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意朗读班本化实践研究

2019-12-13 07:20秦祥涛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秦祥涛

【摘要】朗读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要环节之一,然而,时下朗读教学却容易呈现机械化、形式化、程式化等不良现象。因此,朗读教学可以进行创意朗读。通过拓展朗读内容和形式,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意朗读   实践研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大家所认同,但在课堂里,朗读教学的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朗读机械化;第二,学生“三心二意”,课文朗读形式化;第三,朗读缺少创新,评价方式程式化。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意朗读,具体分享如下:

一、创意朗读的内涵解读

(一)创意朗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创意朗读不仅指向课本,在课文的诵读中掌握相应的朗读技巧,更指向生活,关注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经历和情感体验。在这样的理念观照下,创意朗读可以指向诗歌朗读,让学生陶冶情操、感受汉语魅力;可以指向故事朗读,让学生在作家的情感世界里获得美好的体验。

(二)创意朗读聚焦学生能力的提升

创意朗读的核心是聚焦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是让学生做朗读的主人,相信学生有能力面对。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具体而切实的帮助,比如为学生提供好的朗读文本,为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评价。

(三)创意朗读聚焦教育理念的变革

创意朗读关注的不仅是加强朗读技巧的训练,更是注重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体验应当成为创意朗读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笔者进行的一系列创意朗读的班本化实践,只为追求“简单、快乐、开放”的语文学科特质,站在“学习发动者”的视角,表达对语文的理解。

二、创意朗读的班本化实践

(一)扎实基本功训练,制定班本朗读评价标准

创意朗读不拘泥于课本,但课文的朗读依然是训练学生朗读水平的最佳范本。笔者制定出班本创意朗读的三大原则:课文朗读不敷衍,基本功训练不忽视,朗读教学目标不丢弃。

创意朗读的核心是聚焦学生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每节语文课中,笔者都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将朗读与小组合作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下表是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雪儿》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孩子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安排的小组内朗读活动设计。要求将课文前面学到的描写“我”与雪儿之间真挚情感的句子在小组内朗读,一个人朗读,三个人予以其相应的评价;评价的同时,完成下面这张“朗读评价表”:

(二)拓展朗读的内容与形式,开展特别的班级朗读活动

1.开办“为你读诗”——将创意朗读与诗歌结合

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办了“为你读诗”板块,由教师为学生朗读中外经典现代儿童诗。诗歌朗读的停顿、重音、节奏、韵脚、对内涵的把握等,都由教师一一为学生进行示范。这样进行了半个学期后,笔者将展示的舞台让给了孩子,让他们自主推荐好的诗歌,甚至是自己原创的小诗,站在讲台上朗读给同伴听。每次朗读完,笔者还采用 “抽签评价”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将朗读这一重要的语文学习形式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原创诗歌朗读实例:

[伙伴评价:诗歌是有趣的,朗读也是有趣的,就连整个五分钟课前语文学习活动也浸润在欢乐当中。

教师评价:想把“妙趣横生”这个词送给你,希望你一直保持这样天真的想象力。给你补两句:这个鸡蛋真淘气,和我捉迷藏躲来躲去。剥开你的外衣瞧一瞧,哇!里面有颗金色的心。][鸡蛋

张心妍

跳进热水洗个澡

就是水煮蛋,

跳进热油洗个澡

变成油煎蛋,

最爱和青椒番茄做个伴,

不管怎么变,

都是我最爱吃的土鸡蛋。]

经过一学年的坚持,学生不仅爱上了诗歌朗读,还将朗读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文字的感知力。

2.“一人一个故事”——将创意朗读与故事结合

故事是大人小孩都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包罗万象,能开启孩子的视野,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能以曲折的情节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因而朗读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体会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于是,笔者在班级进行了以下实践尝试:第一,建立“教师故事小屋”。孩子们喜欢绘本,笔者读了《鳄鱼爱上长颈鹿》《半朵大红花》等。第二,拓展课文、续编故事。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等课文,笔者就让孩子们自己续编故事,并组织大家广泛朗读交流。第三,定期开展故事朗读大赛。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五篇课文都是历史名人故事,笔者便在班级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会”。下表便是孩子们自主搜集和朗读的故事:

[班级“名人故事会”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相关历史人物 学生朗读的故事 12.要好好学字 毛泽东 《毛泽东少年放牛》 《毛泽东赞井》 《毛泽东少年苦读》 《毛泽东乐于助人》 13.朱德的扁担 朱德 《朱德让马》 《军长与士兵》 《一块银元》 《朱德对子女教育特别严格》 14.梅蘭芳学艺 梅兰芳 《梅兰芳蓄须明志》 《梅兰芳摔盘学艺》 《谦虚的梅兰芳》 15.大禹治水 大禹 《大禹划分九州》 《大禹铸造九鼎》 16.孔繁森 孔繁森 《战士本色》 《孔繁森救护老人》 《孔繁森廉洁故事选》 《一张车票》 ]

3.将朗读提升为“艺术品”——将创意朗读与表演结合

在朗读活动中,常有一项“分角色朗读课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既要求字正腔圆、流利通顺,也要求声情并茂,对角色本身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性格,因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此时,表演也是朗读的一部分,是学生通过朗读习得对课文理解的重要方式。这个过程,亦是学生艺术创造的过程,正印证了关于创意朗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观点。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便是一篇适合课本剧表演的课文。不同的人物形象,会有不一样的朗读表现方式。上课时,笔者让孩子们准备好自制的狼和羊头套,通过课堂学习,揣摩狼和小羊在三次对话中不同的说话语气和方式,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表演。台下的学生,包括笔者在内,都是观众,而我们共同的评价则促使课堂达到了高潮。

4.创建微信公众号——打造班级专属创意朗读平台

朗读是一种语言、形象和意蕴的再创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需要一个载体,以承载学生独特的语文学习体验。因此,笔者开通了专属班级的“创意朗读平台”——“文鱼朗读”微信公众号。此举,又一次将朗读的形式进行了创新,给了孩子们课堂之外通过朗读表达自我的机会。“把读和听有机结合起来”,是这个创意朗读平台最初的设计意图。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上传自己朗读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聆听同伴、教师的精彩朗读,相互比较、学习、提升,达到互融互通的境界。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换成有声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朗读教学不只是为教朗读,更是通过朗读教人,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从审美性朗读进入创造性朗读,不断拓展和赋予朗读以新的意义。创意朗读,是基于文本理解之上的声音呈现,基于审美的学习体验活动,是基于自我感悟的精神成长经历。创意朗读,在变化朗读方式的同时,又把语言品味、作品赏析、语言表达,乃至艺术创造融为一体。笔者将不遗余力地将它坚持下去,这既是一名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特质的坚守,更是对母语文化灿烂魅力的永恒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