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生产力的发展

2019-12-18 03:15马红燕
价值工程 2019年34期
关键词:形态信息技术

马红燕

摘要:在不同质态生产力的交替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实现着不断向前的发展,任何一种新型生产力的产生都不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在时代背景与历史因素相互交替中实现的。基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信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信息生产力的产生都存在着必然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分析了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此外,深入探讨了我国发展信息生产力的相应措施,其中包括:加强自主创新、注重人才培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In the alternation process of the different qualitative productivity, social productivity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he emergence of any new type of productivity is not the result of logical deduction, but is achieved by the alterna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historical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 and the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 are inevitabl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 and second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it discusses in depth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 in China,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personnel training, etc., 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关键词:信息生产力;形态;信息技术

Key words: information productivity;form;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4-0010-03

0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所取得的巨大创新与突破,导致信息日渐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引发社会生产力出现了较大的变革,信息技术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迅速转化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信息生产力,信息生产力也是整个信息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力形态。在不同质态生产力的交替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实现着不断向前的发展,任何一种新型生产力的产生都不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在时代背景与历史因素相互交替中实现的。基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信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信息生产力的产生都存在着必然性。

1  信息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1.1 劳动者的自主创造性受到工业生产力的阻碍

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文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国民经济也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工业生产力与大机器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在工业生产力中的作用等同机器,甚至于成为机器的奴隶。但人是具有自主创造力的个体,有情感、有思想、有爱憎,“复制”性的简单生产难以符合人的自我需求,这样就出现了较大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会随着工业生产力的深入发展而越演越烈,最终制约工业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将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解放他们的智力创造性和思想创造性。

1.2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冲突与恶化

生产力的发展,实质上也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生产力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在工业生产力阶段,自然环境存在着供求矛盾,人类日益旺盛的物质需求已经导致自然资源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生产力所依赖资源的转变。在21世纪,信息生产力已经成为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在所有的生产力形式中居于主导地位。逐步取代了工业生产力。而工业生产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模式,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而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有限性,低效益产出是不符合人类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难以为继。

1.3 现代科技革命为信息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产业支持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在21世纪就是人类的第一生产力,它会直接推导,甚至驱动先进生产力的产生。信息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发展导致出现了“信息革命”,为信息生产力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资源基础和智力基础。首先,信息的获取渠道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得以扩大,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得以加速,信息的存在形式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得以豐富,这奠定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突破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个体的狭隘性。例如,人类可通过互联网来对全球各种资讯、信息、知识予以获取,也同时能够以图像、声音等形式来将各种资讯、信息、知识存储、上传到互联网,便于其他用户下载之后进行学习、欣赏、阅读。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大幅度解放了人类的大脑活动,再加上人类现在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人类更加在一些综合评价性或者创造性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必然可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产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为代表的信息化产业,信息生产力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2  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1 信息生产力的内涵

信息生产力是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信息资料进行使用、处理、创造、获取、采集的过程。这样一来,也就意味著信息生产力具有两种内涵。

第一,生产力系统中融入了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日益明显。

众所周知,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信息在每个时代都大量存在着,但是均没有成为独立的生产力要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创新和突破,与此同时,国家竞争、地区竞争、民族竞争、效率竞争、社会竞争、人才竞争、速度竞争等日益激烈,信息资源越来越突出其可接连性、知识性、高渗透力等,并且开始逐步从生产力中剥离出来而成为一个单独存在着的生产力形式;此后,信息生产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快速成为生产力系统中极为主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信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产力增长的主要来源。

世界银行在2000年的时候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与亚洲、非洲经济欠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知识类要素的差异,占到了70%以上的比例,而物质资本所占比例则不到30%。待信息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力时,信息生产力就已经成为了所有生产力因素中最具有先进性、最具有活力的形态。与其它生产力形式相比,信息生产力的主体并不是对能量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而是以使用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获取信息、采集信息为主体。

