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文字狱对历史文献的影响

2019-12-18 08:31周佳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满清文字狱

周佳

(内乡县衙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4350)

所谓文字狱是指因文字而获罪。文字狱虽然古来有之,但在清代达到顶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创历代记录。封建统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莫须有地对文人定罪。清代的历史文献在充当文字狱证据的同时,也记录了封建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文字狱混淆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今天的历史研究者在使用清代文献资料时应区别对待、谨慎使用。

一、文字狱导致历史文献严重损毁

清兵靠暴力杀戮征服了中原。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在大肆杀戮的同时意识到要在思想文化上完成统一。于是通过大兴文字狱,试图对思想文化进行束缚,从而压制民族矛盾,扭转华夷之辩的传统思维,为清王朝的合法性奠定文化根基。清朝的这些做法严重钳制了思想,制造恐怖气氛,更对文献史料造成大量损毁,导致不少珍贵的文献资料永久性消失。

1644年清兵入关,经过近二十年的武力征服,才实现对全国的全面统治。军事征服期间,统治者无暇顾及社会思想动向。当统治者空出手来,便开始思想上的征服,文字狱便愈演愈烈。文字狱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反对满清的汉族文人。流传下来的文字狱的具体细节显示不少都是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当时却被无限上纲上线、剖析放大,直至下狱株连。文字狱开启了清代对文人钳制、对历史文献焚毁的序幕。

清代虽然编修了《明史》,但史学界普遍认为《明史》的客观性较差。官修史书被统治者肆意增删篡改,以清代统治者喜恶扭曲丑化明朝的真实形象。凡是对满清不利的历史文献被直接销毁或篡改。文字狱阴影下,文人学者不能真实记录历史事实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历史思辨。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史实精神被破坏无余。大量的明朝原始文献史料被毁弃。为避免留下查考证据,为篡改历史和阶级统治去除后患,清朝用文字狱,对那些试图保留历史证据和编撰异见文献材料的文人进行疯狂镇压,产生了一大批文字狱惨案。

二、文字狱导致文献史料真伪难辨

《四库全书》的编纂就是典型的篡改史料的例证。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清王朝得思想统治,实施文化专制。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把民间征集的书籍进行筛选,凡是清王朝认为存在有问题的文献资料统统进行了改动和删减、甚至销毁。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文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为后人了解历史的真相笼罩了迷雾。甚至对辽金元史书中,涉及北方边疆少数民族的事迹,都加以修改或抽毁。明朝的野史所载的事实,涉及满清忌讳,或有碍朝廷体面的均进行技术性处理。《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献史料篡改。这些对以后的文献史料编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后来的专家学者在使用清代史料的时候绕了不少弯路。

康熙为打消文人们因言获罪的顾虑,做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凡旧刻文卷,有国讳勿禁;其清、明、夷、虏等字,则在史馆奉上渝,无避忌者”。虽然康熙的开明和宽容在清代帝王中极为罕见,但出于文化自卑,满清统治者还是食言而肥,兴起了文字狱。康熙晚年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等文字狱案。戴名世在书中太重视历史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正是清代帝王所忌讳的。

文字狱自清代始末从未断绝,不过是案件牵连人数的多少而已。清朝在篡改原有历史文献的同时,各种当时新著也深受其害,出于对文字狱的恐惧,文人们不敢客观地进行真实的记录。记录明朝真实历史的,或鄙视满清卑微出身的文人均遭到屠杀并且进行株连。历史的真相被模糊,甚至颠倒是非。相比对历史文献的损毁,这种对历史文献的篡改更具有隐蔽性,其恶劣影响更加恶劣。现存的历史文献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甚至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文献也为数不少。历史文献的泥沼让后来的专家学者深陷其中,浪费精力浪费时间。

三、清代文字狱的文献记载

雍正、乾隆期间,文字狱逐渐大行其道,尤其是乾隆时期。乾隆曾言“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所谓的金口玉言其实是言不由衷的虚伪佐证。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印的《清代文字狱档》中收集了六十五个案件,大多是乾隆年间的事。这份文献资料详细记载了当时文字狱的累累罪行。文献档案是历史的见证,应该是关于历史的真实记载。无论多么残酷的压制,也无法阻挡人们对真相的渴望。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清朝开始大规模查抄禁书。在此期间不少文人含冤入狱甚至丧命,而栽赃陷害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文字狱也成为仇家之间互相攻击借刀杀人的工具。文字狱这种文化现象与封建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关,更与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心态有关。其是否有开阔的政治视野和容忍异见的雅量是文字狱是否会大行其道的主要因素。乾隆以后,文字狱逐渐消亡但从未停止,直到清末的苏报案。文字狱逐渐消亡的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国力日趋衰微,康乾盛世已经成为过去。随着清朝的日益腐朽,其统治能力也急剧下降、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日愈激化、随着清朝内忧外患的加剧,统治阶级已经自顾不暇。无心也无力去大行文字狱。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清政府已经无力去钳制人们的思想,遏制人们的言论。鉴于当时普遍存在的反清革命思想,清朝统治者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文字狱当作一种压制思想的政策,继续贯彻实行。内外交困下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苟延残喘,也无余暇顾及以文字去定他人之罪过。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清王朝的文字狱也一同成为历史的沉渣。有幸的是,今天还有《清代文字狱档》、《庄氏史案本末》、《庄氏史案考》、《沈归愚诗文全集》、《戴南山先生全集》等诸多珍稀文献留存于世,让后人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满清对当时社会文化、思想和历史的摧残。这些文献也为还原历史原貌,为后人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中国历来有实录精神,但是随着满清的刻意打压,文字狱的兴起,档案被焚毁篡改。史学家不敢记录真正的历史,文人不敢发表真实的言论。但历史总是会留下痕迹的,不会因为统治者的刻意抹杀而彻底烟消云散。总之,清代的文字狱导致历史文献严重损毁,导致文献史料真伪难辨,但历史还是会留下相关的文献记载,向后人展示那段黑暗的历史。如何把握现代文献资料的真实性,为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财富是我们当代学者需要思考并身体力行的事情。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满清文字狱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区域观念的演变研究
李忠厚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遥远的地平线
从曾静吕留良案看雍正朝文字狱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从人物身份审视洋务运动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清代文字狱受害第一人——诗僧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