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式写作教学摭谈

2019-12-14 14:11肖丹
求知导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特点优势教学策略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内动力,能促使学生萌生出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喜欢表达,就要允许学生的真实表达、个性表达。下面,笔者就微博式写作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微博式写作;特点;优势;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13-02

引 言

传统机械的应试化写作训练是抹杀学生个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能让学生从讨厌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借鉴微博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因兴趣而表达,因个性而表达”,从而收获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快乐感受。

一、“微博式”写作的特点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的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網络平台。在微博平台上,你既可以作为观众,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公开信息供别人浏览。把微博写作引入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仿照微博,借助微博的形式,细心寻找生活的瞬间,表达真切的内心情感,并借此积累素材,进行写作训练,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活力。

“微博式”写作的基本特点:一是关注热点,话题自由。要想让学生有话说,就得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事。作文的命题权可以交还给学生,每期话题由学生轮流提供或者海选。二是篇幅短小,表达简洁。能让学生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抑或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三是形式多样,写评结合。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能让学生随心表达;写评结合的内容呈现,能让学生参与表达、愿意表达[1]。

二、“微博式”写作的优势

1.寻找出口,重建学生的表达欲望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在平时的考场作文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些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原因。运用“微博式”教学策略,强调用自由表达和自我表现的方式来重建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了写作兴趣,进而启发学生向深层的思维发展,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学会捕捉并感受生活点滴,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学生有了对观察材料敏锐、独特、细腻的感受,就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彰显个性,符合学生的写作需求

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其首先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作文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作文评价是对“生命体”所创造的另一个“言语生命”的评判,是鲜活生命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等级划分。所以作文写作应该是显现个性而不是压制个性。

网络微博要赢得较高点击率,必须新颖,所以微博式写作的重要特征应该尊重原创,强调个性化见解,拒绝人云亦云。而这一特征正是学生写作追求的目标,尤其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将微博这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3.精简语言,重塑学生的表达习惯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理应成为作文表达的常规,但是应试作文具有一定的字数要求,这就使学生的个性表达往往淹没在一大堆废话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其实都是在凑字数,既然是“凑”,通常就是车轱辘话说得颠三倒四的。而微博式写作对字数没有要求,学生正好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可能地负载有效信息,可繁可简,随心表达,说欲言之语,抒心中真情。

4.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文分享”理论认为“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作品的读者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学生在微博展示过程中就可以建立一定的回复评价机制,实现合作交流的愿景。在“微博”中,“网友”作为读者都会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样学生心目中有了“读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传统的作文评价大多是教师批改评分,而微博共享的特点让作文评价也变得多元起来。

学生准备“微博平台”(可以是本子,或者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以“电子微博”的形式)来写作,然后将自己发表在平台上的“微博式作文”不定时上交,放在读书角,供教师和同学传阅。微博作品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同学、教师作为阅读者拥有旁批权和评价权。

微博式写作需要学生间的传阅和批注,让教师和同学及时点评,不断发现博文中的亮点,并加以肯定、赏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点评的学生也可以强化自己的评论能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还有利于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甚至促成一篇新微博的生成。这种作文训练方式打破了单纯的教师评讲或师生问答式的沉闷局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又实现了生生参与的教学愿景,并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2]。

对同一社会热点,学生的观点必然各有不同;对同一篇微博体的作文,同学的评价肯定也会褒贬不一,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兴起争论的热情,在争论的氛围中,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必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交流和碰撞得越多,得到的正面评价就越多,也就越能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至此可以形成利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微博式”写作的程序

“微博式”写作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个性秀。不限字数,不苛求题材,让学生在微博本上写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所有事情或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意见、看法。因为没有框架限制,学生很喜欢去写。然后再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班级里展示,写得好的全班投票推荐到校报发表,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二阶段:随时练。让学生慧眼发现素材,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写个性化的博文。经过上面两层的铺垫,第三阶段可限定主题写“微博式”大作文,因为学生在平时读与写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所以后续写作就变得很轻松了。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会将写作当作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因而,学生写的过程就是写作成长的过程,微博式写作教学策略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写作成长。把微博式写作方式引入语文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改变了过去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让“每一个巧妇不再苦于无米下锅”。通过这种微博式作文教学,终有一天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写作,并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现有的困境。

结    语

当然,“微博式”写作也会引发一些弊端:一是网络阅读的特点,决定微博走红的原因多在于新奇险怪,微博的博主为博人眼球大多成了“标题党”。二是微博的篇幅限制决定内容往往隐晦、抽象。而学生写作不能刻意标新立异,要符合生活和逻辑;学生写作要言之有物,不能刻意晦涩、艰深。这是在“微博式”写作具体实践中需要规避的。

[参考文献]

汪治华.写作有效性教学摭谈[J].学语文,2013(01):54-55.

庄琪,车雅琴.以微博为例浅谈利用网络共享平台促进语文写作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5(36):472.

作者简介:肖丹(1983.4—),女,吉林临江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特点优势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画与话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