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初探

2019-12-16 15:55张志堃
黄河之声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内容素养

张志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古筝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文化弘扬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将其提升到文化高度上分析的话,我们应该明确古筝课程的设施与教学内容方法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当前高校新课程标准下的古筝教学要求,对课程重新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原有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为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一、当前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未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当前高校的古筝教学工作往往过分注重技术培训,并未对科学知识与综合素养进行针对性学习。即便曲目的难度和技巧再高,学生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或训练方案的前提下,也会导致积累的文化欠缺与文化素质较低,不仅影响学生的艺术修养,阻碍到学习和进步的脚步,也会同时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实际上,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艺术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强调学生的艺术质量。现有的教学过程只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节奏控制,并没有意识到综合素养所体现出的技能和音乐感受力,这也违背了音乐教育的本来目标。

(二)无法体现创新精神

教学相长的模式之下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调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内容上进行完善。具体来看,现有的古筝教学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未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也没有充分调动其内在动力,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对于实际的教学环节来说,应该明确教学内容扩展与丰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创新精神[1]。现代社会的传播能力和新颖形式,也需要先进科技技术的加持,让传统古筝更具智能化和现代化,匹配现代人的生活形式和艺术需求,提升艺术情趣、艺术审美和艺术素养。

(三)缺乏文化底蕴教学

以当前的古筝教学模式来看,基本采取的是演奏技巧的针对性教学,并未涉及到有关文化底蕴方面的内容。古筝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而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也过分追求演奏技术,力图在演奏技巧上进行创新与改变,并未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存在下,技能培训固然重要,但文化底蕴的创新与发展才能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例如《临安遗恨》等作品中就包含了文学性与历史性的内容,不同曲子也表达了不同的艺术气息。因此,古筝中的音乐文化是深层次的可挖掘内容,所以忽视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古筝教学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许多学生只知道开展技能训练,并不去理解作品本身的深层次含义,也使得曲目缺乏感染力,也无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古筝教学创新对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除了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外,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其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从教学目标的层面来分析,古筝教学需要符合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也需要符合当前院校发展的必然需求[2]。在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具备实际的能力,熟练掌握音乐文献的阅读、欣赏能力等,同时通过古筝,对人文基础知识展开分析和研究,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在音乐作品创作、音乐教学与其它艺术工作中具备实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规划

从古筝教学的内容来看,我们需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将动态生成的素材和音乐信息进行整合。从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内容来看,古筝是器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教材相对有限,使得技术训练与音乐素养培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所选优的曲目和教材为考级教材,练习曲的数量较少,且多集中于传统曲目。对于这些区域的技术动作要点与作品背景研究已经烂熟于心,无法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基本技巧的学习外,还应该对古筝文化理论知识、作品风格、发展历史等内容进行了解,必要时还可以直接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具备基础教育与实践能力,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层面上也应该从学生和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整合。例如视唱能力与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都应该成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古筝本身就具有艺术性与实践性,通过多角度的教学系统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也是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特征。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进行辅助培养,必要时还可以将学习经验进行分享,更好地参与和指导各项工作。

除了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进行名曲《汉宫秋月》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或者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在课上进行分享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文字来领略乐曲的意蕴,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汉宫秋月》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故事改编等等,要尽可能的赋予作品更多的个性化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方法剖析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达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古筝教学的常用方法包括练习、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器乐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演奏技巧培训的同时,注重学生节奏和听觉的训练。古筝本质是器乐,也是听觉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听觉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形象形成更好的感知,也能在具备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音乐,因此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节奏训练方式强化对节奏的认知与音乐思维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采取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共同学习的方式。传统筝曲具有中华民族的典型风格与文化特色,并能够表现出古筝这一门传统艺术的价值。所以,我们应发挥民族音乐教育内容的优势,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强调音乐素质教育。古筝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几十年的曲目创作中也让新的创作曲目开始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型古筝音乐也让新时期的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特点。包括《浏阳河》《打虎上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新的古筝曲目,在具有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还具备了典型的时代精神,对传统曲目实现了继承与超越。现代古筝的流派特征变得谈话,也因为技术的个性与其它条件使得演奏技巧变得更加出众。新时期的古筝音乐也力图获得多样化的声音效果,也是创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3]。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音乐教学评价是在音乐课程与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考察,判断音乐课程与局部教学系统的实际价值。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与智能化发展涉及到品德、智力等多个领域。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当中,评价方式仅仅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与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评价等多维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审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到《林冲夜奔》时,其表达的是林冲学业上梁山的历史事件,在《新水令》的旋律上改编而来。学生一般情况下会进行四段内容的学习,第一段慢板是低音区的摇指旋律交替,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右手在高音区的旋律变得急迫。点断以连续重吟表达当前环境特征,第四段以紧凑的旋律布置表现出任务的坚决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学生的技法进行分析,还应该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内涵中进行分析,评估学生是否具有情感表现力与感染力,感受音乐意境之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感与技巧把握,必要时还可以导入历史事件原型与历史典故,从全面的欣赏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4]。

三、结语

古筝教学的创新需要立足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结构特征,从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在将设想落实到实践工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参考理论依据,打造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具备良好的技能水平和舞台实践能力,培育新时期的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内容素养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