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6.ICU”看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新特点

2019-12-16 17:28文/王
传媒 2019年16期
关键词:程序开发体系化解构

文/王 妮

自媒体(We Media)作为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脱胎于论坛/BBS、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又可以称为“个人媒体”。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传播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对自媒体下了一个颇具学术严谨性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该定义强调了普通大众在自媒体时代的地位,并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话语问题。自媒体丰富了用户获取资讯、发表意见的渠道,已经和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而如今自媒体的舆论热点从产生到快速传播,再到热度持续飙升,直到最终消解都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996.ICU”,就呈现出自媒体舆论热点传播的新特点。

一、“996.ICU”事件概览

“996.ICU”这一话题起源于GitHub平台上的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因为只支持Git作为唯一的版本库格式进行托管,故被称为GitHub,它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2019年3月27日,该网站的程序开发者用户发起了“996.ICU”项目,以揭露国内某些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对员工身心健康的损害。996工作制是指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且没有加班费也不能请假的工作制度。“996.ICU”是指996的工作制度严重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以至于员工生病需要住进ICU病房。在GitHub平台上“加星”类似于“点赞”,仅三四天时间,“996.ICU”获得的星数就已经超过了10万个,15天后,“996.ICU”项目的星数达到了20万,并且还在持续增长。“996.ICU”项目也成为GitHub平台上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随着GitHub平台舆论热度持续增长,“996.ICU”话题开始突破单一的网络社群,即程序开发者这一职业群体,引发了全网范围的热议。从普通大众、主流媒体到知名人士纷纷对此话题发表观点和看法,该话题开始汇集各个圈层的传播主体,并在新媒体平台迅速发酵、演化直至消解,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典型舆论热点事件。

二、“996.ICU”事件传播新特点浅析

1.跨群体性。新媒体能够打破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壁垒,使本来存在于某一特定群体中的热点话题成为人人热议的焦点,“996.ICU”话题便是如此。该话题本来在GitHub这个以程序开发者为主要用户群的网络社区中被讨论,在此之前不从事该工作的人对GitHub网站知之甚少。但“996.ICU”话题却因为其持续的舆论热度和新媒体较快的传播速度,突破了单一社群壁垒,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专门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钱江晚报》《广州日报》等均对“996工作制”发表评论。一些知名人士,如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也先后两次对该话题发表观点,再到众多普通大众都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上转发、评论或发表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这说明自媒体作为舆论热点的发酵剂和助推器,使程序开发者群体内部讨论的热点话题突破群体性壁垒,引起全社会对“996工作制”这种过度劳动的工作制度的讨论与反思。而这些讨论主要围绕繁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职业目标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等内容展开。一方面,新媒体引发的这次舆论能够引起全社会对“996工作制”的重视,促使企业经营者反思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每个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取得更好的平衡;另一方面,每个参与话题讨论的个体也能够通过讨论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效率,进而完善平衡自身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可以说,自媒体使舆论热点话题突破群体性壁垒,以便得到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思考和讨论。从“一家之言”到“百家争鸣”,自媒体可以使每个个体在输入信息、传播观点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反思、修正、完善和建构自身的认知,再通过主流媒体的引导,能够促使社会朝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自下而上。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自媒体增强了话题传播的力度,拓展了话题传播的空间,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便捷渠道,使他们的声音能够实现自下而上的传播。“996.ICU”话题的传播就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自媒体使普通程序开发者的观点和声音突破了群体壁垒,让更多的群体和个体关注、讨论和反思这种现象,接着又进一步使其突破圈层壁垒,引起了主流媒体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回应与讨论,实现了自下而上的传播。但媒体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因语境和立场的不同,这也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读,引发公众的情绪变化,导致舆论呈现出非理性特征。因而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要成为正面信息的传播者、理性舆论的引导者和真善美的捍卫者,这样才能在自媒体时代构建起良好的传播环境。

3.体系化。相比以往自媒体话题传播的碎片化,即话题参与者往往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特征,要么被热点话题本身“带着跑”,如“演员王宝强离婚”话题非理性的支持一方“讨伐”另一方的传播趋势;要么不求全盘了解事实真相,而仅仅针对话题的某一个方面发表较片面的见解,总体来说缺乏体系化的整合话题。但对“996.ICU”话题的讨论已经出现了体系化趋势,话题参与者能够主动总结各方言论以及梳理自身的观点,给出一个较为体系化的观点和判断。这使新媒体舆论更具有引领观点思想碰撞、引发对社会问题深层思考的作用。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针对此话题的相关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话题参与者不再像以往,仅仅抓住某个与自身相关度较高的方面进行简单赞成或反对,而是倾向于从该话题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证实或证伪马云的观点,继而在与公众人物观点的理性对话中,厘清整合自身的观点。同时,体系化的传播新特点也反过来促使公众人物对自己的言论进行反思,自上而下促使自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向更加理性化、深入化和启发性的方向发展。

4.解构化。如今,自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还具有解构化的新特点。如果说跨群体性和自下而上两个特点是自媒体时代舆论热点的建构过程,那么舆论热点的冷却就是从传播过程中的焦点偏离和对语义的解构开始的。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热点传播具有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如“996.ICU”话题在不断被讨论和发酵之后,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交语言,大众通过对该话题的共同关注和讨论,使各自的“圆”相交,进而以此话题为媒介,展开更为广泛的交流与互动。对某个话题的共同兴趣而引发的更广泛的人际互动,使该话题成为一种社交符号,大众通过对这种符号的使用来达成人际交流和互动,这样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话题本身,这导致舆论热点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失焦”现象。另一方面,自媒体营销的盛行也在进一步解构着舆论热点。如各种商家或机构趁着“996.ICU”话题热度而推广自身的产品,其中包括各种形态的谐音、变体等,使原本较严肃的话题演化为戏谑和调侃,这种消解从积极层面来看可以帮助员工用“自我解嘲”的方式消解负面情绪,但也使严肃话题呈现出泛娱乐化特征,加速了话题的冷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众对该话题的深度思考。

三、结语

自媒体发展至今,其舆论热点传播具有跨群体、自下而上、体系化以及解构化的新特点。一方面,随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传播在物理范围上更具广泛性;另一方面,自媒体“人人可入”的便捷性也使其传播呈现出个体化特征。这也决定了自媒体在传播趋势、影响和效果上的两面性。作为社会主流话语代表的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媒体时代的舆论进行正向、理性、积极的引导。

猜你喜欢
程序开发体系化解构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浅析大学生在兼职小程序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VBA在Excel中的应用一例
利用OpenGL技术实现网格波动效果界面
张爱玲的逆“不及物”叙述以及对群体意识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