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研究

2019-12-16 11:11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众博物馆旅游

钟 旭

(始兴县博物馆,广东 始兴 512500)

博物馆为公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同时,公众作为参观者为博物馆发展奠定基础,没有公众欣赏,博物馆实际价值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1]。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应注重以公众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人性化博物馆形象,为公众提供良好精神文化,创造合理人文环境。

1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及作用

早在1682年,博物馆就已经脱离私人收藏形式,向公众开放,为其提供欣赏艺术、文化作品机会。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表明公众开始接触其提供的文化性质服务。

近年来,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不但加强建设,而且注重对文化展览、艺术作品的保护、收集,各博物馆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社会也逐渐加深了对博物馆的认识,博物馆的各项管理、内容得到发展和完善。

当下,人们认为博物馆属于公益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博物馆向大众开放,便于大众了解历史发展、艺术进步。博物馆自身定义决定其为公众服务的性质,强调博物馆的公益性及服务性。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范畴,文化教育和博物馆逐渐联系起来,自此衍生出“旅行游览”概念[2]。旅行自身是从某一区域到另一区域的有目的行进过程,游览是在行进过程中,对风景、文化、建筑、名胜等内容的观赏,其本身具有富含娱乐性质和体验性质。旅行和游览进行结合形成旅游。当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旅行认识到不同的民俗风情,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现已发展为成熟的旅游产业链。

博物馆在向公众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其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区域化博物馆反映出当地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示城市发展的进步,同时也对区域化未来发展给予展望。想要了解区域化发展及进步,可通过博物馆旅游实现。

此外,博物馆建筑在城市中往往具有标志性。游客到博物馆参观文物,可以迅速掌握城市的兴衰历史变化,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特点。此外,博物馆旅游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新博物馆学运动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导致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方向也由文物向人文转变。博物馆逐渐延长旅游产业链,不断增加旅游配套产业内容,将餐饮、文创产品、演出场所等综合为一体,以此满足游客的需求。

博物馆与旅游的高度结合,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提升了博物馆文化内涵。就文创产品而言,游客通过购买文创产品,体验区域文化的特色,不但加深了对区域文化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新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化旅游面临的挑战

2.1 社会文化需求逐渐增长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上升,公共博物馆的运营发展出现新的挑战。博物馆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旅游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逐渐将旅游和文化联系起来。博物馆应着重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更多接触文化的机会。

中国“南通博物苑”是一座典型的公共博物馆。选址上,多重视交通便利性及与城市的关联性;配套设施设计上,注重为旅游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息等内容,配套有停车场、游客指南、无障碍交通通道等;展出上,其丰富展出内容和教育类活动,给予游客丰富游览参观体验。再比如,山东博物馆新馆,其建设于济南东部新城,交通四通八达,一侧配置有大型停车场,为游客游览提供了便捷的服务[3]。

此外,博物馆应设置休息座椅,开展婴儿车、雨伞等租借业务,构建绿色无障碍参观通道,为身体有缺陷群众提供参观支持。还可设置咖啡厅、活动中心、演出平台等集休闲与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专属服务区。在文化展览上,博物馆主打历史文化展览、文化讲座及国学教育内容,为公众提供多层次服务,积极组织文化性质的体验活动,增加文化活动内容。博物馆可同旅行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旅游公司为平台,推出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旅游与经济效益相融合,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2.2 博物馆运营和传统文化存在脱节

博物馆为求发展,逐渐向旅游靠拢。然而其中却存在着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尚不充分的问题。传统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应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提高文化旅游品质。

当下,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公众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能够使公众收获知识,了解区域民俗文化,加深对历史了解。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政府与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倡导文化和生活的融合。

博物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融合对当地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新时期,博物馆应探究如何合理融入传统文化,将博物馆打造为文化旅游中的核心,提升文化旅游背景下博物馆的公众服务。

当下,博物馆得到广泛发展,其内涵得到充分延伸。以苏州地区为例,传统苏州园林享誉世界。近年来,苏州市相关部门通过不断探索和分析,以苏州博物馆为核心,以不同民办博物馆为支撑,注重博物馆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发展,注重自身服务方式的创新,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来。

3 新时期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

(1)在文化旅游大背景下,博物馆应给予文化旅游的受众群体足够重视,分析该类受众的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博物馆旅游活动,引起公众兴趣,建立博物馆自身品牌效应,打造良好口碑。

(2)应积极研究新方式,将博物馆内容和现代化移动媒体、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使博物馆真正融到公众生活当中,从而促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博物馆应提高实际跨界能力,同新闻媒体、旅游公司、餐饮、酒店等建立必要联系。开展“博物馆+”的产业链,根据公众需求,不断延长产业链,使博物馆旅游深入生活各个领域。

