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繼立繫銜身分小考(下)

2019-12-18 16:49古麗巍
中华文史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皇太子身分皇子

古麗巍

孝宗有三子愭、愷、惇,紹興三十二年六月下詔封爲皇子,繫銜據《中興禮書》載,九月下制書:“愭: 少保,永興軍節度使,進封鄧王。愷: 雄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慶王。惇: 鎮洮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恭王。”均各有食邑,食實封,並令所司擇日備禮册命。孝宗長子亡故後,以三子惇“英武類己”,於乾道七年二月封爲皇太子,越繼大統(《宋史全文》卷一一)。寧宗即位乃因紹熙之變,即位前銜名爲“明州觀察使、英國公”。可見,核心繫銜爲使相、封親王爵的皇子,降制書册命;然後需要再次正式册封,纔能正式成爲皇太子,即使相、封親王爵是最接近皇太子的皇子繫銜序列,而成爲皇太子則必要經過皇帝再次正式册命乃可。

由以上分析可知,盡管史彌遠得到楊皇后支持矯詔更立理宗,但這一操作仍不乏制度性支持。因寧宗生前養子趙竑的繫銜是“檢校少保、武寧軍節度使、濟國公”,但“使相、王爵閲四年不授”(《宋史全文》卷三一),即節度使未加“開府儀同三司”,也未封親王,這意味着皇子趙竑雖有被默認爲儲君之意,卻没有得到標誌其有資格被封爲皇太子身分最重要的“使相王爵”繫銜,更别説接下來的制書册命。身分未定,更提供了史彌遠上下其手的空間。史彌遠先是趁寧宗病重,詔以皇姪貴誠爲皇子,更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使他身分上與趙竑等同;繼而寧宗駕崩,在楊皇后支持下,“選擇”皇子昀繼位。而對趙竑的處理也能體現這一繫銜帶來的權衡便利。假遺詔加趙竑開府儀同三司,先後進封其爲濟陽郡王、濟王,讓趙竑帶使相銜去了湖州。盡管剥奪了趙竑的繼承權,但又在身分上不降反進,給予更高規格待遇,這就是繫銜帶來的面子上的平衡感。明白了宋代皇子能立爲皇太子繫銜的組合和册立流程,便可更深入地體會到此事的内裏乾坤,不會囫圇吞棗。有史籍如《宋季三朝政要》、《續宋編年資治通鑒》等未詳其事,無論是稱趙竑爲“皇太子”,或認爲趙竑被“廢皇子”位“降”出湖州,還是認爲史彌遠曾立理宗爲皇太子者,想必都是未能領會繫銜所帶來那種精巧微妙的平衡。

猜你喜欢
皇太子身分皇子
神童与诚童
重现「皇太子之宫」 毓庆宫原状陈设复原记
康熙:幼年读书曾累到咳血
两个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