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开发文本素材,培育学生英语语用素养

2019-12-13 07:20葛诚芸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阅读素养

葛诚芸

【摘 要】针对英语综合版块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简单,语言材料阅读偏少和学生语用素养培育不足的现状,本文从挖掘文本资源、拓展情景材料、充实版块内容和融合语言知识点四个维度,阐述译林版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文本材料的开发与融合,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持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言材料   阅读素养   语用能力

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笔者观察到不少教师对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缺乏情景和文本再构,往往都是就教材论教材,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乏味,满足不了中等以上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围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从综合实践板块内容的开发与设计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挖掘文本资源,增加学生阅读量

维果斯基(Vogotsgy)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译林版小学《英语》每个单元综合板块内容难度适中,除少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分层降低教学难度外,大部分学生学有余力,能熟读熟记并能综合运用。基于多数学生情况,我们应适当挖掘文本资源,设计出稍高于文本知识的语言材料,探索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中的Sound time版块呈现了字母“i”在单词中的读音,即/ i/。对此,教师在这节优质课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教师将Sound time原有的一张图片资料拆分成两张图片分别利用,第一张图片的情景是:This is Jerry. He likes English. 初步呈现操练“i”发音/i/,并带领学生和Jerry一起读一个绘本故事“Whose hat is it?”,导入到Sound time的学习。

其次,紧扣Sound time的內容,呈现第二张图片:This is Tom. He likes fish. 再次在语境中操练“i”发音/i/后,给出三个单词English,fish,listen选择填空:Before eating ________, lets  ________ to some  ________ . 学生完成填空并朗读。至此,语音部分教学结束,而教师并未止步,继续挖掘积累语言的阅读资源。图文并茂强化“i”的/i/的发音,例举了四个生单词Indian,igloo,ink,infant和一段有趣的chant:Indian,Indian, please inside. 通过这个步骤来刺激强化学生对发音的记忆。/i/的发音强化后,结合字母“i” 另一个发音/ai/,试读感受发音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音和拼写规律,即元音“i”+辅音+结尾不发音的e, 字母“i”发本身的音/ ai /。

然后,在黑板展示两列载着单词的小火车,让学生找出字母“i”发音不一样的单词,接着再帮单词找“i”发音一样的“朋友”归类,这两个小环节及时巩固辨别“i”字母在单词中不同的发音。比较感知“i”不同发音后,再回到“i”发/i/的单词上,造句:This is ____ s fish. 学生可以填Tims等含有“i”发/i/的单词。

最后,进入Listen and spell环节,教师报生单词三遍,学生根据发音规律,听音拼出单词win和hide。教师给出了单词的语意和语言情景:I win! I win! Let s play hide-and-seek. 适当注出生词句的中文意思,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就Sound time的教学,该教师结合这一版块文本,挖掘了更多更高的语言资源,增加了很多相关语言材料。学生在学习这个版块时,高度集中注意力,阅读了很多囿于教材、高出文本的词句,丰富了学习资源,提升了语言阅读量,促进了英语语用素养的提升。

二、拓展情景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让·莱夫(Jean Lave)和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提出的“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进行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兼具社会性的和实践性的过程,情景学习提倡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景中进行学习,知识的意义在于学习者和学习情景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综合版块由于表面上没有什么完整情景,故而很多教师只把它当成词句的练习跟读教学,一节课里几乎没有完整的有情景的文本阅读。在日常生活严重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补充与单元或课时相关的具有情景性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在丰盈的情景材料中去加深理解。

基于这一认识,该教师课上补充了两个与本单元主要功能话题一致的情景绘本故事“Funny animal party”和“Whose hat is it? ”。 可爱的绘图和有趣的内容吸引着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阅读,令教师和学生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后教师各提出一个阅读材料里纲领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阅读内容是否大致理解,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Whose hat is it?”阅读后,教师提出贯穿整个情景故事的核心问题:Whose hat is it?学生回答:Its elephants. 学生回答正确,即读懂了这个语言材料。如果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能及时补充适当的、充满情景的语言阅读材料,学生就能借助情景进行对话加深理解,其阅读能力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充实版块内容,发展学生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综合版块的每部分内容,不是学生会读或者写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综合版块的教学可以像Story time的教学范例一样,结合版块内容设计一些语用任务。该老师优质课中,Cartoon time 的教学由Sound time教学结束部分呈现的“ball”即刺猬“hedgehog”自然导入。在“Listen and answer”,“Watch and choose”,“Learn to say”和“Read,dub and act”等环节分层教学,逐层深入理解并能朗读或表演Cartoon time之后,增加了选择填空完成Sams diary的学习任务,备选词是picnic,with,it,think,little。日记内容是:Today Bobby and I have a ____ in the park. After picnics we meet a hedgehog. At first(一开始),we ____ its a ____ ball. We want to play with ___. But Bobbys hand hurts. 日记内容是卡通内容的延伸和充实,学生必须动脑筋根据Cartoon time部分的内容去选择填空。师生核对答案、朗读日记后,该教师自然衔接了下一个语用任务。卡通人物继续出场,小刺猬被正在树上摘苹果的猴子用苹果砸到了,Bobby和Sam关心询问,师生互动看图编出新故事。

Bobby:Whats the matter?

Hedgehog: Look! Its an apple.

Sam: Whose apple is it?

Hedgehog: Is it Monkeys?

Sam: I think so.

师生示范对话后,学生两两互动看图编对话,并且有感情、有动作地大声表演出来。创编对话参考句式如下:

A: Ouch!

B: Whats the matter?

A: Look, its_____.

B: Whose ____ is it?

A: Is it _____s?

B: I think so. / I dont think so.

学生运用的语言难度略高于文本材料,图片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这樣的语言任务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激发了学生的语用兴致。

本课Cartoon time这一版块较为充实的语言训练材料,及时巩固了文本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契合新课标中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它启示我们,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情,通过创设模拟生活的各种语境,营造具有真实交流意义的学习氛围,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组织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四、融合语言知识点,推进学生认知建构

建构主义奠基人皮亚杰(J. Piaget)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以及知识的情境性。依据知识建构理论,我们可以融合各个版块之间的语言知识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整合渐进、重新建构。语言学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识记和理解,从而增强理解和识记的效果。如上文提到的Sam的日记,虽然日记的内容主要是卡通内容的延伸和充实,但是教师把语音版块“i”发/i/的单词精妙地安插进去,即所选择要填的单词就是含有“i”发/i/的单词,可谓一举多得,融合了两个版块的内容。师生互动编写新故事的对话,既有Cartoon time的新句型“Whats the matter?”及答句的操练,又复习了Story time的句型“Whose...?”还有Fun time的“Is it       s?”句型的再次呈现、示范操练,三个版块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设计之巧令人赞叹。本课还有些语言材料,整合了前面的旧知和以后将要学到的新知,如:This is Jerry. He likes English. 前一句是三年级的旧知识,后一句是五年级将要学习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后面的动词需要变成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知识点。后面的知识点提前反复呈现,慢慢渗透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这样一来,通过整合一个单元各版块间的知识点,借助关键信息的反复呈现,推进文本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融合贯通,实现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英语学习的目标在于运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课标的引领下,确立课程意识,拓展文本资源,创设语用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故事化的表演中、趣味性的对话中,调动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发展语用能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阅读素养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