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与预防研究*

2019-12-15 09:42刘思思
法制博览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三观人格犯罪

刘思思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处于14-18周岁之间的青少年,这一年龄段是未成年人犯罪几率高发的年龄段,被犯罪心理学家普遍的称为“危险年龄”。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较心理发展更为迅速,此时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人格发育也是不健全的。这些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1.心理因素

14-18周岁之间是未成年人塑造正确的三观最重要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由稚气走向成熟,是稚气与成熟在不断碰撞、较量的过程,充满矛盾。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青春期心理特点、主客观心理矛盾、人格社会化缺陷。第一,青春期心理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无法辨别获取正确的信息,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第二,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过分追求自我寻求关注,但是往往得不到满足,容易变得性格偏激。第三,人格社会化缺陷造成未成年人极端个人主义,若不注意引导,容易形成反社会的人格。

2.生理因素

14-18周岁这一时期未成年人生理发育迅速,体型日渐壮实,身体机能也逐渐完善,但是未成年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却还未跟上身体的发展速度,他们虽然拥有和成年人相差无几的成熟身体,但是缺乏自控能力,一旦犯罪的念头出现,就很难被理智压制下去。2012年,在某基层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位居前三的罪名有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人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未成年人在这里第一次开始社交。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的人格不健全。完整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如缺少父亲或母亲甚至是这两者都有缺位,那么未成年人在这样的家庭中就会缺少一种情感。此外,家庭教育的不得当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极端的溺爱、极端的漠视和暴力都是不得当的。极端的溺爱会导致未成年人自私自利的性格,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极端的漠视则会导致未成年人的情感缺失,对未成年人的社交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的暴力行为会扭曲其价值观,未成年人可能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也会形成爱使用暴力的性格。

2.学校因素

在进入学校之后,未成年人在学校里接受教学、教育的时间更长。

(1)部分学校对升学率太过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难免会使学生的发展不健全,学生可能会建立不正确的三观、形成不正确的社交方式、行为方式。一旦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可能就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2)学校周围也是一个小经济圈,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接触到比较单纯的环境,但是除了校门就很难维持了。学校周围环境鱼龙混杂,黑网吧、社会青年等等,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3.社会因素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不良文化,内容涉及暴力、色情等。未成年人的三观还不够成熟,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难以辨别好坏,而这些不良文化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到的信息差别巨大,新奇而且也具有新引力,容易让人产生模仿心理。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首先从家庭角度来说,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即便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也要给孩子完整的情感体验。同时作为父母也应当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宽严相济、张弛有度,要在家庭这个港湾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从学校这方面来说,作为学校,不仅要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把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未成年人素质需要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不仅仅是只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他们最终还是会走向社会。学校在紧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法、守法、敬法,这样在步入社会之后依然能够奉公守法。

同时还要注重对学校周围环境的保护,对于出现的各类黑网吧等现象要及时举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在学校周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从社会方面来说,就是要抓紧对各种不良文化的打击。现在是网络社会,未成年人非常容易就能够通过网络途径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其次笔者认为对不良文化的打击重点可以放在网络领域,对于网络环境要做到时刻严厉监管,对于出现的不良信息要及时整理删除,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三观人格犯罪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Televisions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