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9-12-18 08:31周桐桐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校园

周桐桐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对于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隔代教育、父母双方亲情的缺位以及农村社会环境对校园欺凌的冷淡不关注等的负面影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显现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工作是应用性的学科,社会工作者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的专业价值理念,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案主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并帮助其提升自身能力,使其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将会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法思路,同时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问题

(一)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认为是指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之一外出打工,而与其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他们甚至是与其父母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 自理能力较弱,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诸多问题[1]。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入城市。随之留守儿童也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代弱势群体。孩子留在农村,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照顾,教育则选择农村当地小学校。因此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小学的一个特殊构成群体。并且他们在情感、教育、安全、社会关心等方面将会存在一些问题。

1.情感缺失,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常见的心理问题。父母双亲或一方不在身边,致使无法享受正常完整的父爱或母爱,缺少温暖。由祖父母隔代抚养或由其他亲朋抚养,他们大多会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心理思想出现波动问题时,他们不懂得及时沟通,只是关注照顾其物质生活。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多问题。爱的缺失,会使留守儿童变得自闭、孤独、内向、不敢与人很好的相处。更甚者可能还会面临严重的心理疾病。

2.教育缺乏,父母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思想道德引导不足。随着孩子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单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这些并不能对留守儿童其自身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很多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安全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监护人扶防范意识缺乏,留守儿童自我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很多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大部分是跟其祖父母一起生活,老人上了年纪,并不能随时关心照顾现有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忽视生活环境上的不安全因素,时常导致悲剧发生。学校方面,较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设施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及警示防护教育等无法开展,也致使农村小学生安全成为一大隐患。

4.校园欺凌,一般是指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的由一个或多个学生对某个或某些学生发出的持续性的故意攻击行为,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拳打脚踢或谩骂讽刺或排挤孤立, 会对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的恶性行为[2]。我国的校园欺凌案件络绎不绝,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更是校园欺凌高发区。

(二)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就留守儿童自身而言,儿童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生活常识以及安全隐患意识等缺乏,对于自己的所做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无法做出判断。智力发育的不完全以及心理不成熟,使产生偏差行为,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

家庭是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留守儿童由于缺失来自父母双方的爱,缺少温暖,影响心理健康发展。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个现象,农村老人教育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是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高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相对匮乏,导致有些心理行为等教育活动无法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留守儿童之间也相互影响。校园欺凌的地点主要发生在学校内,如果老师无法发现学生之间形成的小团伙以及无法及时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就会导致欺凌现象发生。

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不良文化冲击校园。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受社会上一些冲突暴力等不良文化现象的熏染,对儿童的行为以及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在农村,由于知识水平的普遍低下,往往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采用暴力手法,对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不好的负面效果。模仿大人用暴力解决矛盾,容易使校园欺凌现象产生。

二、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一)扎根基层,服务教育

中国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相对不完善,也比较落后。但是自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工作也初步进行了本土化。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工作始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进入新世纪, 发展农村教育对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意义重大[3]。中国农村的更好发展需要社会工作。尤其在家校教育方面更为需要。农村建立社工站,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困难的同时,服务家庭与学校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同时,关心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帮助学校老师开展心理教育以及安全照顾等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方法思路

对于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社会关注度、协助学校发力度、促进家庭参与度。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1.提高社会关注,校园欺凌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因素。农村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不容忽视。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法政策建设。目前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是相对缺乏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对于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欺凌背后的原因。农村社会工作站的投入可以相对弥补留守儿童保护的专业力量配备不足以及机构不健全的现状。同时,社会上如果有专门机构对接留守儿童的保护方面的事项,并且对社工所开展的活动加以广告等媒体宣传,社会也会提高对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度。

2.协助学校开展,严肃校规校纪,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规范学生行为。农村小学相比城市小学来说,学生人数会相对较少。学生的欺凌行为大多是由于自身的压力大以及没有处理好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关系导致的。学校应该适当减压,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来设定学习任务。使学生减压,生活愉快,从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社工更应该参与其成长的帮助当中。社工可以以学校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的小组活动,有必要的可以对有相似问题的孩子开展社工小组工作,来促进其健康成长。如果对于个别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其开展个案工作。社工倡导学校增加学生们的课外休息时间,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协助学校老师发挥其中坚力量,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增加对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促进家庭参与,家校合作,共同发力。提高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帮助家长看清校园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促进留守家庭参与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促进家长之间以及与同学之间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可以定期帮助留守儿童的家长辅导教育孩子提高危险防范意识。对于欺凌者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家长教育引导学生自身认识到欺凌的危险性。对于欺凌行为适当的进行分析,让其懂得换位思考被欺凌者的感受。对于被欺凌者,一般都是比较胆小自卑,人际关系比较差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其家庭,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要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遭遇到欺凌问题时,要自己勇于去化解矛盾。在遭遇到欺凌后要懂得自己维权,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三)优势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介入方法使校园欺凌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介入其中。主要是在欺凌问题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可以约见当事学生,并且进行一定的跟进询问。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欺凌事件了解学校中形成的小团伙,采用逐个面谈的方法,拆解已经形成的小群体,以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有相似问题、共同需要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习。如人际交往、自尊感和自信心的提升、团结协作等,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处理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降低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相比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角色更具特色,也更具有优势。社工在介入校园欺凌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发现者、合作者、联络者、调节者等专业角色。

三、结语

校园欺凌不但会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破坏了已发治校的良好校园氛围。欺凌事件过后,给被欺凌者留下的身心伤害难以一时间愈合,甚至会为他们贴上了一辈子也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影响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正面临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国农村需要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不仅能服务于基层农民,帮助其解决困难,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是必要的,也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从学生个人的不良行为入手,更要注重促进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的整合机制,从而系统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校园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