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背景下云水谣古村的发展策略

2019-12-14 20:36朱华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云水土楼村民

朱华星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年来,云水谣古村①当地政府命名为云水谣古镇,实际上并非行政建制镇,而是个古老的村落,因此,为突出历史村落的研究特性,本文中称为云水谣古村。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云水谣古村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传统公共空间成为消费空间,传统社会文化逐渐瓦解,旅游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村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导致旅游的附加值较低。因此,云水谣古村的发展问题值得深思。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村落被过度开发,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云水谣古村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在众多的古村落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针对云水谣古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云水谣古村的基本概况

云水谣古村地处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境内,因是电影《云水谣》的主要取景地而由原来的长教更名为云水谣。云水谣古村包含璞山村、官洋村和坎下村3个村,村落面积约12.2 km2,人口4 110多人,3个村落分别沿着长教溪两岸呈组团状分布。这里拥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的古老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众多的历史保护建筑,形成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和谐聚居空间[1]。云水谣古村的居民主要是简姓、王姓两族,自1351年王氏祖先搬迁来此已有600余年,创造出了福建客家人引以为傲的建筑形式——土楼。这种运用平凡的材料筑成的高大城堡,具有防兽、防盗、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体现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伟大智慧[2]。一个土楼内往往居住了数十户人家,因此,如何维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楼中心建设的厅堂,一楼的院落空地和楼上的走廊成为居民日常联系、沟通感情的重要场所[3]。

随着电影《云水谣》在此拍摄取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大事件的相继发生,云水谣古村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目前云水谣古村是由政府主导,通过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形式经营发展。旅游发展使得部分居民不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而是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行业。目前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旅游产品销售、餐饮服务、家庭旅馆、旅游运输、农业生产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云水谣古村曾经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场景、文化活动已难见踪影,传统的社会文化逐渐被蚕食。社会文化的改变从空间中透射出来,在土楼的内外公共空间充斥着小摊位,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也已成为旅游消费空间。

2 云水谣古村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旅游发展给云水谣古村带来最直接的问题是公共空间的异化,同时,利益冲突、文化式微、社会关系瓦解,使云水谣古村正遭受更严峻的挑战。

2.1 旅游开发导致村民利益分化

云水谣古村自旅游开发后,由不同利益群体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也愈演愈烈。旅游开发导致云水谣古村居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于旅游核心景区内的土楼,在其不同楼层居住的居民之间产生的利益分化;二是围绕旅游核心的土楼,在村落内部形成了圈层式的利益分化。

云水谣古村的土楼建筑层数为3~5层,4层居多。为了防止游客参观对土楼造成破坏,政府禁止游客去2楼以上参观,然而,这导致了土楼内部居民之间利益分化的问题。以和贵楼为例,每间房每年可以获得政府补贴1 800元(2018年标准),但在一楼拥有产权的居民除了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外,还可以通过在一楼的房间内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或向外出租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目前一楼每间房屋的年租价为1 000~2 000元,一楼的价值远高于其他楼层。利益的差别甚至引发了下一代人在财产继承问题上的纠纷和矛盾,据称早在2013年,就有和贵楼的兄弟因为争夺一楼房产继承权而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的情况。

在村内,以和贵楼、怀远楼等主要旅游景点为中心向外存在圈层式的利益分化,离景点越远的村民能够获得的利益越少。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政府补贴上,利益分红存在较大差距,非旅游核心景区的村民每年只能获得政府补贴150元/人,而核心景区内的补贴是1 800元/人;②处于核心景点内的居民可以发展餐饮业、旅游产品的销售、旅游民宿等,而景点以外的居民大部分还是以农耕维持生计,仅有少量旅游服务业收入;③为了增强景区与外界的联系,部分村民的农田被政府征用作道路用地,一次性补偿10 000元/亩,还有部分农田被征收改种植荷花等观赏性植物,或建设停车场,后两种用途的农田按照每亩产大约350 kg的稻谷进行补偿,折算后每年补偿费约1 100元/亩。农田被征用,而又很难发展旅游产业的村民能获得的收益就更少了。收入的巨大差距使得原来建立在农耕基础上较为均质的居住空间产生了两极分化,收入少的居民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

2.2 社会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异化

旅游的快速发展,加上管理的弱化和滞后,导致两座世遗土楼——怀远楼、和贵楼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综合体”。围合的院落空间原是居民交流的场所,如今,一楼被作为商铺使用,门前空地也被用来摆摊设点。游客们对土楼院落空间的侵占,加上居民们每天忙于做生意,难以形成交流的氛围。因此,土楼内部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完全改变,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荡然无存。长教溪是古村的重要公共空间,溪边、桥头、大榕树下都是村民纳凉交谈的场所。随着电影《云水谣》的放映,长教溪的大榕树、水车、汀步等成为云水谣的代名词,这些公共空间每天游人如织,已不再是村民主要交往的空间,随着村落公共空间的异化,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越来越少。因此,随着商业消费对公共空间侵占的加剧,公共空间进一步异化,不再是村内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空间的价值观逐渐模糊[4]。公共空间的异化在一定程度加剧了村落社会文化的瓦解,使村民之间的情感处于日益离散化的困境。

2.3 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和同质化

虽然拥有双环圆土楼、吊脚楼、竹竿楼等各式各样的土楼,但是旅游点只停留在和贵楼、怀远楼、古道等几个散点上,没有对其他土楼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宣传,旅游景点较单一[5]。云水谣旅游产品单一化还体现在:未能很好地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发展[6]。虽然历史文化丰厚、生态本底优良,但却没有很好地把客家文化、土楼文化、乡村文化和旅游充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以单体出现,缺乏“吃、住、行、游、购、娱”的整合开发,导致游客经遥远的路途奔波后看到的只是土楼以及风景,而对当地的文化体验较少,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游客很少在此过夜,致使当地的餐饮和民宿的发展规模不大。

