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蔽公款吃喝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2019-12-15 09:42武振中张荣玮程清华
法制博览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亚文化公务腐败

武振中 张荣玮 李 涵 程清华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5;2.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机关纪委,湖北 武汉 430075

一、隐蔽公款吃喝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凡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

虽然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严厉整治“四风”问题[1],明面上的违规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也需要警惕,违规公款吃喝正在向暗地里转变,换上“马甲”,披上“隐身衣”,许多公款吃喝躲进“家庭餐厅”,转入内部食堂、培训中心、农家乐等隐蔽场所,吃喝地点向偏远处转移,吃喝方式花样翻新,费用结算费尽周折。综合来说,隐蔽公款吃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在哪吃”追求“隐蔽化”。有的把接待地点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及私人企业餐厅;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不进会所进社区”,把就餐地点转移到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有的为了逃避督察以策安全,把就餐地点转移到偏远餐馆、“农家乐”或离工作地方较远的外地。

(二)“何时吃”刻意“避耳目”。有借答谢之名,感谢在工作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支持和照顾;有借学习、考察、休假之名,组织宴请或接受企业接待;有借会议、培训之名,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有借工作指导为名,组织吃喝宴请,之后以接待上级考察名义用公款报销。

(三)“怎么吃”暗使“障眼法”。在吃喝人员上,许多领导干部对陪餐人员和人数进行刻意控制,人数由以前的“多”逐渐向“少”转变,许多时候故意控制陪参人员为“自己人”。在吃喝方式上,通过掉换包装,或者将高档烟酒的标签撕掉等“障眼法”。

(四)“谁来请”设法“混视听”。有的利用会议费、培训费中变相支出;有的将公务接待费与职工餐费、工会经费、培训经费等混在一起;有的利用自身职权或工作关系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公款吃喝费用;有的虚开发票,编造报销理由,虚开发票违规报销。

二、造成隐蔽公款吃喝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吃喝腐败亚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腐败亚文化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盛行的各类引发腐败的潜规则及各种腐朽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是权钱、权色交易等价值观念。官场的“吃喝文化”“桌子文化”就是很典型的一种腐败亚文化。十八大以来整治“四风”力度不断加大,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不少党员干部仍然受这种“腐败亚文化”的影响,奉行“潜规则”,甚至一有机会就铤而走险,碰触红线甚至越过底线[3]。

(二)公款接待管理制度疲软缺陷。公款接待等“三公费用”没有完全公开透明,有时候并非完全在阳光下运行,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和同级监督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内部监督仍然是突击式的监督思维,外部监督也不够畅通有效[4],财务预算和财务报销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年底突击花钱、突击消费仍然存在。同时财务报账制度也相对简单,发票缺少详细的支出目录,造成隐蔽公款吃喝有机可乘。

(三)党纪轻处分的震慑效应逐渐减弱。根据贝勃定律“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也就是“第一次刺激能够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党员干部经常接受廉政警示教育,身边也不乏有很多违纪违规的事例,并且隐蔽公款吃喝一般是组织处理或党内轻处分,有效期相对较短,一些领导干部对这些“小刺激”已经逐渐进入“麻木”状态。

(四)掩耳盗铃的侥幸心理顽固反复。部分党员干部抱着隐蔽公款吃喝无人知晓的心理,自认为手段高明,可以瞒天过海,逃避组织审查。也有人认为组织审查只会针对别人,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明的不行就暗地下活动。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权力过大,组织顾忌影响不会对自己进行调查,也有人认为自己处在权力“金字塔”的底层,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组织的注意。这种“掩耳盗铃”的侥幸心理最终害人害己。隐蔽公款吃喝是违规公款吃喝隐形变异后的“产物”,它有违规公款吃喝的普遍危害,同时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衍生性和难查处性,它所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杀伤力更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反腐倡廉深入开展。针对公款宴请等问题,中央通过“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等一系列措施,严禁用公款搞任何形式的宴请。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中央三令五申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将公款吃喝由明转暗,与中央政令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敢腐”的目标实现和“不能腐”的制度完善,延迟“不想腐”堤坝构筑。

