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离婚诉讼调解制度

2019-12-15 09:42王艺桦
法制博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审判程序调解员纠纷

王艺桦

临沂大学法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一、离婚诉讼调解制度特征

(一)案件范围的专属性

我国调解制度规定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等多部法律中,调整范围比较广。而作为民事调解中的离婚诉讼调解,应当只适用于民事案件范围下的离婚案件中,调整由于双方当事人离婚所造成的关于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争议。

(二)调解方式的灵活性

调解并不像诉讼,有严格的流程进行限制。在离婚诉讼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情形,调解员针对这些情形可以采用多样的调解方法,不必局限于某种程序。调解方法的灵活性使得调解员能够针对当事人的情况,通过最有利于当事人的方法使其达成调解协议。

(三)调解过程的私密性

调解过程是保密的,这种私密性有利于带给离婚的夫妻双方安全感,从而能够使得调解员更能够了解双方的婚姻情况,能够使双方更好的达成协议。不仅如此,保密性能够使案件的处理以一种更和平的方式进行,仅有调解员和当事人了解,增加了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度。

二、我国离婚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调解与审判制度合二为一

调审合一是我国离婚诉讼调解的存在另一个问题,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这一条规定说明我国离婚诉讼需经过调解才能进入审判程序。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进入审判程序后仍可以随时进行调解,大部分案件会出现“边调边审”这种情况,导致调解时间过长,造成法院案件堆积,司法资源浪费。

(二)恶意调解问题缺乏制约

恶意诉讼调解,主要是当事人出于不正当的目的,通过调解来谋取非法利益,进而损害第三人或者对方当事人的利益的一种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法律适用中法官的疏忽、法律规定不全面以及调解协议的问题造成恶意调解,这种恶意调解行为不仅造成了对于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失,还对于第三人甚至社会的利益造成损害,破关社会稳定。不仅如此,这种恶意调解还造成了对于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于司法权威的极大挑战,应当对这种行为加以规制。

(三)调解人员选任存在问题

在我国的离婚诉讼调解背景下,调解法官在调解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调解结果,因此调解人员的选择应该慎重考虑。但我国对于离婚诉讼调解的调解法官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在实际调解中,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具备相关经验的法官进行调解,调解时,由于这些法官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或者相关法律知识相对不足,难以换位思考,可能会导致案件调解的失败。

三、我国离婚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

(一)“调审分离”,转变审判模式

调审分离力求将审判与调解分离开来,若审判前已经主持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进入审判程序后就不得进行调解。调解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不进行公开。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当事人更快速的解决纠纷,避免案件诉讼时间过长,同时也能帮助法院提高案件审理效率。但如前文所述,我国调审合一的方式已经沿用多年,因此我国进行调审分离的改革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二)防范当事人恶意调解问题

恶意调解主要是由于夫妻一方转移财产或者逃避债务导致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故意导致的,社会危害较大,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加强法官对于恶意调解的防范,对于一些恶意调解案件,及时告知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有关部门,从而加强法官的职权调整,对当事人起到震慑作用。其次应该在相关法律中加强立法完善,对于恶意调解人加以适当的惩罚。

(三)设立家事法庭,完善调解人员选任机制

由于与普通民事案件、离婚案件的不同,离婚诉讼调解案件应当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庭进行审理,我国已经逐步开始试点并取得相关经验。首先,法院应当选择有专门的民事法律知识的法官担任,同时对其加以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培训。其次,法院应当选择有一定调解经验、调解技巧的法官进行调解,同时选择资历较老的法官进行任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离婚诉讼调解成功率,也能够使当事人增加对于调解人员的信任度。

(四)建立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离婚诉讼调解制度运用ODR在线纠纷解决机制,能够有效的对传统的离婚调解机制进行补充。首先,在线解决机制减少对于地域的限制,夫妻双方离婚后异地,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调整。其次,在线纠纷解决机制能够减少双方当事人见面次数,也就不会出现在调解时双方的肢体冲突,更能使双方正视现状,促进案情调查。最后,符合多元化机制的改革,能够任用素质更好的一批调解人员进行调解,从而妥善解决离婚诉讼案件。

猜你喜欢
审判程序调解员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署名先后引纠纷
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诉讼模式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