另外,云水谣古村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地区景点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与云水谣古村类似的景点在福建省还有多处,如田螺坑土楼、永定土楼等。目前在和贵楼等景点处销售的旅游商品主要包括茶叶、油画、小摆件等,这些产品并没有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而是村民引进外地的货物。因此,云水谣古村要想从以观赏土楼为主打品牌的旅游活动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丰富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

3 云水谣古村的发展策略

如前所述,在每年的游客量增加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云水谣古村的社会文化和空间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机制,应从全民参与、公共空间重构、旅游产品开发3个层面入手,建立符合云水谣古村的发展策略。

3.1 全民参与,均衡发展

村民收入差距过大,损坏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势必会导致利益矛盾增多[7]。要把这块蛋糕分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现阶段云水谣古村的旅游发展集中在少数景点,应从景点旅游发展为村落旅游,制定村落旅游发展规划,在核心景区以外的地方增加旅游项目的开发,使旅游业由原来的点状发展变为面状发展,全村都能参与到旅游的建设中来。整治村落整体的风貌环境,严格控制新建建筑或构筑物对传统村落风貌的破坏,加强新建民居的规划设计引导,避免产生建设性的破坏[8]。

(2)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创新农业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体系,可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休闲、田园采摘等旅游产业项目,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发展农业体验[9]。农业的开发不仅可以完善云水谣古村的产业结构,还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

(3)适当增加对外围村民的补贴,缓解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特别是要增加对失地但目前又无法参与旅游项目的农民的补贴。总之,通过扩大旅游的开发,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完善分配管理制度,鼓励村民发展餐饮、住宿、观光和体验农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激励与协调机制,从而增加居民参与的平等性,减少利益分化,体现公平发展。

3.2 重构公共空间

对云水谣古村的居民来说,文化不仅能够培育村民的归属感,还能够促进云水谣古村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在公共空间重构中,文化是一条贯彻始末的主线,以此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与体验。公共空间是村民之间交往发生的主要场所,没有民众参与的公共空间就没有任何价值[10]。因此,加强村民之间的交往、丰富空间文化,是塑造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在尊重村民的意愿之下积极引导乡村社会文化和公共空间的重构。云水谣公共空间的重构应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对乡村社会文化的重构;二是对实体公共空间的重构。

公共空间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云水谣古村的传统文化活动主要有祭祀、红白喜事、猜灯谜、闹花灯、山歌、舞龙等,举办场所主要在土楼内外的空地、宗祠等地。这类文化活动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象征,也是族亲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面对文化活动的日渐式微,政府、企业和其他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合理限制土楼内的游客量,引导村民把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当成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土楼内外的公共空间不再是过度商业化的空间,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土楼的文化魅力,在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形成良性互动。对乡土文化活动的传承,既能促进当地文脉的延续,也能促进村民之间的日常交往,增加公共空间的文化性。

只有环境良好、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才能吸引人气。根据村民的日常生活展开公共活动空间的组织,努力创造丰富和层次多样的公共生活[11]。需要对云水谣古村的公共空间的卫生环境进行整治规划,努力创造出环境良好、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如可以聊天、下棋、打牌等),增加村民使用公共空间时的必要的设施,如座椅等,让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对某些无法正常发挥效应的公共空间或建筑物,可以通过植入新的活力功能,如在某个衰退的公共空间定期举办某种文化活动,激发村民使用这些场所的兴趣,使这些场所自我进行修复和改善,产生正外部效应,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3.3 加强文化旅游及其产品的开发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云水谣古村产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体系、地域景观等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更是异彩纷呈[12]。云水谣古村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的文化,如在节庆期间举行的猜灯谜、闹花灯、山歌、舞龙、木偶剧等民俗活动;另一类是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文化,如制作茶叶、传统服饰、小吃等习俗文化。在拥有如此丰厚的文化本底之上,没有形成旅游与文化互动,是造成云水谣古村旅游产品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云水谣古村应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把客家文化、土楼文化、乡村文化当作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当地文化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的格局。鼓励村民关注和传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把文化和旅游进行相结合,可以通过场景再现、现场体验等方式宣传非物质文化,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旅游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制作茶叶为例,可以让村民合作组织现场制作茶叶,把村民分为若干组,茶叶的采摘、摊放、杀青、理条、造型、烘干、保存等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小组负责,游客也可以通过有偿的方式参与其中的某个环节,这样不仅打破了原来各家各户小农式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以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获得利益,关键是游客可以体验到当地文化。

销售的旅游产品也同样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土楼文化作为云水谣古村文化的精髓,对土楼文化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游客对其建造过程、技术要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布等不甚了解,加上不能去二楼以上参观,游客对内部空间分布和如何使用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可以将土楼的建造过程、技术要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布等内容用动画、画册、模型等方式展现出来,游客通过现场观看或者购买模型、画册等方式了解土楼文化,还可以满足好奇心。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可以提高游客购买的欲望,必将成为云水谣古村旅游产品的一大亮点。

4 结束语

旅游开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云水谣古村发展的内在机制。云水谣古村如今的发展既是村民、企业、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三方博弈的结果,同时也是云水谣古村在其漫长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的过程。本文从经济、社会、空间3个层面探讨了云水谣古村的发展问题,提出从全体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公共空间重构、文化旅游的开发等方面促进云水谣古村发展的策略。当然,要真正让云水谣古村达到全面协调发展,还需要今后从相关政策、方法、措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云水土楼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宽骚云水恋歌
“美味”的土楼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云水禅心、玉振金声
逛土楼
“红美人”的故事
永定客家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