4 优化博物馆公众服务

4.1 细化公众划分

公众划分应从博物馆自身受众出发,改变传统运营模式,将社会公众作为博物馆发展受众的目标。文化旅游融合使得博物馆传统的受众对象得到改变,其将获得更广泛、多样化受众群体,使受众发展为社会公众,促进博物馆扩大发展。博物馆应积极分析社会公众异同,为博物馆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依据。

首先,社会公众自身年龄、职业、观念、喜好、知识、文化水平都不同,整体表现出层次丰富性。再者,社会公众自身处于不断成长的位置,通过不断的学习,其认知、思想、知识、文化素养在不断改变,属于不断变化的群体。最后,在文旅结合背景下,社会公众具有多元选择方向,在博物馆旅游中占据主导型地位,渴望在文化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与互动,并充分参与。

因此,博物馆需对社会公众进行详细分析,将受众酌情分类。公众划分对博物馆社会公众分类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对社会公众进行合理划分,实现对各个层次、不同需求公众的人性化服务,可以为其提供高质量博物馆服务,在公众心中留下良好印象,确保公众能够得到满意的文化服务,对博物馆文化体验满意[4]。

应细化公众,对公众开展科学调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规划公众该服务内容。以某地区博物馆为例,其在了解游客范围后,针对游客行为进行分析,深入到游客当中,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统计学SPSS11.0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得到科学的观众来源,管理方了解到不同游客参观目的、游览需求以及对博物馆旅游的满意度、原因等,以此建立模型,为博物馆开展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数据理论支持。

该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可知:①在参观游客中,19~35岁群众占58%,18岁以下群众占24%。其中大学本科专业占60%,硕士及以上占11%。②职业构成上,学生及教师占总比例62%,文化艺术专业人员占8%。③参观目的上,游客渴望通过观看展览增长见识、得到文化熏陶。

从数据可知,该博物馆游客以青年人为主,青年群众中又多以学生和教师为实际组成形式,他们希望在博物馆观看展览以获取更多历史文化知识,增长见识与技能。对公众进行分析之后,博物馆结合专业人士和书法爱好者,开展书法教育课程和欣赏,受到大众广泛欢迎。

4.2 注重历史和生活的引导

教育属博物馆重要职能,通过陈列文物、策划展览,引导公众研究历史。公众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可补充校园学习不足。应侧重对艺术、美术等教育,培养公众更高的审美观,有利于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博物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导公众探究美好生活的真正内容,以公共文化机制,创新方式,培养公众审美,使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美、朴素美,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奠定基础[5]。

初次到临博物馆的公众对馆内文物比较陌生,可能会产生厌倦心理。博物馆应发挥主动性,用简明、活泼的方式介绍文物,如多媒体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等新兴科技,让更多公众愿意去了解博物馆文物,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可以开展以公众感知为中心的解说内容,将解说分为核心、附加、拓展:核心解说让公众了解文物主要内容;附加解说还原文物古代气氛,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拓展解说重视行为引导,激发公众游览兴趣。不同层次解说应符合博物馆特点,以有利于从多个层面给予公众良好游览体验。

此外,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到博物馆中,将先进AR技术应用到其中。在文物介绍中添加二维码,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文物详细介绍,遇到感兴趣内容还可收藏保存,也可寻找类似内容。利用先进AR技术,可以开展和公众互动活动,让公众利用手机AR功能,方便快捷地找到文物的潜在信息,以趣味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4.3 加强博物馆运营和文化景观的联系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应主动融入城市发展中,与文化景观实现无缝结合。博物馆应重视专业性研究及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积极发展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内容,向整体性文化景观转变[6]。博物馆属于文化景观重要组成部分,需重视城市历史文化发展,搜集城市文化遗产,结合公众需求,不断拓展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人行服务。积极拓展文化资源是博物馆自身的责任,使其提高自身文化能力,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当中。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应对公共服务进行创新,还应结合当地规划在文化旅游中认清自己角色,建立自身品牌。博物馆可以利用区域性历史文化特点,表现出区域化特色文化。例如,苏州地区博物馆可以当地狮子林、园林建筑为核心,以竹林设计、园林雕塑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文化氛围,根据区域规划指导,在文化旅游中重视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向公众展示苏州的历史演变,让公众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到区域化发展的巨大变化。

此外,应在文化旅游、公众服务上以一流的技术建立文化特色内容,将管理、服务、产品、收藏、展示等结合起来,表现出展览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满足不同阶层公众游览需求,提高跨界能力。还可与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等建立联系,开展文化互动,满足公众各项需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进行分析,应先了解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期文旅融合背景对博物馆文化旅游带来的挑战。对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创新内容详细分析,通过不断创新使博物馆向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方向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人性化、高质量服务,使博物馆走进群众生活,推广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和谐城市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公众博物馆旅游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博物馆
旅游
露天博物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