2.不利于监督执纪问责有效落实。隐蔽公款吃喝因为其吃喝主体身份隐蔽、吃喝手段花样翻新、吃喝地点由明转暗、费用结算错综复杂,监督手段没办法快速跟上,执纪过程中也因为信访举报线索过于笼统、证据材料不够齐全等原因,很难对隐蔽公款吃喝现象进行核实,大大增加了监督执纪的难度。同时,许多隐蔽公款吃喝“屡禁不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律的威慑效应,使部分党员干部有隐蔽公款吃喝“没办法查”的错误认识。

3.不利于促进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党的十八大以来,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使以前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明目张胆违规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借机损害群众利益也逐渐减少,一些已经参与或准备参与违规公款吃喝的人开始收敛、收手,进入“观望”状态,这些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信心。但是隐蔽公款吃喝的出现为这些人提供了“新办法”“新思路”,他们一有机会便钻制度空子、捡公家便宜,从事隐蔽公款吃喝的勾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这种信心,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疏远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解决隐蔽公款吃喝顽症的意见建议

(一)挤压灰色地带,重塑规则信仰。一是从制度上进行压缩和破除规则中被“人情化”占用的空间,减少制度规则执行中的“灰色地带”,逐步让“明规则”代替“潜规则”,重塑社会对规则的信仰。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理事情坚持按原则办事,面对公款吃喝等“四风”问题经得起诱惑,拒绝随波逐流。三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权力与个人利益、工作职责的关系,坚持谨慎用权,拒绝以权谋私。另外,普通党员和群众也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请客吃饭等形式的“走后门”“托关系”,拒绝公款吃喝“腐败亚文化”带来的“精神雾霾”。

(二)缩减接待项目,严格控制管理。一是对于没有公务接待的部门单位,在支出账目中逐渐减少直至不再出现非办公用品项目的费用支出,从源头上杜绝隐蔽公款消费。二是对于有公务接待的部门单位,采用“货币化”的管理模式,把职务消费纳入薪酬体系,给有公务消费需求的岗位设立相应的资金额度,打入工资,无论是盈余还是亏损,都由支配者自己调整,采用超支不补、节约归己的方式,严防公务接待开支。三是对于无法“货币化”且有公务接待的部门单位,统一公务接待标准,详细规定出工作餐的用餐对象、用餐标准、陪餐人数、用餐地点和禁用酒菜名单,规范财务报账流程,按要求附上菜单和人员名单,严格使用公务卡消费,杜绝随意签单和多次分刷现象,采用标准化统一管理公务接待。

(三)严肃纪律处分,增大震慑效应。一是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于三令五申下仍然从事隐蔽公款吃喝行为的,尤其是处在关键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上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将党纪政纪处分与职务晋升、工资绩效挂钩,建立“黑名单”,干部提拔、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大程度构建“不敢腐”的威慑效应。二是加大处分力度。对于已经发生的隐蔽公款吃喝,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还要对相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从上到下强化组织监督力度。三是严防“灯下黑”。对于纪检干部,要严格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决杜绝隐蔽公款吃喝等违纪行为,同时对于自身问题要铁面无私,勇于清理门户,逐步增大党纪政纪处分的震慑效应。

(四)严格抓早抓小,破除侥幸心理。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通过接待日、意见箱、邮箱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并且通过奖金、职位晋升、外聘党风廉政监督员等方式鼓励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和方式方法。二是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谈话提醒,不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论是“初犯”还是“惯犯”,不论是其他能力多突出还是做了很多贡献,严禁“功”“过”相抵或者以“功”掩“过”。三是要继续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于因参与隐蔽公款吃喝而受到党纪处分的,要点名道姓对问题性质、隐形情节、处分决定和变异实质进行通报曝光,强化典型案件的威慑作用,最大程度破除侥幸心理,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氛围,进一步巩固“不敢腐”的压倒性态势。

猜你喜欢
亚文化公务腐败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