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现状及发展问题分析

2019-12-14 20:3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吉林市文化遗产物质

于 乐

(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 吉林 132000)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需求。如何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成为当代人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文化熔铸了历史发展的血脉,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但是随着国外文化的引入,我国文化造成强烈冲击,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很多学者立足地理学、宗教学、历史学等角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站在前人肩膀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能够助推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共同发展。

1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新变。民间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力创新,使其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和创造性。联合国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进行界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文艺表演、民间口头传说、民间传统工艺、民间社会风俗等[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部门制定相关法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并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广阔的文化生存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关实物、手工制品等联系在一起,容纳民俗礼仪、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等。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是东北地区和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也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珍珠球》《北山庙会》《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省市级非遗项目《永吉民间瞎话》《二道乡农民画》《乌拉满族民间音乐》《王派快板书》《程式八卦掌》《元鼎丰满族糕点加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表现为隐藏性和区域性。鉴于其经济价值具有隐蔽性,必须对其经济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使非物质文化焕发经济活力。

2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经济价值

2.1 深化文化资本认识

布迪厄认为,劳动实践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文化成果以产品形式留存下来,文化价值在历史维度上得到了延续,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将文化资源应用在利益获取中,文化资源就变成了文化资本[2]。以经济利益的尺度对文化劳动进行测量,文化劳动便衍生了经济价值。

人类历史长河留存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被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了民族特征,彰显着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稀缺资源。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人的认识。吉林市是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大都市,处在经济发展期。此时探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可以深化人们对文化资本的认识,将文化资源转换成重要的经济资源,推动吉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拓展社会资源空间

当前吉林市经济迅猛发展,其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3]。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社会的协调运行,我国制定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吉林市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在一段时间里朝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如何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除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采用现代技术改进生产方式外,还需要寻找环保型资源。吉林市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包括民间工艺、民间传说、特色饮食等,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4]。对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特征、预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拓展社会资源的空间。

2.3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沿革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古代先贤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创造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当条件难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失去其生命力,陷入发展困局。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应该从经济角度出发,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路径。市场经济具有杠杆调节作用,能够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技术融合在一起,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品的竞争优势[5]。区域经济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4 形成特色文化产业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其作为过往生活的凭证,成为大众文化的载体。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特色文化产业出现,这些产业往往具有强大的带动力,辐射范围广,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吉林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企业日益增多,如传媒企业、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等,各产业链之间的传动关系得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吉林市经济结构得到优化[6]。在特色文化产业的作用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目标方可实现,新的产业结构方可生成。

3 当前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不足之处

3.1 重视程度较低

对当前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在组织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常受到主流文化的压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认知程度不足,并未充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项目之中[7]。

3.2 投资力度较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工作量大,涉及面相对广泛。政府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开发力度,协调各项政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整体规划不足,其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转换规模较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受到了破坏。政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的保护资金、经济建设资金有限,社会资本构成明显较低,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产出的前提匮乏。

3.3 缺乏外部约束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处于发展初期,当前市政府尚未出台完善的地方性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进行外部约束[8]。国家立法部门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其辐射作用有限,很多条例的可操作性较差。既有法律法规无法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日益变化的需要,也无法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对特殊技艺和传承人保护等缺乏法律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缺乏管理约束。

4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重要路径

4.1 进行整体规划

在新时代,吉林市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注重整体性规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开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利用的整合。吉林市政府需要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考察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开发方案。整体规划强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整合,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9]。

4.2 提供经济支持

吉林市政府、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资金投入较匮乏,影响了其经济价值开发的实效性。吉林市政府在开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预留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的专项资金。此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的注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了调动社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应该采用多元方式扩大宣传,深化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4.3 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加强外部约束,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吉林市应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推行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行政法规。吉林市政府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分析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号召民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来。市场经济体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指引了方向,吉林市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引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0]。

5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为了促进吉林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要,应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吉林市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Impact of IEC61850 Based Digital Substation on Busbar Protection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