2.2 信息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2.2.1 信息生产力兼具高度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信息生产力阶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劳动工具不断升级换代,劳动工具已经变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信息网络系统支撑着各种劳动工具性能的有效利用,各种劳动资料联成了互动的、有机的、节点式的、网络化的网络体系。工业生产力时期的劳动者主体为文化型劳动者,而信息生产力时期的劳动者主体为科技型劳动者,换而言之,就是劳动者逐步地从原来重复简单的脑力劳动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将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出创造性的思想和提高专业化技术能力。与之相互匹配的是,劳动对象逐步转变为拟物(如网络视频、数字信号、二维码支付、电子书等),而不再是过去那些有形实物(如现场会议、现金、纸质书籍、支票、报刊等)。由此可见,信息生产力兼具高度的网络化与智能化,这是其与传统生产力最为明显的一种区别特征。

2.2.2 信息生产力具有高度的渗透性

信息生产力在教育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等范畴中被广泛应用,这与信息技术的功能与性质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从目前来看,人类历史上应用最广泛、渗透力最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当属信息技术,在最近二十年,信息技术以年增长速率达到20%及以上而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以中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在2015年末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5年将有望突破十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倍增器”和具有蓬勃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正由于信息生产力具有高度的渗透性,能够将多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紧密地集成在一起,所以,信息生产力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功能放大作用,明显地区别于工业生产力与手工生产力。

2.2.3 信息生产力是全球范围运行的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由于其技术内容迥异于工业生产力、手工生产力,再加上其技术传播速度迅猛,导致信息生产力在短时间内成为一种新质态的生产力。与能量资源、物质资源相比,信息本身所具有易流动性、可分享性、可复制性等多种特性,其中,易流动性主要是指信息可通过其特定的传播渠道与传输技术来完成不同区域的流动,并且传输技术越先进、传播渠道越丰富,那么就会导致信息扩散速度、信息流动速度越快;可分享性主要是指多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共享信息资源;可复制性主要是指信息可快速完成形态的转换和载体的复制。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日,信息的易流动性、可分享性、可复制性等特征表现得格外突出,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通过互联网了解全球国际大事。与此同时,正由于网络具有全球化的特点,能够让新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传播,从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制约。在信息生产力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而不再仅仅只是本地区、本国的竞争。

3  更快、更好发展信息生产力的相应措施

3.1 加强自主创新

信息生产力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是先“创新”后“集成”,而不是先“革命”后“延续”,这样就对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非单纯指信息技术的“创新”,而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包括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这些创新活动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发展信息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若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互结合,那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升级”、“更新”,能够迅猛地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快速转变为高质量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据统计,若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比例增加百分之一,那么能够提高人均GDP百分之三。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还被广泛用于空间产业、太阳能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超导体产业、智能机械产业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起到“领头羊”的带头作用。信息技术的这些功能、特质决定了信息生产力必然会深层次、全方位、大面积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优化一系列经济结构(如贸易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必然会对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改进,必然会有利于优化利用自然资源等等。

3.2 注重人才培養

更快、更好地发展信息生产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务必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理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并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制定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及推进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及责任单位,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的落实。与此同时,各个行业、各个单位还应该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系统而又科学的人才招聘制度,海纳百川、广纳贤才,将人才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将人才的潜能充分挖掘,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在人才的任用上,要打破过去那些传统的用人方式,给人才一个宽松的和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武巧珍,芦建生.信息生产力发展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0(S2):167-173.

[2]肖智,董媛香,周明.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J].软科学.2014,17(12):167-172.

[3]茅国平.用信息生产力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浙江省和日本爱知县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8(05):100-105.

[4]陆汉明.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信息生产力特征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9):1454-148.

[5]Lanjouw J.,Schnankerman, M.Patent Quality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Measuring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J]. The Economic Journal . 2014,35(09):181-185.

[6]Brynjolfsson Erik,Lorin M. Hitt.Beyond Comput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2011,56(04):1911-1917.

[7]Weijnen, M.P.C,& Herder, P.M.Process systems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practice. 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J]. 2010,30(11):1781-1790.

猜你喜欢
形态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