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12-18 11:05张霏陈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骨板四肢钢板

张霏 陈红

(1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 南阳473002;2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南都分院 南阳473006)

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严重骨折类型,多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导致。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四肢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内固定术治疗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传统手段,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创面较大,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远期疗效并不理想[2]。近年来,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临床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39.36±5.59)岁;车祸伤23 例,高空坠落伤12 例,砸伤5 例。研究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9.58±5.43)岁;车祸伤22 例,高空坠落伤11 例,砸伤7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新鲜骨折并存在手术指征。(2)排除标准:因代谢性骨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骨折;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存在全身感染。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骨折位置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患肢常规作一纵行切口(切口位于患肢前外侧,长度为10 cm),并依次切开皮肤与筋膜,牵拉肌腱,分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端后实施清创;然后对骨折端实施复位,根据骨折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加压钢板并置入,用螺丝钉予以固定;最后常规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缝合、包扎;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随访8 个月。

1.3.2 研究组 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骨折位置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首先采用简洁复位术纠正骨折畸形,并使用克氏针暂时固定骨折端,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明确复位理想后,于骨折近端作一纵向切口(长度3 cm 左右),使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外行软组织,在维持骨折端闭合状态下建立软组织通道,将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并于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调节钢板位置,同时再次观察骨折复位效果;最后结合骨折类型,予以2~4 枚螺钉固定,再于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观察钢板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后,依次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缝合、包扎;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随访8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等。(3)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优:骨折完全愈合,无畸形,关节能够正常活动,骨折处无疼痛感;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度≥80°,骨折处偶感疼痛,存在轻度畸形;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度<80°,骨折处疼痛感明显,存在成角畸形;差:骨折未愈合,骨折处疼痛感强烈,关节无法正常活动。手术效果=(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内固定松动3 例、切口感染4 例、切口皮肤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出现内固定松动1 例、切口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多数四肢骨折患者骨折处均为多重组织(骨骼、软组织等)连续型严重受损,骨折端往往血供较差,极易出现局部组织的感染和坏死。因此,临床上应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避免导致继发性损伤加重,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现阶段,临床针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案中,除了需要积极、准确地进行骨折复位以外,还需要采用有效措施以促进其机能的正常恢复。传统内固定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精确骨折复位,达到稳固固定的效果,但是其切口较大,且为获得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术中需要广泛剥离骨折周围骨膜以充分显露骨折端,术后易引起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康复不利,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3]。

随着近年来外科微创理念的推广,微创接骨板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接骨板技术是基于生物学固定的新型内固定技术,仅需要作一小切口显露骨折端即可,无需分离骨膜,对骨折端组织正常血供无太大影响,且于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操作,有助于术者在术中清楚地掌握骨折情况,了解骨折复位及固定是否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和创伤小的优势[4~5]。而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无需钢板与骨进行紧密的贴合,桥接骨折两端,可视为一个有框架结构的整体,能够提供理想的固定效果,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对正常骨组织的压迫,从而保护钢板下的骨膜组织,且对骨折处血运的损伤较小,促进术后康复,确保骨折愈合效果[6~8]。

本研究分组比较了传统内固定术与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相比较,四肢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更佳,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综上所述,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猜你喜欢
骨板四肢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跟踪导练(四)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