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2019-12-16 05:01
中华环境 2019年11期
关键词:塔里木河保护地黄河流域

浙江德清:“水上稻田”丰收了

水上种稻是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浙江省湖州市洛舍镇今年首次采用“水上稻”栽培技术,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床上,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图为浙江省湖州市洛舍镇张陆湾村村民正在收割水面栽培的水稻。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自2001年起,国家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相继成功组织实施了多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使塔里木河两岸湿地和植被面积逐渐恢复,为水鸟提供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塔里木河湿地迁徙过冬。

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将纳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监督执法,将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主要从多方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顶层设计。研究起草《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总体工作方案》,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立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沿黄九省区“三线一单”编制。划定祁连山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落实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另外,将推进流域污染治理。指导和支持沿黄九省区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沿黄地级及以上城市103个饮用水水源地1362个问题整治。完善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监督执法。将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今年对青海、甘肃开展第二轮督察。加强环境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违法问题。(来源:新京报)

我国将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

10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为了实现我国自然保护的良性发展,将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惠益分享政策机制。

李春良介绍,我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9处。

“我国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他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强我国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模式,为全球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中国方案。(来源:新华社)

猜你喜欢
塔里木河保护地黄河流域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永远的塔里木河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塔河生态输水 胡杨风景更美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