywords:cash circulation;currency issuance;financial service

責任编辑、校对:吴思琦

收稿日期:2019-3

课题组组长:李宝庆(1970-),男,陕西乾县人,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课题组成员:肖   睿(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刘 锐(1983-),男,陕西韩城人,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袁 方(198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注:本文为课题组观点,文责自负。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昆明、拉萨、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对本课题研究给予的数据和素材支持。

1 本文选取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发展农业产业经济 助推农村面貌改善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银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