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追寻与精神顿悟
——探寻《米格尔街》的人性灵魂

2019-12-18 18:35郑惠琳
魅力中国 2019年18期
关键词:米格尔花炮人性

郑惠琳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米格尔街》是英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创作的一部小说。作为他的前期作品,相较于他的《通灵的按摩师》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等,这部小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刻画人性方面,《米格尔街》表露出了更多迷失、深沉的格调,呈示出了摆脱束缚、展放自我的人性诉求。然而,《米格尔街》中塑造的所有人物,自始至终都没能脱离“米格尔大街”的空间限制,街道两旁的房子,像是一堵堵监狱的高墙,人们自我内心的压制,与“米格尔街”的空间压制交杂,衍生了耐人寻味的短暂和谐,在孤独追寻的外表下,其实隐藏了一张张充满精神顿悟的面容。透析《米格尔街》,实际上是透析西方殖民统治下底层人民的美好诉求,本文立足于作品本体,对这部小说的核心思想进行了解读。

一、《米格尔街》的孤独追寻

在《米格尔街》中,“孤独”是一个潜在的维度,虽表现的不够直白,但却通篇跃然纸上。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似拉康S/s公式下的行尸走肉,他们每天木然注视着街上的一切,但反映在心里,却从来不会留下任何镜像,或者说,留下的镜像,只是他们内心的自我写照。然而,与其说《米格尔街》中的每一个人物每天都在孤独着,不如说他们每天都在追寻着孤独,这一论据可通过小说中的两个代表人物——鲍嘉和波普反映出来。

鲍嘉身上流露着一种亚瑟·叔本华式的哲学性孤独,他常常会在朋友们的关注中失踪,去了哪里、去做什么,旁人无从知道,只知道每次回来,他身上总会多一些变化。第一次失踪后返回米格尔街,他丝毫不诧异自己家的床上竟然睡着埃多斯,之后他向米格尔街的朋友们炫耀,说他离开后去了英属圭亚那,并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最后一次离开,再回到米格尔街,朋友们终于知道,他其实是追随着一个女人去了卡罗尼,但却舍不得米格尔街的朋友,最后又回到了这里。

而波普身上则更多的是流露着鲁迅笔下阿Q自我嘲解式的孤独,他也像鲍嘉一样常常离开米格尔街,但他所追寻的不是爱情和心爱的女人,而是自己的理想。作为米格尔街上唯一的木匠,波普在这条街上找不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没有人懂得欣赏他制作的家具,于是他开始酗酒,直至消失。再回到米格尔街后,波普所卖的家具大受欢迎,而他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他感觉自己的个人价值终于得到了体现,直到被捕。原来,离开米格尔街后,他去偷盗别人家的家具,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木工作品在米格尔街售卖。

从小说中鲍嘉和波普两个人物身上,可以读出一种典型“追寻孤独”式的生活态度。从表面来看,鲍嘉和波普其实并不孤独,两个人的身边永远都有固定的朋友,他们可能因为好奇,甚至瞧不起鲍嘉和波普,但毕竟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在米格尔街上生活。然而,鲍嘉和波普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的,他们所代表的人群,有着与前殖民地上层精英群体共同的精神追求,但他们却永远处在文化的边缘。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米格尔街上突出自己,孤独反映在他们身上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感官,而是一种强烈的精神空虚,这种空虚驱动他们不断的离开米格尔街,但离开之后又发现,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其实并没随着他们远去,而是仍停留在米格尔街,只有在米格尔街上,他们才能无所顾忌的表现自我,于是他们周而复始的围绕着米格尔街徘徊,为了消除孤独而追寻着孤独,透射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世界和人性灵魂。

二、《米格尔街》的精神顿悟

严格来说,孤独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顿悟,是隔绝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更是在现实生活压制下为体现生命价值而表露出来的最淳朴的人性诉求。追寻孤独,是因为看到了孤独的存在,在米格尔街上盲目游离的那些人们,在他们麻木、平静的外表下,其实隐藏了一颗颗暗流涌动的心。他们不像生活在其它殖民地上的那些没有个体思想的愚民,是由于他们的精神已经顿悟,正如小说中摩根的那句座右铭:“他们越是对我使坏,我就越活的自在。”

摩根是米格尔街上制作花炮的工匠,他常常去公园里观察对手制作的花炮,并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愤愤的赶回家里,然后一通猛干。然而,每个人都瞧不起他,他在制作花炮的时候,人们都用嘲讽的语气向他喊:摩根,你还有十个孩子要养,而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咆哮的像一头公牛,并向人们吼:所有人都想打败我!所有人!但是,狂怒过后,他通常会很快冷静下来,并继续他制作花炮的试验,即便他的太太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他也没停下手里的活,仿佛他的生命、他的灵魂,都与制作花炮的每一道工序融于一体。

摩根是《米格尔街》中精神顿悟的一个代表人物,妻子不理解他而离去、众人仍然不断的对他嘲笑,然而,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将自己的生命集中于一点,只为制作出最美丽的花炮,不为向人们表白,只为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虽然这一理想在他的房子失火、他所有制作的花炮一齐都在夜空中绽放那一刻才实现。从摩根身上,透射出了一种疯狂中的理智,而这种理智的由来,正是精神顿悟的结果。

结语:总之,《米格尔街》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和时代化的人物塑造,谱写了处于殖民地的人们不彻底的自由感和对文化丧失的感叹,呈示出了锲而不舍的、基于孤独追寻和精神顿悟的人性灵魂,透析了生命的意义及其淳朴的人性光芒。

猜你喜欢
米格尔花炮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寻梦环游记
最忠实的守墓犬
米格尔·安赫尔·佩雷拉: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花炮人的苦难
——听花炮人的故事我眼睛湿润了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